上海雷允藥業有限公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上海雷允藥業有限公司 |
公司名稱: 上海雷允藥業有限公司 總部地點: 上海 公司類型: 有限公司 榮 譽: 上海現代服務業百強 |
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是上藥集團上海市藥材有限公司為投資主體成立的大型中藥企業,歷年被認定為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文明單位,是上海市第一批知識產權示範企業,旗下「雷氏」品牌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並以20.8億的品牌價值榮獲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稱號。近年來,公司及其品牌先後獲得中國百年中藥老字號企業、最具價值的上海老商標、上海市出口名牌、上海市裝備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品牌、上海現代服務業百強等榮譽稱號。[1]
公司業績
上海雷允藥業有限公司擁有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從中藥產業鏈源頭GAP規範標準入手,嚴格原藥材採購控制。擁有國家GMP規範要求的中藥產業化製造基地,能生產20多個劑型500多個品種。擁有包括中藥材、中成藥、保健品和名貴參茸等在內的強大的專業營銷網絡,輻射全國,足跡遍及東南亞、北美、歐洲等地。雷允上連鎖多年被評為最具影響力特許品牌。六神丸、雷氏珍菊降壓片、雷氏炮天紅酒等產品歷年被評為上海市名牌產品,在海內外均享有較高的聲譽。多年堅持開展社區健康服務,2006年贏得了「全國衛生進社區——相約健康社區行」社會公益獎。
公司傳承「至誠至信,關愛生命」的企業追求,竭盡所能地致力於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為弘揚祖國優秀中醫藥文化,為人類的健康貢獻力量。
公司歷史
百年老字號雷允上藥店始建於蘇州,發跡於上海,迄今已有近三百年歷史。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創始於蘇州;1860年(清咸豐十年)設「申號」於上海新北門外,1934年設「北號」於河南北路天后宮橋(今河南路橋)北堍,1937年又設北號支店於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由於藥店規模較大,資產雄厚,影響面廣,早年就被國藥同業公認為上海中藥店「四大戶"之一。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資產重組,工商聯手,今日上海雷允上藥業雄風再現,成為中國中藥行業的強者。
雷允上藥店原稱「雷誦芬堂",創始人雷大升,字允上,號南山,雷氏上祖原籍江西省豐城,後移蘇州定居。其父名嗣源,清康熙年間官居內閣中書舍人,中年亡故。雷大升生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年輕時讀書學醫,善琴工詩,清雍正初期正值壯年時在北京患重病。愈後棄儒從醫經商,遊歷山東等地,採集中藥材回到故里蘇州,從此行醫濟眾,同時研究中藥丸散膏丹的製作,並著有《金匱辯正》、《要症論略》、《丹丸方論》、《經病方論》等四部醫學書籍,惜所著原件均已散失無存,僅留下四部書名傳至後人。
據考證,《蘇州府志》對雷大升的父子有如下一段簡要記述:「雷大升字允上,吳縣人,父嗣源,宛平籍(錄者按:雷嗣源當年客居河北宛平縣,以此為籍),拔貢生,官內閣中書,軍機章京。大升幼業儒,既長善醫,遇貧者與之藥,尤精於修合丸散膏丹,為時所重......"又據《吳縣誌》卷七十五中也有同樣記述,對雷大升又記有:「大升初業儒,乾隆元年舉鴻博不就,隱於醫……」等雲。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雷大升在蘇州閶門內穿珠巷天庫前開設一家中藥店,取招牌為「雷誦芬堂」,銷售自產成藥,並以他自己的字「允上」在店內掛牌坐堂行醫。雷大升醫術高明,治病有方,自己研製的成藥療效顯著,於是「雷允上醫生」名聲遍聞蘇州,遠近皆知。後來人們都稱藥店為「雷允上」,至於藥店正式招牌「雷誦芬堂」逐漸被省略乃至遺忘,如今反而鮮為人知了。
雷大升有五個孫子,分別命名「禮大房、耕二房、綺三房、蕉四房、松五房,以此五房傳代。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雷大升84歲時去世,雷誦芬堂就由五房孫輩合夥經營,產權各為五分之一。經此後200餘年的繁衍,其中綺三房長期獨子單傳,股權始終保持五分之一,成為大股東。其他各房孫輩眾多,股金分散,各房後代所持股權相差懸殊。
清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天國進軍北上,蘇州城內一片戰亂,藥店無法正常營業而關閉。雷氏族人將店內庫存貴重藥品分發給各房子孫,相繼離鄉謀生。此時先有綺三房的雷子純、松五房的雷駿聲結伴離開蘇州到了上海.,在城外新北門一帶設攤賣藥以維持生計,以後各房子孫也陸續到上海各自擺藥攤度日,攤址也都選擇在新北門與老北門之間的一段地區,日久這一帶形成市面,有一定特色。 流浪在上海的雷氏後代生活逐漸安定,於是孫輩合議在上海開設誦芬堂分店,以恢復祖業。因限於資金,就在滬招募平、童兩戶外姓股東人伙,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在上海法租界興聖街(今新北門永勝路)京江弄口開設藥店稱「雷誦芬堂申號"。若干年後店面擴展至民國路(今人民路)上營業。當時藥店規模不大,店房簡陋,資金也有限,全部資金為800兩銀子,其中平源記出資金200兩為大股東,童青記100兩,雷氏五房孫輩各為100兩。經營的商品均以祖傳的丸散膏丹為大宗,有痧藥蟾酥丸、諸葛行軍散、八寶紅靈丹、犀黃醒消丸、梅花點舌丹、紫金錠以及後來的六神丸等品種,這些均為有相當知名度的雷氏自產成藥。經營宗旨仍保持蘇州老店特色,只賣自產成藥,品種多達三四百種,不經營飲片配方。
在開設「雷誦芬堂申號」40年中,藥店營業逐年保持平穩,並無大起大落,至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藥店營業發生巨大變化。這一年江蘇崑山一帶發生流行性瘟疫,藥品需要量急劇擴大。雷誦芬堂所生產的成藥均為適銷對路的夏令藥品,為此銷量大增,營業額成倍上升,這一年獲利十分可觀。
當初籌建申號時因資金不足,破格招募兩戶外姓股東合夥。由於經營得法,營業擴大資產猛增,足夠有能力獨資經營,於是決定排斥外資收歸雷氏家族獨有。經各房商議,出巨資收購平、童兩戶外姓股東的股權,終於恢復獨資雷氏祖業。此後又經數年經營,藥店經營的多數是貴重細料商品,營業額要比普通藥店的飲片配方高出許多。如六神丸每兩(100瓶)售價120元,相當黃金價的兩倍。為此利潤逐年遞增,資產急劇擴大,至民國年間,僅銀行存款一項就有60萬兩銀子。有人曾按當時市價測算,五洲藥房於民國二十五年在福州路建造10層高的五洲大樓只花費20多萬兩銀子,而雷允上的銀行存款足可建造3幢五洲大樓,豪富可見一斑。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雷允上藥店開拓北號及北號支店。隨着藥店進一步發展,營業擴大盈利倍增。為了擴展業務,利用雄厚資金開設分店以圖發展。決議通過後,着手準備,在河南路橋北端,天后宮對面(今河南北路30號)盤下一家因經營不善而破產、被法院封門歇業的原「鐵大橋慶余堂藥店」,經過裝修擴建開設一家分店稱「雷誦芬堂北號"。除了經營自產傳統成藥(那時已有約400個品種)外,還兼營中藥飲片配方及參茸,還開設夜間配方業務,又將原新北門申號的郵購業務移到北號,號稱「國藥全能店鋪"。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0月正式開張,原新北門的「申號」改稱「南號」。開張那天為長聲勢,特請當時上海頭面人物黃金榮到店捧場。當天營業額為6000餘元,其中僅虎骨木瓜酒一種,當天就售出數千瓶,而報界出於討好,記者在新聞報道中吹捧為5萬元。 1937年「八一三」抗戰爆發,「北號」所在的蘇州河北岸成為日軍勢力範圍,當地各業商店大部分關閉,居民也紛紛逃離。為考慮店內財產安全,北號暫停營業,在靜安寺路719號斜橋弄口(今南京西路吳江路口)暫租到店房一處,將店內貴重商品轉移至新址暫存以避戰火,大部分職工也隨行避難。因該處居民集中,市面安定,附近又少藥店。遂在新址經過簡單裝修,於同年11月開張營業,暫稱「北支號"。同年底,橋北地區逐漸安定,北號恢復營業。原系臨時性的北支號因營業較正常,有發展前途,決定不再撤銷。經過再次裝修,新做高檔木料的櫃檯貨架,精飾門面後,其規模超過北號,成為一家具有相當氣派的中藥店,即上海雷允上西號。此後北、西兩處分店統一歸南號管轄。1980年南號遷至河南中路91號。
在二十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原稱南號、北號、西號三家雷允上藥店曾幾度更換店名,數次遷移店址。原有的職工也由所屬黃浦、虹口、靜安三區藥材公司及市公司根據工作需要在本行業內統一調配。直到七十年代後期,各行業的著名百年老字號陸續恢復原有名牌特色,曾經幾度改名的雷誦芬堂藥店也相繼恢復原來的店名,統一稱為「雷允上藥店"。為重振上海國藥雄風,實現中藥產業現代化目標,在上海市政府的關懷指導下,集中優勢資源,由市區聯手,工商聯手,重新組建的「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於2000年9月正式成立。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現代化大型中藥骨幹企業,擁有原上海市藥材公司下屬的上海中藥製藥一廠、二廠、三廠,上海雷允上製藥廠,上海中藥研究所,神象參茸有限公司以及成藥銷售分公司等滬上著名企業。擁有「雷氏"、「神象」等著名品牌,生產的各類中成藥及營養保健品馳名中外。
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的成立,將成為上海建設中藥現代化產業新高地的里程碑,也是上海中藥產業加快發展步伐,並進入嶄新歷史時期的一個重要標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