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是再見(顧城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不是再見》是詩人顧城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作品原文

我們告別了兩年

告別的結果

總是再見

今夜,你真是要走了

真的走了,不是再見


還需要什麼?

手涼涼的,沒有手絹

是信麼?信?

在那個紙疊的世界裡

有一座我們的花園


我們曾在花園裡遊玩

在乾淨的台階上畫着圖案

我們和圖案一起跳舞

跳着,忘記了天是黑的

巨大的火星還在緩緩旋轉


現在,還是讓火焰讀完吧

它明亮地微笑着

多麼溫暖

我多想你再看我一下

然而,沒有,煙在飄散


你走吧,愛還沒有燒完

路還可以看見

走吧,越走越遠

當一切在蟲鳴中消失

你就會看見黎明的柵欄


請打開那柵欄的門扇

靜靜地站着,站着

像花朵那樣安眠

你將在靜默中得到太陽

得到太陽,這就是我的祝願

作者簡介

顧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生於北京,詩人,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1]

他在新詩、舊體詩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是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1993年10月8日,顧城在新西蘭自殺。[2]

顧城是中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朧詩,是當時激動人心的思想、文學「解放」潮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80年代新詩潮運動的起點。

在1975年,他就以神童的天賦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並奠定了自己的創作風格。1984年創作的《頌歌世界》底蘊反思,格調冷靜。顧城的《一代人》、《弧線》等詩歌成為朦朧詩論爭中被反覆提及的「朦朧詩作」。

1987年到1993年寫出了唯一的自傳體長篇小說《英兒》。他的詩常以跳躍的短句,迷離的色彩、喃喃自語的獨白,營造一個遠離塵世的童話世界。[3]

80年代初,這時顧城的自我也由對自然的依附轉向對文化的依附。寫作了《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一代人》、《紅衛兵之墓》等具有較強的思辯色彩和社會意識的作品。顧城寫了很多獻給謝燁的詩。這些詩中有着超越現實圄地的異想,努力追求一個物外的、單純的、與世隔絕的世界。[4]

在充滿觀念困擾和功利張望的當代中國大陸詩壇,顧城詩歌之「精神自傳」性的、如「水晶」般純粹與透明的存在,標示着別具意義的精神鑒照與美學價值,輕鬆自如地創造出了一個獨屬顧城所有的詩的世界。當代漢語詩歌藝術在顧城這裡回到了它的本質所在:既是源於生活與生命的創造,又是生活與生命自身的存在方式。[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