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人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不因人熱 |
bù yīn rén rè |
近義詞 :孤高自傲 反義詞 :攀龍附鳳 出 處 :《東觀漢記》 體 裁 :成語 屬 於 : |
不因人熱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為bù yīn rén rè,漢時人梁鴻孤高固執,平時不願苟求於人,即使鍋灶里的一點餘熱,也不願意隨便沾一點便宜。只有弄滅了灶火,自己再去升起來。後常用「不因人熱」比喻性格孤傲乖僻,不願依賴旁人。全句比喻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賴別人。 出自《東觀漢記·梁鴻傳》
原文
《東觀漢記.梁鴻傳》:「梁鴻少孤,以童幼詣太學受業,治 《禮》、《詩》、《春秋》,常獨坐止,不與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鴻及熱釜炊。鴻曰『童子鴻不因人熱者也。』滅灶更燃火。」[1]
譯文
後漢梁鴻字伯鸞,少年時曾往太學學習,攻讀《禮》、《詩》、《春秋》,經常獨自坐,不與別人同飲食。有鄰舍童生先做好飯,招呼梁鴻趁熱灶去做飯。梁鴻說:「我不是沾別人光的人。」將灶火滅掉另點火做飯。
典故
東漢時著名的經學家梁鴻。他出身官宦家庭,因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小時候家裡並不富裕。梁鴻雖然貧困,但才學很高,讀書非常刻苦,在鄉里遠近都有點兒名氣。
梁鴻雖然家庭貧困,然而他推崇禮節,廣泛閱讀,沒有不通曉的事情。並且他不死記硬背章句。讀完書,就到上林苑放豬,曾經不小心留下火種,蔓延到別人的房屋。梁鴻就尋訪被燒到的人家,問他損失的財物,用自己全部的豬作賠償還給房屋主人。但房屋主人還認為得到的補償很少,梁鴻說:「我沒有別的財富,願意讓自己留下做事。」主人同意了。梁鴻於是勤奮做工,從早到晚從不鬆懈。鄰家老人們見梁鴻不是一般人,於是就一同責備批評那家主人,並且稱讚梁鴻是忠厚的人。因此,主人開始敬佩梁鴻,把豬還給他,梁鴻沒有接受,返回自己的家鄉 。
後來,他被推舉進太學讀書,太學中的子弟多出身官宦人家,個個車接車送,生活無憂。梁鴻為了度日,卻需要抽出時間替人家放豬。為此,太學裡的那些官宦子弟都瞧不起他。
梁鴻在這種環境下,逐漸養成了孤傲的脾氣,喜歡獨來獨往。就是一日三餐,也和他們分開,自己燒飯。有一天,一個同窗生火做飯後,見梁鴻還沒有生火,便請梁鴻用他的熱灶煮飯。但梁鴻不領他的情,說:「我從來不在別人的熱灶上做飯。」說完把灶火滅了,重新生火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