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羅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下羅鄉行政所屬為四川省宜賓市珙縣,位於珙縣西南部,行政總面積為5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89個農業社,總人口17626人。下羅鄉海拔800米,耕地面積16043畝,鄉內資源豐富,土質肥沃,農業生產主要有水稻、小麥、蠶桑、烤煙,畜牧養殖業主要有生豬、肉牛、烏雞等。鄉內礦產資源豐富,主產石料。下羅鄉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完善,醫療教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均取得全面發展。[1]

概況

下羅鄉位於珙縣南部山區,是典型的純農業鄉,幅員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043畝,轄14個行政村,89個農業社,全鄉總戶數4716戶,總人口17626人(2007年統計數據)。下羅鄉海拔800米,鄉內資源豐富,土質肥沃,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適合於多種植物生長,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純黃玉米等,經濟作物以蠶桑、烤煙、岩桂為主,畜牧業以生豬、肉牛、山地烏雞為主。鄉內油礦石資源豐富,已建成年產2萬噸以上規模石料廠4個。

下羅鄉信息暢通,交通方便。鄉程控電話已安裝600餘部,移動電話網絡覆蓋達95%以上,電話配置達2000餘部。玉和的標美路經過6個村,上妹路經過8個村,鄉村村有公路,70%的社通公路。形成循環往復、縱橫交錯的交通。鄉內社會事業發達,有中學兩所、小所10所,在校學生3402人,教師102人。有衛生院2個,醫生17人。光纖覆蓋70%的村,水電設施齊全。

基礎建設

下羅鄉加快推進鄉、村公路建設,基本改變人民群眾的通行條件,全面貫通合糧路、公平路、育農路。鄉啟動場鎮規劃建設,啟動下羅鄉小場鎮建設,健全場鎮功能,規範場鎮秩序,充分發揮場鎮的流通和集散功能,使下羅場成為珙縣中部重要的商品和農產品集散地,推進場鎮污水治理,環境美化、亮化,改造和完善集貿市場。下羅鄉切實抓好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建設、管理積極性,大興農田水利基礎建設。下羅鄉利用農村能源建設的機遇,捆綁使用項目,把煙水工程、煙路工程建設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結合起來,提高工程建設質量,最大限度發揮其對農業生產的作用。

經濟

下羅鄉利用下羅幾千畝得天獨厚糧田好土和自然資源,以及四川省農牧廳批准該鄉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這塊金字招牌和下羅「老寨」土雞的成功註冊商標的契機。以土雞、肉牛、蠶桑、無公害蔬菜、無公害優質商品糧的生產來發展經濟,現已養殖土雞30萬隻,出售雞蛋12萬斤,年產值2000萬元。年出售西門達爾等肉牛250頭,產值75萬元。現已種植優質商品糧2000畝,年產優質糧1200噸,無公害優質蔬菜1100畝,產值150萬元。充分利用荒山、坡地,大力發展退耕還林、還草、還竹,做強做大蠶桑產業,建成蠶桑基地2個,發展桑園2500畝,產值340萬元。[2]

特色產業

蠶桑產業:下羅鄉着力萬擔繭鄉建設。建成蠶桑基地2個,2007年新發展桑園2500畝,實現年產值400萬元。

烤煙種植:下羅鄉在宜煙區的活龍、均田、田村、育賢等村恢復發展烤煙生產,發展烤煙種植面積800畝。

畜牧產業:抓住下羅土雞市場優勢,走「公司+協會+農戶」的模式,種、養、售一條龍,探索出下羅發展路子,打造下羅土雞品牌,鞏固壯大肉牛生產基地,提高畜牧產品的科技含量,加快推進畜牧產品的商品化發展。

無公害蔬菜:利用下羅壩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用好「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這塊金字招牌,探索特色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和加工。大力發展商品蔬菜,特別是返季蔬菜,綠色無公害優勢逐步得到體現,給下羅鄉人民增收致富增添新的收入增長點。

建材產業:利用石灰石資源的優勢,抓住孝兒工業園區建設和孝沐路建設的發展機遇,建成了珙縣中部重要的建材基地。[3]

公益事業

教育:鞏固「兩基」成果,深化「兩全」教育,推進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優美教學環境、優化教育秩序。

衛生:貫徹執行「以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搞好防疫、婦幼、醫療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衛生場鎮、衛生村、衛生單位的創建活動。

科技文化:下羅鄉全面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實施科技興鄉戰略,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努力提高農民的科技種植和養殖水平,最大限度地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切實抓好廣播電視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電視收視率和光纖入戶率,搞好通訊事業建設。

民政民生:下羅鄉加強民政工作領導,認真抓好五保、老復員軍人、低保兌現,做好農村弱勢群體和災民救助等工作。認真宣傳貫徹<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盡力支持老年活動,依託老協組織的作用,充分發揮老年人的餘熱。認真貫徹落實民兵工作條例,搞好民兵整頓,抓好適齡青年的入伍和民兵應急分隊訓練工作,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活動。認真貫徹幹部工作條例,積極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加強幹部的管理和監督,建立勤政、務實、廉潔、高效的幹部隊伍。認真做好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工作,實行信訪領導接待日制度。切實抓好文檔、保密等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