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關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下關區

中文名: 下關區

外文名: Xiaguan District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已於2013年撤銷)

所屬地區: 南京市

地理位置: 南京主城中心

面 積: 28.3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街道

政府駐地: 下關區閱江樓街道商埠街17號

電話區號: 025

郵政區碼: 210011

人口數量: 44.51萬(2011年)

著名景點: 閱江樓渡江勝利紀念碑靜海寺

江南水師學堂、南京長江大橋

機 場: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火車站: 下關火車站,南京站,南京南站

車牌代碼: 蘇A

方 言: 南京官話

行政代碼: 320107

下關區(已撤銷)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區,國家東部地區重要的航運中心,華東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江蘇沿江最為重要的窗口,也是沿江開發的重點地區,南京濱江發展核心區,素有「金陵北大門」之稱。

下關區建區始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源於民國時期的第七區,因明初置徵稅機構——龍江關(即下關)位於境內,故名下關區。下關瀕江依城,旅遊資源豐富,自然人文景觀眾多,有閱江樓、天妃宮、靜海寺、江南水師學堂、明城牆、渡江勝利紀念館以及諸多民國建築均坐落於此,山、水、城、林交相輝映,明文化、民國文化、媽祖文化、長江文化及革命文化相互交織,是南京最具潛力的觀光旅遊、休閒娛樂勝地,是多年的「全國文化先進區」。

2013年3月,國務院、江蘇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下關區、鼓樓區,以原兩區所轄區域設立新的鼓樓區。

下關區地處南京主城區西北部,瀕江依城,總面積30.9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24.29平方千米,長江水域面積6.62平方千米,沿江岸線近10千米。

地貌

下關區境位於寧鎮山脈複式背斜西段,為低山、丘陵、沿江洲地地貌。沿江一帶最低標高海拔6.2米,東南部地勢高於西北,平均海拔7.3米。西、北瀕臨長江14.7千米,自北向南有幕府山、老虎山、象山、獅子山(古稱盧龍山)。地貌形態為殘丘和崗地,地形坡度較陡。殘丘岩性主要為白雲後灰岩,砂岩,泥岩組成,風化層厚1~5m不等,鬆散。崗地主要由下蜀土構成,厚度一般在5~10之間,局部地帶在10m以上。

水文

下關區境內地勢低洼,溝塘眾多,有外秦淮河、外金川河、護城河,以及南十里長溝等河道,東南臨玄武湖。其境內的護城河、秦淮河、三汊河等縱橫交錯。

氣候

下關區地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常年氣溫略低於市內中心地區。在氣候區劃上,下關區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處於西風環流控制之下,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歐亞大陸氣團影響較深,天氣晴朗、寒冷、乾燥。夏季受歐亞大陸低壓區影響,天氣炎熱,雨水充沛。春秋兩季是冬、夏交替過程中的季節,多以乾燥涼爽天氣為主。

歷史沿革

下關得名於始明朝。1368年(明洪武元年)在龍江置徵稅機構,稱龍江關(今鮮魚巷附近);1429年(明宣德四年),又在上新河設立上新河關,專征船舶稅。

春秋戰國時期,下關區境,先屬吳後屬越。自周始,區域全部或部分先後屬金陵邑、江乘縣、相武縣、秣陵縣、建鄴縣、建康縣、琅琊郡、蔣州江寧縣、金陵縣、上元縣、江寧縣。

下關建區始於1933年(民國22年),南京劃設8個行政區,下關為第七區,始稱南京市第七區。1938年(民國27年)偽南京自治委員會置下關為第五區。1945年(民國34年),國民政府恢復南京市政府建置,第五區改稱第七區。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6月2日第七區(下關)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6月15日,南京市區劃調整,第七區改稱第六區。1955年8月,第六區更名下關區,以境內清初所改明代「龍江關」而命名「下關」。

1955年9月,下關區設立三汊河、寶善街、二板橋、商埠街、熱河路、車站、四所村、寶塔橋8個街道和三汊河水上辦事處。1957年9月,寶善街街道更名為中山橋街道,撤銷商埠街街道,全區轄三汊河、二板橋、中山橋、熱河路、車站、四所村、寶塔橋7個街道。

1958年11月,原燕子磯區的燕子磯鎮、邁皋橋鄉、小市鎮劃歸下關區。1961年6月,小市鎮、邁皋橋鄉、燕子磯鎮劃歸鼓樓區。

1967年3月更名為東方紅區。1973年11月恢復下關區名稱至今。

1984年,劃出定淮門外秦淮河灘地,划進原屬棲霞區的邁皋橋公社金陵大隊、大橋大隊和小市鎮的水關橋地段和建寧路地段,又划進原屬鼓樓區的多倫路、黃土山、鹽倉橋3個地段,下關區轄區進一步擴大。

1984年11月,成立興中門街道。1987年底,8個街道調整合併為熱河南路(三汊河、二板橋街道合併)、中山橋(熱河路街道併入)、車站、建寧路(四所村街道和興中門街道部分合併)、寶塔橋5個街道。

1995年,將雨花台區江東鎮中保村北半部分和棲霞區的小市鎮、邁皋橋鎮的五塘村歸下關區管轄。4月,棲霞區的小市鎮、邁皋橋鎮的五塘村和中保村一部分劃入下關區,形成新的區界:東以窯上村十字街為界與棲霞區相連,東南與玄武區接壤,南以定淮門大街為界與鼓樓區毗鄰,西、北均以長江中心線為界與浦口區相望。1996年1月,撤銷小市鎮,成立小市街道。

1996年,下關區面積31.4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含流動人口)。轄6個街道:熱河南路街道、中山橋街道、車站街道、建寧路街道、寶塔橋街道、小市街道。區政府駐南埠街17號。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下關區(轄6個街道)總人口365433人,其中:中山橋街道42405人、熱河南路街道61877人、車站街道38024人、建寧路街道50369人、寶塔橋街道72761人、小市街道99997人。

2002年3月,撤銷車站街道、中山橋街道,合併設立閱江樓街道;撤銷小市街道,設立小市街道、幕府山街道。調整後,下關區轄6個街道:閱江樓街道、熱河南路街道、幕府山街道、建寧路街道、寶塔橋街道、小市街道,駐地閱江樓街道。

2009年末,下關區總面積28平方千米、總人口30.65萬人。

2010年,下關區總面積30.9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總面積24.29平方千米,長江水域面積約6.62平方千米。

2012年8月,將幕府山街道原張王廟社區的孫家窪路以南劃入小市街道;將幕府山街道原白雲新寓社區的五塘村1號劃入寶塔橋街道;將小市街道河路道社區的汽輪五村(託管)、汽輪七村,安懷新村社區的軍犬隊家屬區、綠苑小區、防化大隊小區、一干所、北崮戎院、安懷村455號小區、軍械彈藥修理所家屬區、總裝試驗場宿舍、六干所、南汽宿舍及安懷東路以北散居劃入幕府山街道。

2013年3月根據國務院、江蘇省政府批覆同意的方案,撤銷鼓樓區、下關區,以原兩區所轄區域設立新的鼓樓區。

名稱由來

有關下關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明代初年,那時下關還叫做龍江關。明洪武元年在龍江置徵稅機構,稱龍江關(今鮮魚巷龍江橋附近),後明宣德四年,又在上新河設立上新河關,專征船舶稅。到了清代,因地處上下游的關係,人們俗稱地處上游的上新河關為上關,地處下游的龍江關為下關,下關由此而得名。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下關區轄6個街道辦事處,56個社區居委會。面積28.3平方千米,人口44.5萬人。

人口

2010年末,下關區戶籍總戶數為114998戶,戶籍人口309123人。其中:男性159250人,女性149873人,性別比106.3%。全年出生人口2386人,出生率7.7‰;死亡人口2107人,死亡率6.8‰。自然增長人口279人,自然增長率0.9‰。

2010年,下關區人口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計劃生育率99.92%,一孩率97.02%,晚育率91.05%,育齡婦女占總人口28.92%,已婚育齡婦女占總人口18.99%,獨生子女率81.53%。

2004年下關區漢族人口占98.1%,來自回、藏、蒙、水、布依、哈薩克、維吾爾、高山族等20個少數民族的人口占1.9%。

民國首都計劃時期規劃成了下關區的道路框架結構,主要幹道有:中央北路、中山北路、建寧路、大馬路、江邊路、永濟大道、和燕路、虎踞路、熱河路、熱河南路、大橋南路、幕府西路、幕府東路等。

鐵路

鐵道線路:寧銅鐵路、京滬鐵路(途徑)、京滬高鐵(途徑)

火車站:南京西站(位於龍江路8號,一等編組站,不辦理客運,直屬上海鐵路局)

航運

輪渡:寧浦線(中山碼頭——浦口碼頭)

碼頭:中山碼頭

港口:南京港

過江通道

南京長江大橋、南京地鐵3號線、南京地鐵4號線

600年前,下關就是明代造船、航運和商貿中心,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在這裡留下了遠洋航海的印跡;100年前,清代「金陵關」的設立,揭開了下關「百年商埠」的序幕;民國時期津浦鐵路、南京西站和長江客運碼頭的建成,推動下關商埠走向繁華;解放後,長江大橋等重要交通設施相繼建成,下關成為大江南北重要的交通樞紐。

2006至2010年間經濟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十一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服務業增加值、一般預算收入、累計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利用外資等6項指標實現了倍增,年均分別增長13.3%、13.1%、20.7%、22.7%、17.9%、21.8%。2010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3.1億元,增長13.1%;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5.07億元,增長18.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首超百億,達102.5億元,增長50.9%,增幅居南京市首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億元,增長17.2%。

2011年,下關區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200億元,達207.6億元,增長12.2%。2012年下關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0億元以上,科技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以上。

第一產業

下關區屬於城市中心區域,已全部城市化,無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下關區域內集中了南京汽輪電機集團、下關發電廠、長江油運公司、紫金集團等一批實力較強的企業集團。如金陵船廠年造船能力達10萬綜合噸,出口創匯名列南京市和中國航運集團之冠,擁有可停泊5艘20000噸級船舶的舾裝碼頭;南京汽輪電機廠電站設備的年生產能力已超過一百萬千瓦,發電機與汽機配套生產,市場覆蓋面已達全國二十六個省市,並打入東南亞市場。

2004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9億元,同比增長55%;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億元,同比增長25.7%。2010年,工業經濟全年產值總量突破126.5億元,比2003年同期增長16.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9億元,同比增長16.0%,實現利稅總額13.1億元。

主要園區:江蘇光電科技園、南鐵院軟件園、紫金(下關)科技創業特別社區

第三產業

下關區以濱江商務區、中央門商貿區、幕府山新興產業區和閱江樓風光帶四大片區為重點,為「三區一帶」空間發展布局。其中,濱江商務區,東起熱河路、城河路、大橋南路引橋,南起中山北路,西至長江,北至長江大橋南堡公園,規劃用地面積約2.36平方千米,建築總量約38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00億元,重點發展航運服務、高端商務。中央門商貿區(重點發展商貿流通),東至中央門、西至金川河,南至城北護城河,北至北祥路,總占地面積約2.5平方千米。其核心區為以中央門立交橋為中心的區域,總占地面積約1.4 平方千米,力爭至2015年,累計實現投資50億元以上,新增發展載體45萬平方米以上。幕府山新興產業區(重點發展科技研發與服務外包、商務商貿、文化旅遊),東至幕府山區界,西至寶象路,南至緯一路,北臨長江,占地面積約6 平方千米,建築總量約270萬平方米,力爭至2015年,累計實現投資約50億元以上。閱江樓風光帶(重點發展文化旅遊),東至成河南路,西至熱河路,南至外秦淮河,北至城河路,占地面積約1.2平方千米,力爭至2015年,累計實現投資約30億元以上。

1998至2004年,共計實現合同利用外資2.7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9億美元。其中,2004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3家,合同利用外資1.09億美元,同比增長45.8%;實際利用外資5107萬美元,同比增長51.4%。2004年,新發展私營個體企業1100家,個體工商戶3528戶,新增註冊資本9.5億元。2004年,下關區正常運營的各類市場有71個,其中國家級大市場4個,全國百強農副產品市場1個,市場總營業面積達95.5萬平方米,市場成交額420億元。

2010年,下關區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1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17.2%。2010年,下關區各類市場實現成交額為643.1億元,同比增長25.2%。原材料市場交易活躍,累計成交額為469.6億元,同比增32.4%;消費品市場平穩增長,成交額為173.5億元,同比增長 9.1%。2010年,下關區投資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的勢頭。全年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24541萬元,同比增長50.9%。

2010年,下關區實現旅遊總收入5.48億元,同比增長15.4%,完成全年計劃的100.2%。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227.97萬人次。年末下關區擁有各類旅行社 21家、旅遊星級賓館3家、景區景點6家。

主要商圈:建寧路市場一條街、中央門商貿區、濱江商務區

2006年以來,下關區教育硬件設施投入達到2.43億元,新增校舍面積74523平方米。12中39中高中部實現合併,12中、66中學分別晉升為江蘇省四星級、三星級學校,2010年9月與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南師附中樹人學校將進駐三汊河地區。截止2010年年底,下關區有各級各類中、小學和幼兒園62所,在校生(含幼兒)30882人,教職工人數(含離退休)4094人。區屬中學6所,小學18所,幼兒園6所,另有民辦高中、初中和小學各1所,市直屬學校1所,外來工子弟學校1所。下關區有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1所(下關中等專業學校),省現代化示範初中2所,省實驗小學及省現代化示範小學8所(含1所特教學校)、市現代化小學8所,省示範性幼兒園16所。

至2010年9月,下關區共有中學10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職業中學1所,局屬公辦獨立初中3所,市屬公辦獨立初中2所,民辦獨立高中1所,民辦獨立初中1所。教職工1271人,班級數258個,其中初中155個,高中76個,中專27個,在校學生9828人,其中初中5691人,高中3186人,中專951人。下關區共有小學20所(含特殊教育學校1所),其中省實驗小學7所,市實驗小學8所,省現代化特殊教育學校1所,民辦小學2所,共有小學教職工1120人,班級406個,小學在校生14379人。下關區共有幼兒園32所,其中省級示範園5所,省級優質園11所,市級示範幼兒園2所,市級優質園2所。共有教職工853人,班級266個,在園人數7710人。

主要小學:天妃宮小學、方興小學等

主要中學:南京市第十二中學、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學、南師附中樹人學校、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等

文化事業

下關區是南京市首批全國文化先進區之一,社區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南京媽祖文化民俗節、下關社區文化藝術節等已成為群眾文化的重要展示舞台。有社區文體團隊128個,街道文體團隊24個,區級文體團隊8個。

2010年末,下關區共有文化站6個,文化站面積15063平方米;共有歌舞娛樂場所21個,網吧48個,音像店28個,遊戲機室22家,複印、打印51家,衛星接收設施管理單位8家。全年組織文藝演出150場次,舉辦展覽15次;開設音樂、器樂、舞蹈、攝影、書法和美術欣賞等各類藝術培訓班30個,培訓人達5000人次。

2010年末,下關區區級圖書館1個,面積470平方米,共有各類報刊157種,藏書11.2萬冊,其中館外18個基層流動服務點1.2萬冊;街道圖書館6個,共有各類藏書7.4萬冊;2010年,共接待讀者15.5萬人,其中書刊外借5萬人次、外借圖書5.5萬冊次、報刊閱覽3.4萬人次、電子閱覽1.9萬人次,館外流通5.2萬人次;新辦圖書證131個。

醫療衛生

下關區內共有醫院11家,其中三級醫院1家,二級綜合性醫院2家,二級中醫院1家,一級醫院7家;綜合門診部7家,衛生站、所47個;社會辦醫診所62家;各類衛生機構實有病床數1342張,實際開放總床日數54.38萬張。下關區有小市、建寧路等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幕府西路等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以街道為單位的社區衛生服務普及率達100%。下關區計劃生育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計劃生育率達100%,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率達93.05%。

2010年末,下關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36家,其中醫院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2家,門診部7家,口腔病防治所1家,婦幼保健所1家,其他醫療機構106家;各類醫療機構實有病床1576張,年開放總床日數56.57萬,床位使用率70.29%;年門急診人次206.99萬,其中急診人次17.16萬;住院人次3.26萬,出院人次3.25萬,其中治癒13627人次,好轉13129人次。

主要三甲醫院: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南京分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京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等

體育事業

下關區常年開展武術觀摩表演、「渡江杯」門球賽、健身氣功表演等活動。境內現有羽毛球、武術、空竹等12個群眾體育組織, 6個全民健身廣場,1個全民健身路徑和84個全民健身點,1所業餘體育學校——下關區業餘體校。該校是南京市羽毛球訓練基地,被譽為「羽毛球世界冠軍的搖籃」,先後向國家、省、市培養輸送了孫俊、劉永、戴韞、錢虹和陳金等6名羽毛球世界冠軍,200餘名優秀羽毛球運動員。體校還先後被授予「中國羽毛球協會羽毛球單項學校」「中國羽毛球協會南京羽毛球運動學校」、「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江蘇省羽毛球後備人才學校」。2010年,下關區羽毛球項目代表南京市參加省第十七屆運動會榮獲金牌、獎牌、總分數「三第一」。

2010年,下關區有重點的開展了田徑、游泳、足球等項目的比賽。全年共參加20餘項比賽,取得了38枚金牌、39 枚銀牌、36枚銅牌;圓滿承辦了2010年南京市少年兒童羽毛球比賽;現有經民政部門註冊的體育協會4個,單項體育協會10個,各類群眾體育活動晨晚練點210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651人,建有全民健身路徑84個,開展各種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50餘項,參加人數在12000人次以上,下關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達到60%;圓滿承辦2010年江蘇省老年人體育節南京市暨下關區分會場開幕式;區業餘體校羽毛球隊代表南京市參加江蘇省第17屆運動會,獲得6枚金牌、3枚銀牌、6枚銅牌、總分176分的佳績,連續7屆蟬聯江蘇省金牌第一。

文物保護

2010年末,下關區範圍內文物保護單位已增加到23處(點),其中國家級7處(點),省級7處,市級7處,區級2處。

風景名勝

下關區是鄭和航海的始發地和歸宿地,是中國近現代歷史起點和終點的見證地。區內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是融山水城林於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區。截至2009年,區內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其中國家級7處,省級7處,市級6處,區級2處,另有重要文物古蹟29處,包括古遺址3處、石窟寺及石刻1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25處。象山東晉古墓葬群、明城牆、靜海寺、天妃宮、江南水師學堂等一批歷史文化遺存是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會」風雨滄桑的一個縮影。下關區主要景點有:民國大馬路,位於下關區江邊路與鐵路橋之間,是洋務運動的產物。靜海寺座落在南京下關的長江岸邊,獅子山西南麓,它曾經是明代的十大律寺之一,殿宇恢宏,名揚四海。江南水師學堂開辦於清光緒十六年九月,是張之洞為與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在劉公島辦的水師學堂相抗衡而建立的。

最佳旅遊時間

南京屬北亞熱帶濕潤氣侯,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天氣晴朗、寒冷、乾燥。春秋兩季是冬、夏交替過程中的季節,多以乾燥涼爽天氣為主。最佳旅遊時間是春秋時節。

歷史文化

下關區源於民國時期的第七區。下關區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自古水陸交通發達,路網系統完善,商業興盛,旅遊資源豐富,自然人文景觀眾多,是全國科普示範城區、全國文化先進區。全區有省、市文物保護單位14個。[1]

參考來源

  1. 南京下關區簡介,欣欣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