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馬廠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馬廠鄉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下轄鄉,地處愛輝區東部,東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南與幸福鄉錦河農場接壤,西與新生鄉罕達氣鎮交界,北與張地營子鄉相鄰。行政區域面積849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上馬廠鄉戶籍人口有4298人。截至2019年10月,上馬廠鄉下轄7個行政村。2011年,上馬廠鄉財政總收入605.6萬元。2018年,上馬廠鄉有工業企業7個。[1]

中文名: 上馬廠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

地理位置: 愛輝區東部

面 積: 849 km²

下轄地區: 7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456

郵政區碼: 164355

車牌代碼: 黑N

人 口: 4298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

民國三年(1914年),屬璦琿縣北鄉第四區。

民國十四年(1925年),屬第二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張地營子保,後屬張地營子村。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張地營子區。

1951年,屬第五區。

1956年4月,分為張地營子、上馬廠、達音爐3鄉。

1957年,達音爐鄉併入上馬廠鄉。

1958年9月,與張地營子鄉合併為上馬廠公社。

1961年,析北部地區置張地營子公社。

1984年5月,公社改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上馬廠鄉下轄7個行政村:上馬廠、西山後、達音爐、三道灣子、納金口子、南窯地、新曙光。

截至2019年10月,上馬廠鄉下轄7個行政村:上馬廠村、西山後村、三道灣子村、達音爐村、新曙光村、納金口子村、南窯地村。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明末清初,黑龍江中上游鄂溫克、達斡爾和鄂倫春等民族在這一帶遊牧放馬。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俄難後江東六十四屯的難民在本鄉現址定居建屯,並為清廷供養御馬,慣稱「馬場」,直至民國三年(1914年)下游80千米處又建一馬場,為了區別,此處更名為上馬廠。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上馬廠鄉地處愛輝區東部,東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南與幸福鄉、錦河農場接壤,西與新生鄉、罕達氣鎮交界,北與張地營子鄉相鄰。

行政區域面積84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上馬廠鄉地處小興安嶺低丘陵地區,幅員遼闊、區位優越、資源富集,屬半山區。

水文

上馬廠鄉境內河流屬黑龍江、法別拉河兩大水系。法別拉河常年平均流量在11立方米/秒,途徑納金口子、三道灣子、達音爐村和西山後村。

自然災害

上馬廠鄉地處半山區,區域性地區小氣候變化顯著,霜凍、乾旱、洪澇時有發生,伴有蟲害發生,冰雹平均5年一遇。

自然資源

上馬廠鄉境內有蕨菜、老山芹、木耳、猴頭等一百餘種山野菜;有五味子車前子刺五加等多種名貴藥材;有山葡萄、山丁子、藍莓、刺玫果等野生漿果;有榛子、山核桃等野生堅果;有臻蘑、花臉蘑、元蘑、松蘑、白蘑等野生真菌。

人口

2011年末,上馬廠鄉轄區總人口4786人。總人口中,男性2503人,占52.3%;女性2283人,占47.7%;18歲以下860人,占18%;18—35歲1345人,占28.1%;35—60歲1933人,占40.4%;60歲以上648人,占13.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6.9‰,人口死亡率8.3‰,人口自然增長率-1.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人。截至2018年末,上馬廠鄉戶籍人口有4298人。

經濟

2011年,上馬廠鄉財政總收入605.6萬元。

2018年,上馬廠鄉有工業企業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上馬廠鄉初中部與幸福鄉合併,教學班5個,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上馬廠鄉有文化活動中心7個;圖書室7個,藏書3萬餘冊;龍馬文化廣場1個,面積3000平方米;綜合文化站1個,面積300平方米;綜合文化站內設備完善、功能齊全,設有多功能活動廳、有閱覽室、創作室、棋牌室、桌球室等,藏書0.2萬餘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上馬廠鄉有衛生院1個,專業衛生人員9人。

社會保障

2011年,上馬廠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0戶,人數245人,支出15.2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7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8人,支出6.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1人次,支出12萬元;農村臨時救濟支出1萬元。社區服務中心6個,社區服務站36個。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322人,參合率94.3%。

交通運輸

上馬廠鄉境內有黑新公路和黑呼公路穿過。

視頻

上馬廠鄉劉彥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