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大湖,摸蛤歪(趙建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下大湖,摸蛤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下大湖,摸蛤歪》中國當代作家趙建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下大湖,摸蛤歪

「大湖蛤歪,清亮肥碩。小火漫煨,湯鮮味美!」雖說在洪澤湖邊長大,以前還真沒這個口福。

暑期,星期天下午3點,在家鄉洪澤三河小鎮度夏的兒子,跟她姐姐一起坐的網約車,回到南京才5點。女兒右手提塑料袋,進家門,看見我,舉的老高,說:「這是冷凍的洪澤湖蛤歪肉。」從蘇北到江南,幾斤蛤歪肉,經長途跋涉,還沒化凍。我伸手接過,放進冰箱冷凍室。嘿嘿,身在南京,同樣也能分享到家鄉洪澤湖鮮。故鄉的美食哪敢辜負!

蛤歪,學名叫河蚌,洪澤鄉下的莊鄰一直這麼叫,溝渠河塘隨處可見。小時候,我喜歡逮魚摸蛤。提回家,生剖蛤歪肉,蔥姜爆香,燒湯,湯汁乳白鮮香;鮮蛤歪燉鹹肉,那真是咸鮮叫絕;蛤歪肉煮小青菜,或者與冬瓜瓠子燒個家常菜,湯鮮汁濃,饞人呢!我在洪澤湖畔的家鄉生活20年,大湖的魚蝦蟹常吃,而肥美的湖鮮蛤歪肉,還真沒吃過。

「乾旱,洪澤湖見底,趕快去摸蛤歪咯……」

炎炎夏日,江淮之間北部降雨量偏少,莊稼地里幾個月沒下過一次透犁雨,豆子、玉米,山芋等旱作物,葉子皺巴巴的;曾經翠綠的稻苗,漸漸面黃肌瘦,稻田裂開的口子能放下手指。再加淮河上游沒有客水過境。一向水波浩渺的洪澤湖,乾旱的令人揪心,沿岸裸露的湖床裂開嗷嗷待哺的嘴巴。湖面水窪,上萬隻白鷺盤旋翱翔覓食。

放眼湖岸,古堰林木蜿蜒蒼翠,宛如綠色飄帶;石工牆傲然挺立裸露墨黑的肌膚,沿岸護坡石頭嶙峋,以前一直是淹沒在湖水裡,此時只有水澤的一道道泛黃的乾澀記憶。淺灘裸露,湖水清淺,正是摸蛤歪的大好時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人家深諳大湖的脾氣,哪會放過摸蛤歪大好機會呢。村鄰招呼:「湖水,望見底咯!」 「一起去湖裡摸蛤歪啊!」

下大湖,摸蛤歪,男女老少齊上陣。穿過古堰湖堤,從洪澤船塘到蔣霸三河閘,綿延50里的大湖裡,一撥撥摸蛤歪的人群忙的是不亦樂乎。家離大湖附近的,自然近水樓台先得月,提水桶的、頂澡盆的,再懷揣幾個大蛇皮口袋,靸着拖鞋,穿着大褲衩,直奔湖灣而去。赤腳、挽褲、擼袖,行走在綿軟的淤泥,不小心,腳下就踩着一個比巴掌大的蛤歪。肥美碩大的蛤歪清輝錚亮,一道道凹凸的年輪,彎月一樣清晰。蛤歪在大湖裡休養生息十多年,終於在今年的乾旱季節,開始回饋大湖的子孫。去的早的,幾大袋「戰利品」蛤歪,已經拖上了岸。

老莊上的鄰居,在湖裡摸蛤歪回家,特地跑幾里路送幾個大蛤歪到三河街鎮上,給兒子外公、外婆嘗鮮解饞。生剖蛤(ge)歪,洗乾淨,與鹹肉煨湯,湯汁乳白鮮香,難得美味。這一嘗不要緊。已經年過古稀的孩子外公,實在按捺不住性子,約街鎮上的街坊,騎上電瓶車,直奔五里外的洪澤湖而去。幾位老人到了五里牌,車子架在洪澤湖大堤上,說說笑笑沿着石坡岸下湖,摸蛤歪,半天功夫,老人互相幫扶,每人摸了兩大袋蛤歪,放在電瓶車上,一路馱回家。「洪澤湖乾旱啦,趕快到湖裡摸蛤歪啊!」沿路見到村鄰,互相打招呼,總離不開這句話。

蛤歪到家,打清水,養一盆;大灶架火,「哈」一鍋;握菜刀,沿着蛤歪的嘴,劈開,白潤新鮮的蛤肉軟滑流淌出來,放進盆中,清洗乾淨,裝進一個個塑料袋,放進冰箱的冷凍室,便於隨時吃隨時取。

家住洪澤縣城的的朋友在微信群里一再撩撥說,洪澤湖乾旱啦,現在每天下湖摸蛤歪的人歹怪多呢!趕快回來,一起去湖裡摸蛤歪啊!一陣陣煽風點火。大蛤歪,盆滿桶溢,清幽賊亮,每天在微信里「曬一曬」,這是在曬洪澤人的小幸福呢。

適逢洪澤湖乾旱,碩大鮮美的蛤歪,紛紛自大湖爬上城鄉居民的餐桌。苦夏,洪澤城鄉居民多了一道湖鮮佳肴。蛤歪常有,洪澤湖乾旱是十年一遇。要品嘗洪澤湖正宗蛤歪,得有口福。夏夜輾轉,電閃雷鳴,江南暴雨,江淮家鄉的旱情,也該緩解一些了吧。

回想起五年前的旱季,記憶憂心。但願家鄉的旱季不再有...... 雖說,故鄉和美食不可辜負。洪澤湖十年禁捕,魚蝦蟹蚌休養生息。蛤歪湖鮮,不吃也罷![1]

作者簡介

趙建業,男、江蘇洪澤人,淮安市洪澤區作協會員,南京市作協會員,現定居南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