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集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集鎮地處淅川縣城郊,三面環城,東接西峽縣田關鄉內鄉縣西廟鄉,西隔馬蹬鎮;北鄰西峽縣回車鎮,是南水北調移民大鎮,縣城市建設主戰場、產業集聚區核心區、中央商務區主體區。[1]

中文名: 上集鎮

外文名: Shangji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淅川縣

面 積: 187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轄9個社區、37個村委會

政府駐地: 淅川縣上集鎮丹陽社區

電話區號: 0377

郵政區碼: 474450

氣候條件: 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人口數量: 72010人(2017年)

著名景點: 神仙洞

機 場:南陽機場

火車站: 南陽火車站

車牌代碼: 豫R

下轄地區

2016年,轄9個社區、37個村委會:丹陽社區、東方社區、謝嶺社區、朝陽社區、羅池貫社區、商聖社區、鍾觀社區、劉營社區、程窪社區、下集村、張營村、劉莊村、下張溝村、楊營村、青龍村、北崗村、缸窯村、三關岈村、陳莊村、東溝村、大龍村、石板河村、東川村、梁窪村、山根村、水田村、塘坊村、大坪村、肖山村、關帝村、草廟溝村、槐樹窪村、鐵廟村、老墳溝村、李家營村、竹園村、白石崖村、韋嶺村、賈溝村、李營村、李山村、周嶺村、蠻子營村、簡營村、娃魚河村、石咀村。(398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轄區總面積18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約5萬畝,宜林荒山面積17.3萬畝。轄區11個社區、37個村委會、398個村民小組,72010人(2017年)。境內生態環境優美,風景怡人;豫S332、S335線、丹淅高速連接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工業園區設施完善、政策優惠,工貿企業雲集;教育、衛生事業基礎良好,人居環境優越。

城鎮成就

近幾年來,上集鎮黨委、政府圍繞農業結構高速,實現農民、財政雙增收做文章,確立了「長抓林果,三抓煙藥牧,強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工作思路,取得了顯著成效。以建設林果業大鎮為目標,致力於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南水北調水源地水質,大力發展林果業,已形成板橋川1.2萬畝柑桔基地、鐵娃河流域4萬畝板栗基地、石板河流域1.1萬畝鮮雜基地、黃龍廟溝1萬畝優質柿子基地等幾個大的林果基地。面向市場,大力發展「一優雙高」農業和區域特色的優質主導品種,全鎮種植優質煙葉3000畝,實現稅收30萬元以上。實行區域規模化畜牧養殖,大力推進畜牧產業化進程,全鎮共發養殖專業村8個,養殖專業戶1600多戶。以天惠奶牛廠為核心,建成鍾觀精品養殖小區,已進駐養殖大戶21戶,成為上集養殖業的一個亮點。

經濟發展

立足地處城郊的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上集鎮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已形成四大園區、七大行業。四大園區,即:羅池貫城郊工貿園區,北崗地毯加工園區、水田、大坪理石加工園區,東川畜禽養殖園區。七大行業是:以丹江摩減公司為龍頭的機械製造業、以長興理石廠為龍頭的理石開採及加工業、以金豐公司為龍頭的建材加工業、以建安公司為龍頭的建築業、以溫泉遊樂城為龍頭的服務業、地毯和玉珠加工為主的加工業及交通運輸業。2002年非公有制經濟營業收入4.9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76萬元。

城鎮榮譽

近兩年來,上集鎮曾獲"全國計劃生育示範鎮」、「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南陽市造林綠化先進單位省「科技示範鄉鎮」、「治安模範鄉鎮」;「六好鄉鎮黨委」、「計生先進單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興水杯」;縣「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項目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南水北調

2009年至2011年間淅川縣南水北調中線移民人口165471人,涉及10個鄉鎮184個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後,淅川仍是主要淹沒區和移民區,新增淹沒面積144平方公里,占庫區總淹沒面積的47.6%,淹沒耕園地13.1萬畝,占庫區總淹沒耕地的51.1%,庫周肥沃良田幾乎淹沒殆盡。涉淹集鎮3個,公路548.7公里,關停並轉遷企業130餘家,各項淹沒實物靜態損失達90餘億元,主要淹沒指標居庫區兩省六縣市之首,相當於湖北省庫區五縣市總和,經濟社會發展格局再次被打破。上集鎮是南水北調淅川移民重地之一。

視頻

淅川縣上集鎮MV—上集速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