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下城子鎮位於穆稜市中部,處於牡丹江市綏芬河市雞西市「黃金三角區」的中心地帶,區位優勢獨特、交通運輸便利,城雞鐵路貫穿南北,與牡綏電氣化鐵路相距15公里,大連內陸港坐落鎮區,是東北亞大通道上的「小金三角」,是對俄貿易的「黃金通道」。鎮政府所在地與省級穆稜經濟開發區相互交融、互相支撐、同步發展,成為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上的重要節點,穆稜經濟增長的新中心。區域面積391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4個居民委,人口4.2萬,有優質礦泉水資源,鐵礦石、石灰石、銅、花崗岩等礦產資源,是全國聞名的「大豆之鄉」和「名曬煙基地」。[1]

中文名: 下城子鎮

外文名: Xiachengzi town

別 名: 綏穆新城、下城子

行政區劃代碼: 231085102000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穆稜市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穆稜市中部

面 積: 391 km²

下轄地區: 保安村,朝陽村,紅橋村,懸羊村等

政府駐地: 下城子鎮政府

電話區號: 0453

郵政區碼: 157516

氣候條件: 中溫帶

人口數量: 4.2 萬

著名景點: 海月灣歡樂水世界、東北抗聯密營教育基地、穆稜花海

機 場:牡丹江海浪國際機場 火車站下城子站(濱綏線四等站)、穆稜站

車牌代碼: 黑C

地區生產總值: 22127 萬元

人口密度: 90人/km2

鎮內學校: 穆稜市第二中學、穆稜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等

目錄

建制沿革

下城子鎮 是穆稜境內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以境內渤海國時期的古城遺址「下城子」得名。

遠古時期,穆稜下城子是肅慎人居住地,至今,已發現多處古人類文化遺址和遺存,域名與上城子(今興源鎮)相對而興,

清代,屬寧古塔副都統管轄。

1881年(清光緒七年),在寧古塔一帶招募墾荒、試辦屯田時,修築寧古塔通往三岔口蜂蜜山涼水泉子3條驛道,均路經下城子分支,成為3條道路的中心樞紐。招墾初期,隸屬穆稜河招墾局,後隸穆稜河分防知事。

1901年通車的中東鐵路橫貫下城子。

1910年(清宣統二年),隸屬穆稜縣第一警察區。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7年劃為第三警察區,

1921年劃歸第二區管轄。

1923年設置下城子鎮。

東北淪陷後,1933年設下城子保,

1932年6月——1935年間,我黨相繼在下城子北安村和保安村組建了中共綏寧中心縣委、中共滿洲省委吉東局、中共滿洲省委吉東特委機關,領導穆稜等吉林省東部廣大地區的抗日游擊戰爭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

1932年—1938年間,活躍在穆稜河流域的東北抗聯第二、第四、第五軍在孤榆樹(今孤榆樹村)密營,設立孤榆樹大車店秘密交通站。

1939年改設下城子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

1946年4月,設置下城子區。

1949年2月,改為第三區。

1956年3月,撤區劃鄉,分設下城子、馬橋河、仁里鄉。

1958年9月,將下城子鄉與仁里鄉合併成立下城子人民公社。

1984年8月,改為下城子鄉。

1985年3月,撤鄉設鎮,改為下城子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下城子鎮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地處牡丹江市中東部,穆稜市中部,經緯度位置是東經130°26′53″,北緯44°49′57″。

氣候

下城子鎮的氣候類型是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降雪較少,年降水量在550mm左右,年平均氣溫在2.2~5.2℃之間。

如果按中國溫度帶劃分的話,下城子鎮屬於中溫帶。

行政區劃

下轄地區

下城子鎮下轄:義和社區、鐵路社區、仁義社區、北安社區、義和村、南站村、紅橋村、新利村、枯榆樹村(孤榆樹村)、北安村、中新村、朝陽村、新建村、梨樹村、三道河村、仁里東村、仁里西村、新民村、懸羊村、保安村、仁義村。

自然資源

下城子鎮1995年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大豆特產之鄉」,大豆品質及產量皆全國之最;泥質頁岩、雲母頁岩、石灰岩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厚;森林覆蓋率達到32%;木耳、蘑菇、山野菜、中藥材盛產豐富;名硒煙、紅小豆、白瓜籽久負盛名;具有高品質的偏硅酸礦泉水,經國家有關部門檢驗,偏硅酸含量高達 59.8%,全年最高日流量可達500噸。臨近綏芬河對俄口岸,新興的木材加工企業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交通狀況

下城子鎮交通便利,G10綏滿高速公路在鎮區南側通過,並設有出入口;國道301線綏滿公路從鎮區通過。

濱綏鐵路和城雞鐵路在下城子站交匯。

人口民族

下城子鎮總人口29564人(2017年),以漢族為主。

最新:4.2萬

經濟

下城子鎮域經濟以「木材加工企業、工貿區、綠色農業、退耕還林、名曬煙、黃豆、黃牛」為主攻方向,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依託下城子(邊境)工貿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農業

下城子鎮年平均降雨量390-55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長旺盛的6-8月份。該地區地處敦—密斷裂帶,土壤中富含各種營養元素,尤其磷偏高。鎮內流經的穆稜河尤其為水稻種植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條件。盛產大豆、玉米、水稻。下城子鎮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重點發展「兩高一優」農業,以科技興農為重點,大力實施「大豆振興工程」和「金牛富民工程」。年產大豆10萬噸,大豆種植呈專業化發展,高蛋白的品種有黑生101、東農42、吉林小粒黃等,蛋白質含量可達45%以上。高脂肪品種有綏農合豐、墾四、墾五等,脂肪含量可達20%以上:黃牛存欄量7,270頭,其中可繁母牛3,330頭,現存欄改良牛2,500頭,主要品種有西門塔爾、利木贊、比利時蘭、德國黃牛等。曬煙發展到13,000畝,煙葉商品量可達500萬斤。綠色富硒水稻基地5,000畝,年產水稻2,100 噸。

鄉鎮企業

下城子鎮以穆稜市下城子(邊境)工貿區開發為重點,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下城子(邊境)工貿區規劃面積97萬平方米,現已開發利用5.65萬平方米。近幾年已發展成以加工業為主、集服務業、運輸業、農產品購銷為一體的綜合性工貿區。現擁有好家木業、廣成木業、長江木業、制油廠、百正醬菜廠、綠泉峰礦泉水公司等68家企業。做為「全國大豆特產之鄉」,下城子鎮已成為黑龍江省最大的大豆集散地之一,年集散量在50萬噸以上,主要銷往遼寧、吉林、山東、河南、河北、浙江、江蘇等地。1997年,下城子鎮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下城子(邊境)工貿區被黑龍江省政府評為「十強工業小區」。

2017年9月,穆稜市北一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入駐。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下城子鎮是穆稜市最大的國家鐵路三級站點,具有中等編組或中等中轉站的運輸能力。鐵路年吞吐量在1,000萬噸以上,公路過貨量2,000萬噸以上,便利的交通條件使下城子鎮成為牡丹江市、穆稜市、綏芬河市、東寧縣、雞西市、密山市、虎林市、七台河市、雙鴨山市等10餘個市縣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

「保安模式」

下城子鎮積極探索新農村發展新模式,立足城鄉統籌,整合多方力量,在近郊村保安村規劃建設「四區一場並進、村企共建雙贏、產城融合提升、大城大村集聚、招引項目拉動」的新農村建設新模式——保安模式(農民出土地、企業出資金、政府出政策),新農民住宅區、旅遊觀光區、農業產業園區、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該模式被牡丹江市評為創新突破獎。該村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1000個美麗鄉村」。在遠郊村紅橋村重點發展「綠色田園、紅橋農莊」經濟,加強人文道德建設,打造「文化紅橋、產業紅橋」品牌。規劃建設「一帶兩區四園」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在陽台經濟產業和家庭來料加工業進行探索;創新提出並全面實施「五互公約」行動,倡導鄰里之間在思想上互比、環境上互管、生產上互助、技術上互學、困難上互幫,村民們在「五互」活動中增強了自我管理和互相服務意識,增進了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提升了文明素質,增強了基層組織凝聚力。「五互公約」模式已作為穆稜市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典型經驗予以全面推廣。

城鎮化建設

在全面加快城鎮化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下城子鎮政府立足大城大村戰略,着力打造出集居住、教育、醫療、辦公、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新型農民社區——南站社區。該社區內建設了休閒娛樂廣場、荷文化廣場、荷花湖和牡丹江地區唯一一座綜合性大型水上遊樂園。

鎮內學校

小學:下城子鎮第一小學,下城子鎮第二小學。

初中:下城子綜合中學,馬橋河鎮中學(已被合併)。

高中:穆稜市第二中學,穆稜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所獲榮譽

曾先後榮獲全國百強鎮、

全省「六個十佳」和諧單位、

黑龍江省「文明鄉鎮標兵」、

黑龍江省鄉鎮「20強」、

黑龍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牡丹江市「五個好」建設先進黨委、

牡丹江市「經濟改革發展先進鄉鎮」、

牡丹江市「十佳」鄉鎮(第三名)等榮譽稱號。

2018年9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准下城子鎮開展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

下城子鎮還相繼榮獲了全國文明村鎮、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核心區、中國生態魅力鎮、全國第四批美麗宜居小鎮示範、全國第二批特色小鎮、全國農業產業示範強鎮、黑龍江省組織整頓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視頻

生態魅力城 美麗宜居鎮——下城子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