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三不四的青春,誰不曾有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不三不四的青春,誰不曾有過?》是中國當代作家楊絳寫的一篇散文。
作品欣賞
二十多年前,閨蜜紅雪、柳晴和我是校園裡形影不離的「三人幫」,三個人的飯票通用、衣服通穿,提前踐行了主義的完美生活。食堂里,倘若我們三人中的一個站在長長的隊伍中,就一定是捧着三隻飯盒,而且在那人回頭張望了幾次之後,必然會有另外兩個傢伙嬉笑着極為厚臉皮地插入隊伍里。起初,這種不端的行為還會受到別人的指責,後來似乎全校的師生都原諒了這三個連體嬰兒一樣的瘋丫頭——與其一個人打三份飯,搞得手忙腳亂,耽誤更多的時間,不如就讓那兩個「加塞兒」的傢伙幫忙,趁早把那一摞晃人眼睛的飯盒帶走算了。
紅雪原本是隔壁寢室的,可是離開我們她連覺都睡不好,好在柳晴瘦小溫順,乖得像一隻小貓,紅雪於是就讓被褥守空床,抱了個枕頭就住到柳晴的床上,一住三四年。這兩個住在我上鋪的不守紀律的傢伙總是把頭蒙在被子裡,直到大半夜還能聽到被子裡她們壓抑的笑聲。
一起翹課去逛街,像不三不四的小太妹心裡空蕩蕩地在街上晃來晃去,最吸引我們眼球的總是那些一無用處卻好玩到讓人心癢的不值錢的小東西,比如能發出尖銳叫聲的塑膠孔雀、細如鐵絲的手鐲、製作粗糙因而丑得讓人心疼的玩偶……
一起去看電影,在黑暗的電影院裡吃零食,偶爾會因瘋鬧而尖叫。有時,一條手帕擦三個人的眼淚,手帕都能擰出水來,我們年輕的心比手帕還要濕淋淋……
一起寫詩,寫老師們看不懂的朦朧詩,那是只有我們三個人知道答案的謎題,常常糾結在一串怪誕的文字里揶揄調笑,鬧得不亦樂乎,不知情的同學們就算再着急,也永遠找不到詩句里的機關……
紅雪最是慵懶,有時就算千呼萬喚也不肯從夢鄉里走出來,我和柳晴出去時,連老師也會對我們伸出三根手指,同時瞪大了充滿疑問的眼睛,詢問我們忽然遺失的第三個人。
一張床住得久了,心靈大概也相通了吧。畢業之前那段時光,紅雪與柳晴忽然入了正途,再不肯跟我去瘋跑,害得我孤家寡人去北山公園時差點走失。她們卻心有靈犀一起背上畫夾,打扮成淑女模樣去畫室學素描。看着她們把石膏大衛畫得漆黑一團,我就苦口婆心勸她們放棄,畫畫那東西是正經人做的事,沒有天賦是不行的,可她們執迷不悟,棄我的好心於不顧。
兩個月後,紅雪情緒低迷,回家找安慰。於是我爬到柳晴的床上,被窩裡,柳晴才向我道出兩個人瘋狂學素描的緣由——這兩個傢伙竟然一同暗戀上了最會畫畫的帥哥。紅雪潑辣,圍堵了帥哥表達愛意,柳晴溫婉,只會躲在帥哥身邊暗暗害相思。不過帥哥一如過眼的雲煙,只閃過曇花一現的美麗。兩個人均被帥哥拒絕,同病相憐,少年的友誼卻變得更加堅不可摧。
往事那樣豐饒,此時想起仍然津津有味。曾經叛逆的我們如今已過了不惑之年,柳晴做了學校里的,紅雪做了畫家老公的經紀人,而我,整天宅在家裡,寫夢幻文章,我們都過着自己喜歡的陽光燦爛的生活。此時,我們的孩子都到了我們當初的年齡,柳晴對女兒有些怨言,說那孩子不省心,總和不三不四的孩子在一起,風風火火不肯好好學習,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樂。
我們勸柳晴:誰不曾有過看起來不三不四的青春?正是青春歲月里那曾經的花枝搖曳,讓我們就算到了垂暮之年,也仍然擁有洋溢的回憶。[1]
作者簡介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劇作家、學者。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鍾書一同留學於英、法等國,回國後歷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西語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將飲茶》《幹校六記》;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其中寫於1984年的《老王》被選為初中教材。沉定簡潔是楊絳作品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着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