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弗蘭茨·卡夫卡作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不幸》是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寫的短篇小說。
原文
已經變得不可忍受了——十一月,一個晚上,我像進入跑道一樣,走過我房間狹長的地毯,看看燈火透明的街道,我驚住了。我又轉過身來回到房間的深處,在鏡子下面我發現了新的目標,為了讓人聽到喊聲,我突然急促地叫了。沒有回答,毫無反應。有人上來了,誰也阻擋不了,即令他沉默不語。牆上的門開了,開得如此匆忙,匆忙也是必要的,因為連樓下石板路面上攔車的馬猶如沙場上發惡的戰馬也立起來了。
上來的是鬼!鬼是一個小孩。從尚未點燈的,完全黑暗的走廊出來,用腳尖停留在搖晃不太明顯的樓板頂樑上。黃昏的回光使得房間裡立刻變得明亮起來。小鬼將臉迅速地用手捂住,放心地,但突然地將目光對着窗戶,窗欞外街燈上面的霧氣,依舊籠罩着黑暗的上空。敞開的房門前,小鬼用右肘筆直地支撐在房牆旁邊,並讓過堂風輕拂着他的關節、脖子和太陽穴。
我向前看去,然後說:「您好!」並從爐子頂板上取了我的衣服,因為我不願意半裸着站在那兒。有一小會我張着嘴,以便釋放出我的恐懼,我的口水很髒,在臉上我的眼睫毛抖動着。總之,我沒有什麼不舒服,好像小鬼的到來倒是意料中的事。
這個臉頰紅紅的小孩,還 是靠牆站在原來的地方。他的右手在牆上擠壓着,粉白的牆上出現了凹凸不平。雖然如此,他依舊這樣干,他的指尖還 在摩擦牆面,我說:「您真是到我這兒來的嗎?沒有搞錯嗎?在這麼大的房子裡容易搞錯啊!我叫肅索,住四樓,我就是您要找的人嗎?」
「安靜、安靜!」小孩不無輕蔑地說,「一切都是正確的。」
「那您進到房裡來,過來些,我要關門。」
「門我會關好的,您不必勞駕了,您就安靜點吧!」
「您不要說『勞駕』二字,在這個樓道里住着很多人,都是我的熟人,他們中大部分人從商店回來,如果他們聽到我們說話,那他們就認為他們有權打開門,並查看發生什麼事。那我們怎辦呢?曾經有過這種事情,這些人每天都有工作。在這偶爾一個晚上的空閒時間裡他們會聽誰的呢?再說,您也知道。還 是讓我把門關上吧。」
「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您有事嗎?隨便您吧,其實整個房子哪裡都可以進來。再說一次,我已經把門關好了。您認為,只有您能關門嗎?我甚至都用鑰匙把門鎖上了。」「那就好了,我沒有別的意思。用這把鑰匙您可能鎖不住門吧。現在您就舒服地呆在這裡吧,如果您在我這裡呆着,您就是我的客人。您完全相信我吧,您要沉住氣,不要害怕。我既不強您留下來,也不會趕走您。我得先講清楚嗎?您很不了解我吧?」
「您真不必講這些,還 有,您真不應該講這些。我是一個小孩,為什麼我有這麼多麻煩呢?」
「沒有這麼糟,當然您是個小孩,但也不太小了。您已經長大了。您要是一個女孩,就不可以和我單獨留在一個房間裡了。」
「這一點倒不必擔心,我只想說,我很了解您。」
我的自衛能力很差,您就不用費心當面撒謊了。儘管如此,您還 是對我禮貌一點罷,別撒謊了。我求您,別撒謊了。補充一句,我並不是無時無地都在了解您,而恰恰是在黑暗的時候。要是您讓點燈的話,那就更好了,我總是提醒我自己。您已經對我威脅過了。」「什麼?我已威脅過您?我請求您,我很高興您終於留下來了。我說『終於』,是說現在已經很晚了。我真不理解,為什麼您這麼晚才來。我可能在高興的時候胡說過一些什麼,而恰好您又都聽懂了,我可以承認十次,我說過的話,是用了您所願意的方式威脅過您,只要不吵架,我的天哪!——您怎麼能相信呢?您怎麼能這樣傷害我的感情呢?像您這樣迎面而來的陌生人為什麼要極力反對在這裡呆一小會呢?」
「我作為一個陌生人,向您迎面走來,靠得如此之近,我認為這是不明智的。我天生就是要遠離您的,這您也知道,為什麼要憂鬱呢?您說說,您要演戲嗎?我立刻就走。」
「是這樣嗎?您也敢於跟我說這些嗎?您還 是有點兒勇氣的。不過,您終歸是在我房間裡,您用手指發瘋似地在我房間的牆壁上搓揉。我的房間,我的牆啊!此外,您還 說什麼?不僅新鮮,而且可笑。您說,您的天性使您不得不以這種方式和我說話。真的嗎?您的天性強迫您嗎?這恰好是您可愛的天性。要是我出於天性對您友好,您也不可以惡意相向的啊!」
「這就是友好嗎?」
「我是講過去。」
「您知道我以後會怎麼樣嗎?」
「我不知道。」
我走向放着點心的桌子,我把桌子上的蠟燭點燃,當時我房間裡既無煤汽燈也無電燈,然後我在桌子旁邊坐了一會,雖然如此,我還 是有一點累。我拿上大衣,從長沙發上取了帽子,把蠟燭吹滅。在出去時,我卻被沙發腿絆倒了。
在樓梯上我遇到了同一層樓上的房客,「您又要出去嗎?您這個流浪漢!」這個房客的腿有樓梯的兩個階梯那麼長,他站着安詳地問我,「那我應該幹什麼呢?」我說,「我房間裡現在有一個鬼。」「您說話也是這樣怒氣衝天,好像要找岔子啦?」
「您開玩笑,可您得注意,鬼就是鬼。」「一點不錯,可要是人家不相信,又怎麼樣呢?」「您是說,我不信鬼,可這種不迷信也幫不了我的忙。」「很簡單,要是鬼上門了,您不用害怕。」
「對,但這是一種不足掛齒的害怕,害怕表面現象的本質,這才是真正的害怕。這種害怕是存在的。我現在害怕得厲害的就是這一招。」
我似乎有點神經質,我在每一個衣服口袋裡進行搜索。
「因為您不害怕表面現象,那您就可以安心地探究這種本質。」
「您還 從未公開地和鬼們談過話,從他們那裡您永遠也得不到一個明確的答案。這是一種永無休止的徒勞,鬼的存在和我們自己的存在比起來,似乎更值得懷疑。順便說一句,鬼論的消亡是不足為怪的。」
「我聽說過,人們可以供養它。」
「說得倒好,是可以供養,但誰干呢?」
「為什麼不干呢?例如它是女鬼的話。」
他說着已上了更高的台階。
「原來這樣,」我說,「不過,誰也不敢擔保。」
我在思考,我的熟人正上到很高的台階了,為了看着我,他不得不在樓梯上面的拱頂下低了頭。
「儘管如此,」我叫喊着,「如果你把上面的鬼帶走了,那我們的關係就完了,永遠完了。」
「不過這只是一個玩笑,」他說,將頭回過來。
「那就好了,」我說。我本可以心安理得地去散步,但我感到無聊,我上樓去睡覺了。
(陸增榮譯)[1]
作者簡介
弗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於奧匈帝國(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組成的政合國)統治下的捷克德語小說家,本職為保險業職員。主要作品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
卡夫卡1883年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為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三部長篇也均未寫完。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