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神經損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下肢神經損傷 |
下肢神經損傷 |
中文名稱 :下肢神經損傷 文學家 :趙壹 年 代 :漢代 文學體裁 :賦 |
下肢神經損傷,下肢主要神經是坐骨神經、脛神經及腓總神經。坐骨神經損傷多見於髖關節後脫位時,表現為屈膝肌、小腿及足部肌肉癱瘓,大腿後側、小腿外側及足部感覺喪失。脛神經損傷見於股骨髁上骨折及膝關節脫位時,致使腓腸肌、比目魚肌、屈趾肌及足底肌癱瘓和足部感覺喪失。腓總神經損傷見於腓骨小頭或腓骨頸骨折時,導致小腿伸肌、腓骨長短肌癱瘓、足下垂。下肢神經損傷應儘早手術探查。
病因及常見疾病
- 1、股神經損傷比較少見
- 可能的原因有:腹後壁的血腫、腰大肌膿腫、髂窩中的腫瘤壓迫股神經,股部外傷及恥骨上支骨折、疝修補術、大隱靜脈的手術誤傷股神經和隱神經等。股神經是腰叢的最大分支,其支配區:在髂窩內分支支配髂肌和腰大肌;行至腹股溝韌帶下方後分為許多肌支和皮支,支配恥骨肌、縫匠肌、股四頭肌、膝關節周圍肌肉以及股前股內側皮膚。
- 2、坐骨神經損傷
- 坐骨神經是全身最大的神經,來自腰骶叢神經,在坐骨切跡處出骨盆,進入臀部。下行至大腿下三分之一處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因此,坐骨神經總乾的損傷遠比其終支的損傷為少見。腰椎間盤突出、脊椎骨折脫位等可壓迫損傷坐骨神經根。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不當、髖關節脫位、股骨幹骨折、骶骨及髂骨骨折等可損傷坐骨神經干。腓總神經損傷在下肢神經損傷中最多見。可見於腓骨小頭或腓骨頸骨折、小腿石膏固定太緊、窩後方切割傷、脛腓關節後脫位等情況。股骨髁上骨折和膝關節脫位是損傷脛神經的常見原因。
鑑別診斷
股神經損傷
股四頭肌麻痹所致的伸小腿、屈大腿無力,不能登台階和跳躍,容易跌倒,股四頭肌萎縮,膝反射消失,股前及小腿內側感覺障礙。
坐骨神經損傷
- (1)坐骨神經干損傷
- 損傷後表現依損傷平面而定。損傷部位高時,出現股後部及小腿、足部的所有肌肉全部癱瘓,表現為膝關節不能屈曲,踝關節及足趾運動完全消失。由於股四頭肌健全,膝關節呈伸直狀態,行走時呈「跨越步態」。跟腱反射消失,小腿外側感覺障礙或出現疼痛,足底淺感覺喪失常導致損傷和潰瘍。如在股後中、下部損傷,則繩肌正常,膝關節屈曲功能保存。
- (2)脛神經損傷
- 脛神經損傷後出現小腿後側屈肌群和足底部肌肉的麻痹與癱瘓、足部感覺消失,可發生足底壓瘡或神經性潰瘍。表現為足跖屈、足內收及內翻動作困難,呈外翻足,足趾亦不能跖屈,足弓的彈性和強度喪失,小腿消瘦。由於脛骨前肌攣縮而踝關節過度背伸,跟腱反射消失。如果損傷部位在腓腸肌和趾長屈肌分支以下時,只出現足趾運動障礙和足底感覺障礙。脛神經部分損傷時,常出現灼性神經痛,並伴有出汗和營養障礙。
- (3)腓總神經損傷
- 腓總神經易在部及腓骨小頭處發生損傷,導致小腿前外側伸肌麻痹,出現足背屈、外翻功能障礙,表現足下垂並轉向內側而成為馬蹄內翻足;足趾亦下垂,呈屈曲狀態;行走時呈「跨越步態」。小腿前外側及足背面感覺障礙,疼痛不多見。運動障礙比感覺障礙嚴重。
檢查
高頻超聲檢查下肢神經時,不僅要檢查神經本身的連續性、粗細及內部回聲等情況,更應仔細觀察損傷神經與周圍組織的改變,如有無骨折片、占位性病變、異常纖維束壓迫及周圍有無瘢痕組織等,通過觀察損傷部位周圍組織如肌肉、肌腱、血管的情況,減少手術對周圍組織的誤傷,這樣避免了神經的醫源性損傷,並且縮短手術時間。了解患者的病史和體徵對於高頻超聲檢查神經損傷及病變也是至關重要的。
治療原則
下肢神經損傷的治療原則是加強血液循環,增強傷部組織新陳代謝,改善神經細胞和組織的興奮性,促使受累肢體的功能恢復。通過積極治療1~2年後仍不能恢復者,應該考慮關節融合術,以穩定關節。如為神經斷裂,應儘早手術修補。[1]
參考資料
- ↑ 下肢神經損傷後該怎麼做?,搜狗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