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七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下七鄉,隸屬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位於江西省井岡山南面,總面積79.09平方公里,北連319國道,南接105國道,井遂公路穿越其境,距市址61公里。全鄉轄上七村、光明村、楊坑村、洪坪村、下七村、漢頭村6個行政村,63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下七村圩尾組。下七鄉有耕地386公頃,全鄉群山環抱,山場面積近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自然資源豐富,以鎢硅石礦花崗為主,盛產金桔、生薑、茶葉、竹筍、箬葉、山蒼籽等是遠近文明的「山貨之鄉」。[1]

中文名稱: 下七鄉

外文名稱: Xiaqi Township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中國江西省吉安市

下轄地區: 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下七村圩尾組

電話區號: 0796

郵政區碼:343606

地理位置: 江西省井岡山市南面

面 積: 79.09平方公里

人 口: 7513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贛D

客家文化

當地是正宗的客家之鄉,以盧氏家族為當地最大客家族群,盧氏家族在下七鄉光明村,村里保存着盧氏家族3大族群的古建築,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是典型的客家風格建築。建築分前廳、中廳、後廳以及側房為主,同時兼顧消防。主體建築為泥夯建築,同時輔以木材,且木材雕花非常漂亮。據傳盧氏家族三大族群建築內均懸掛三幅匾,分別為懷德堂、正興堂、連裕堂。其中在懷德堂建築門前,有着非常有歷史意義的古代牌匾,據傳是盧氏家族祖上中舉的舉人,按當時朝廷規定,由朝廷特製舉人牌匾,以歌功頌德。當地有着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在仙口村有着非常有名的溫泉。

歷史沿革

明末清初,王姓從廣東遷居此地建村立籍,因此地有一溪流,原盛產魚蝦,人們便稱此溪為「蝦溪」,後因字音的演變,遂寫作「下七」,沿用至今。此後陸續有客家移民從廣東省興寧、玉華、和平、梅縣,及福建省上杭等縣遷來此地開基。

建國前為遂川縣草林區上七、下七鄉。

1958年合設下七公社,1967年併入黃垇公社。

1969年劃隸井岡山管理局,1972年復設下七公社。

1984年成立下七鄉。

行政區劃

下七鄉現轄上七村、光明村、楊坑村、洪坪村、下七村、漢頭村6個行政村,63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下七生態優美。屬典型的山區鄉鎮,山高林廣,山多田少。現有山林面積12萬畝,耕地5685畝。全鄉青山綠水,風景宜人,林木茂密,物種眾多,環境優美,生態優良,森林覆蓋率高達90%。境內資源豐富,發展潛力無限;下七物產豐富。據勘察,地下儲藏有大量的鎢、硅、大理石等礦產資源;下七河流域較長,長年保持較大流量,水利開發前景廣闊。同時,下七鄉土地肥沃,物產豐實。境內盛產金桔、茶葉、生薑、竹筍、山蒼籽等農副土特產品。下七日新月異。下七鄉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厚的客家文化為底蘊,以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基礎,以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着力改善鄉村面貌,全面創建和諧社會,切實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經濟發展的軟硬件環境不斷優化。通過招商引資,已開發建有裝機容量達3.6萬千瓦的仙口電站和裝機容量達8250千瓦的羅洪口電站,鎢礦、林木等資源也得到有效地開發和利用,金桔、生薑、茶葉、花卉苗木等產業初具規模,已開發出井岡醋姜、井岡豆腐乳、井岡山蒼籽油等系列農副土特產品,建有井岡山市最大的山貨交易中心,下七鄉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山貨之鄉」 。

視頻

井岡山下七鄉專題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