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下莊鎮位於祥雲縣中部偏東南,距祥雲縣城30公里,因鎮政府駐下莊街而得名。北依劉廠鎮、東山鄉,西連雲南驛鎮,東接普淜鎮,南與鹿鳴鄉為鄰,地處東經100°46′,北緯25°26′,總面積225.5平方公里。境內交通區位優勢突出。320國道、楚大高速公路廣大鐵路自西向東貫穿全境,有火車站和高速公路入口,有「大理州東大門」之稱。[1]

中文名稱: 下莊鎮

外文名稱: Xiazhuang Town

別 名: 龍潤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雲南省大理州祥雲縣

電話區號: 0872

郵政區碼: 672105

地理位置:祥雲縣中部偏東南,祥雲下川壩東南部

面 積: 225.5平方千米

人 口: 53323人(2017年)

方 言: 西南官話-祥雲方言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機 場: 大理機場

火車站: 祥雲站

車牌代碼: 雲L

行政代碼: 532923104

目錄

簡介

下莊鎮位於祥雲縣境中部偏東南,是全縣的中心集鎮之一。東鄰普棚鎮,南連鹿鳴鄉,西接雲南驛鎮,北與劉廠鎮、東山鄉毗鄰。總面積225.5平方公里。地勢東高西低,鎮境東部群山連綿,森林較多,西部開闊平坦,土地肥沃。最高海拔為東部老青山,海拔2577米,最低海拔為東部黃竹箐,海拔1840米。境內交通區位優勢突出。320國道、楚大高速公路、廣大鐵路自西向東貫穿全境,並設有火車站和高速公路入口,有「大理州東大門」之稱。境內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2℃,年平均降水量822.5毫米,雨季一般為5-10月。下莊鎮是大理州僑鄉之一,下莊街是邊縱八支隊誕生地。全鎮轄12個村民委員會,109個自然村,13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4781戶,常住人口53323人(2017年),境內有漢、彝兩個世居民族,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蠶豆、大麥;經濟作物有烤煙、蠶桑、亞麻。

歷史沿革

下莊鎮解放前稱「龍潤鄉」,建國後1950年成立城南區第八區政府,1953年屬祥雲第三區,1958年稱為維新鄉,同年成立下莊人民公社,1960年改為下莊區,1969年復稱為下莊公社,1984年復稱為下莊區,1987年改為下莊鄉,1999年撤鄉設鎮,改稱為下莊鎮至現在。

農業

全鎮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發達,但歷年乾旱嚴重,普淜水庫建成後成為普淜水庫的主要受益區。水利條件改善後,加快農業產業化調整步伐,鞏固烤煙支柱產業地位,穩定糧食麵積,提高複種指數,發展蠶桑、亞麻、馬鈴薯等產業。

2005年全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9134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3158畝,糧食總產1626.76萬公斤,平均單產377公斤;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4342畝,其中烤煙13030畝,收購煙葉總量231.87萬公斤,收購總值2647.7萬元,是烤煙「雙控」以來的最好收成;其他蔬菜作物面積1634畝。農村經濟總收入335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114元。

地理地貌

下莊鎮位於祥雲縣中部偏東南,距祥雲縣城30公里,因鎮政府駐下莊街而得名。北依劉廠鎮、東山鄉,西連雲南驛鎮,東接普淜鎮,南與鹿鳴鄉為鄰,地處東經100°46′,北緯25°26′,總面積225.5平方公里。地勢東高西低,東部群山連綿,西部為壩區,最高點為東部老青山,海拔2577米,最低點為東部黃竹箐,海拔1840米,境內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中河貫穿西部,東北部有大河注入中河,流入魚泡江,東南部三岔河為鹿鳴河發源地,龍馬箐峽谷地勢險要,有「大理州東大門」之稱。

自然環境

下莊鎮屬北亞熱帶氣候高原季風氣候,冬干夏濕,寒暑無異,年平均氣溫15.2℃,年平均降雨量822.5毫米,雨季一般為5-10月,主要風向為東南風,乾旱是主要的災害性氣候。

交通

320國道、楚大高速公路、廣大鐵路從下莊鎮境內中部穿過,素有「滇西咽喉」之稱,是昆明往來於滇西八地州的必經之地。禾莊公路(下莊至禾甸)溝通了下莊與周邊各鄉鎮的往來,鎮內已實現村村通公路,全鎮公路通車裡程5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視頻

丁紹祥出席祥雲縣下莊鎮開展「掛包幫」「轉走訪」 雲南新聞聯播 2016062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