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官路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下官路村位於福建省泉州晉江市磁灶鎮政府駐地北2公里。北臨324國道,336縣道經該村與324國道相連接,九十九溪(梅溪)從該村中間貫穿而過,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是福建陶瓷建材產品的集散地。區域面積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50多畝,下設13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4550人,1035戶,旅居海外僑親有5000多人,外來人口2000多人,黨總支部現有黨員80名,設梅里、橋南、橋北三個支部。[1]

中文名稱: 下官路村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晉江市磁灶鎮政府駐地北2公里

面 積: 2.2平方公里

人 口: 4550人

村情概況

下官路村的村民們祖祖輩輩以陶瓷生產、經營為生,是磁灶一千多年陶瓷史的主要發祥地,也是福建省陶瓷專業市場和全國陶瓷建材商貿基地,有集團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建材企業、服務業及商業門市數百家,並設立老年協會、計生協會、中心小學、幼兒園、衛生所、環衛隊、聯防隊、文體活動中心和磁灶鎮中片婦女活動中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村兩委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帶領全村村民走「興瓷富民」之路,使下官路村從一個貧窮的小山村發展成為泉州文明村,下官路村主要道路全部鋪設水泥路面,路燈密集、燈火輝煌;慈善大樓的老人活動中心老人們笑聲爽朗,文體活動中心和農家書屋為村民和外來工提供健身、學習、娛樂活動場所,「福建省農村示範學校」、「泉州文明學校」梅里中心小學布局合理、配套齊全、教學質量名列全市前列。下官路村1994年被福建省委確認為「億元村」、1997年被晉江市委、市政府授予「寬裕型小康村」、2005年被泉州市政府授予「人民調解先進集體」、2007年被泉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寬裕型文明村」、晉江市委授予下官路村黨總支部「五個好先進村黨組織」榮譽稱號,下官路村委會新辦公樓2011年7月竣工搬遷,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大型會議室、計生服務室、辦公室、檔案室、播音室等科室配套齊全,村兩委班子成員團結合作,分工明確,保持正常上班制度,方便村民辦事,村務黨務透明公開,真正做到村裡的事情讓村民知道、村裡的事情讓村民參與、村裡的事情讓村民做主、村裡的事情讓村民監督、村裡的事情讓村民滿意。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村兩委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下官路的經濟、文教、治安、環境、衛生、娛樂、社會福利得到同步發展,已初步形成和諧、安定、繁榮的新農村格局,村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

地名含義

下官路村因村里原先只有一條不到3米寬的路作為街道(即:洋灰路),其街道上端與磁灶居委會的引后街相連接,街道兩側長滿「金稈針草」,「稈」字的閩南話讀音與「官」字同音,故取名「下官路」。

名勝古蹟

溪口山古窯址位於「梅溪」(九十九溪)及其支流「洋尾底溪」交匯處的雙溪口處,屬南朝時代磁灶陶瓷生產基地遺址,1990年設為晉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元、明、清屬二都,民國32年(1944年)屬梅溪鄉梅里保,建國後,1956年屬池店區磁灶鎮;1961年劃屬陳埭公社下官路大隊;1984年改磁灶鎮下官路村委會。

經濟發展

下官路村的村民們祖祖輩輩以陶瓷生產、經營為生,是磁灶一千多年陶瓷史的主要發祥地,也是福建省陶瓷專業市場和全國陶瓷建材商貿基地,有集團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建材企業、服務業及商業門市數百家,並設立老年協會、計生協會、中心小學、幼兒園、衛生所、環衛隊、聯防隊和文體活動中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村兩委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帶領全村村民走「興瓷富民」之路,使下官路村從一個貧窮的小山村發展成為泉州文明村,2008年全村總產值3.2億元,人均收入7800元;下官路村主要道路全部鋪設水泥路面,路燈密集、燈火輝煌;慈善大樓的老人活動中心老人們笑聲爽朗,戶外的文體活動中心為村民和外來工提供健身、娛樂活動場所、磁灶鎮中片婦女活動中心為鎮區的婦女們提供學習、娛樂、休閒、健身的活動場所,「福建省農村示範學校」、「泉州文明學校」梅里中心小學布局合理、配套齊全、教學質量名列全市前列。下官路村1994年被福建省委確認為「億元村」、1997年被晉江市委、市政府授予「寬裕型小康村」、2005年被泉州市政府授予「人民調解先進集體」、2007年被泉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寬裕型文明村」、晉江市委授予下官路村黨總支部「五個好先進村黨組織」榮譽稱號,下官路的經濟、文教、治安、環境、衛生、娛樂、社會福利得到同步發展,已初步形成和諧、安定、繁榮的新農村格局,村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