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鋼琴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不朽的鋼琴家 |
《不朽的鋼琴家》系不朽名家系列。彈琴「像油在流」的莫扎特,誓將弦彈斷的貝多芬,女性為之瘋狂的李斯特,病態美的詩人肖邦,東方霹靂魯賓斯坦兄弟,如天鵝般優雅的聖一桑,降臨人間的大天使帕德雷夫斯基,美國製造的范·克萊本,……
基本內容
定價:NT$ 580
出版社:世界文物
作者:Harold C. Schonberg
開本:16
頁數:496
叢書:不朽名家
外文名:The Great Pianists
出版時間:1998/5/10
裝幀:精裝
譯者:顧連理、吳佩華
ISBN:9789575610364
書名:不朽的鋼琴家
內容介紹
★本書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周報「建議看板」推薦(1998.7.23)。
從莫札特「像油在流」的神奇連音,到貝多芬海洋般的洶湧澎湃;從克拉拉‧舒曼「鉛筆素描般清晰」的觸鍵,到魯賓斯坦火山般濃豔的演奏──《不朽的鋼琴家》一書栩栩如生地刻畫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鋼琴家群像。
榮獲普立茲獎的評論家兼作家Harold Schonberg生動地介紹每一位藝術家的表演、風格、生平,甚至他們捉摸不透的癖性。作者像地方檢察官一樣搜遍每一個有可能找到材料的角落,羅列出收集到的一件件事實,然後才作出他的判決。
在我們消化了Schonberg先生的淵博學識和精深研究的成果以後,《不朽的鋼琴家》仍不失為一本好看的床頭書,充滿了逸聞趣事、連珠妙語。即使是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人也會被迷住,情不自禁地一路看下去……
目 錄
序 言
圖片目錄
從頭說起:J.S.巴哈、J.C.巴哈、C.P.E.巴哈
要像油在流:莫札特
三度、六度和八度:克萊門蒂
側坐和旅行演出:杜賽克、克拉默、沃爾弗爾、施戴貝爾特
弦彈斷,手抬高:貝多芬
過渡時期:車爾尼、韋伯
從愛爾蘭到波希米亞:菲爾德、胡梅爾、卡爾克布雷納、莫謝萊斯
浪漫主義以及浪漫主義的規矩
肺結核、浪漫派、詩人:蕭邦
雷鳴、閃電、蠱惑、性感:李斯特
老琶音、沙龍音樂家和對美國的滲入:塔爾貝格、梅耶、赫爾茨
其他沙龍音樂家和八度《革命》:普萊耶爾、德賴蕭克
兩個敏感的鋼琴家:阿爾坎、亨澤爾特
第一個美國人:戈特沙爾克
德高望重的鋼琴家:孟德爾頌、哈雷、克拉拉‧舒曼
暴君和理性主義者:畢羅、戈達德
神父的孩子們:賴內克、陶西格、門特、奧赫、里維-金
來自東方的霹靂:安東‧魯賓斯坦、尼古拉‧魯賓斯坦
法國式的乾淨、精確和典雅:聖桑、普朗泰、普尼奧、里斯勒
李斯特的門生和萊謝蒂茨基的門生繼承大業:萊謝蒂茨基、舒爾霍夫
大天使降臨人間:帕德雷夫斯基
小巨人,以及李斯特製造的其他巨人:達爾伯特、羅森塔爾、紹爾、約瑟菲、格雷夫、弗里德海姆
萊謝蒂茨基集團中的某些人:加布里洛維奇、弗里德曼、莫伊謝伊維奇
蕭邦巧匠,佛陀和其他人:帕赫曼、戈多夫斯基、格蘭傑
女士們:卡雷尼奧、艾西波夫、蔡斯勒
鍵盤旁的作曲家們:阿爾貝尼斯
鍵盤旁的浮士德博士:布索尼
完美有加:霍夫曼
清教徒:拉赫瑪尼諾夫
當時的幾個頭牌明星:鮑爾、萊維納、科爾托、薩馬羅夫
新的哲學,新的風格:普羅科菲耶夫、蘭多芙斯卡
再造了貝多芬的人:施納貝爾
浪漫主義仍在燃燒:霍洛維茨、魯賓斯坦
二十世紀諸多學派:阿勞、季雪金、塞爾金
解凍之後:吉利爾斯、李希特、阿胥肯納吉、貝爾曼
時髦的巴哈:顧爾德
兩個受到頂禮膜拜的偶像:布倫德爾、波里尼
美國製造:克萊本、波雷、古鐵雷斯、普萊亞
人名對照
作者介紹
作者■Harold C. Schonberg
1915年生於紐約。著名音樂評論家、作家。就學於紐約大學。1946~50年任《紐約太陽報》音樂評論員,1950年任《紐約時報》音樂評論員(1960年起是高級評論員)。1971年榮獲普立茲評論獎。著有介紹鋼琴家、指揮家及作曲家的專書多冊。現居紐約市。
序言
本書講述的是鋼琴演奏。鋼琴演奏的歷史始自莫扎特和克萊門蒂,其實應該說始自克菜門蒂,因為連莫扎特也要到十八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才開始專一地彈奏鋼琴。他和當時的大多數音樂家一樣,學的是大鍵琴、古鋼琴和管風琴。不過,他也許是最後一個適用此話的大音樂家了,他目睹了大鍵琴和古鋼琴的消亡。從1800年起,鋼琴成為最流行的樂器,鋼琴家成為最受歡迎的音樂家。
雖然鋼琴廣泛流行,成為家庭和音樂會中最熱門的樂器,但是這麼多年來很少有關於鋼琴和鋼琴家的論著。阿瑟·勒瑟寫過一本《男人、女人和鋼琴》,堪稱佳作;還有一本是亞布拉姆·蔡辛斯的《話說鋼琴家》,主要是講當代樂壇的鋼琴家。
研究鍵盤大師,特別是研究過去的大師的論著不多,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實在是困難重重。古生物學家能根據一塊骨頭碎片構造出整個人體骨架,至少他們有一塊碎片。而在錄音發明以前,鋼琴家的手一離開琴鍵,聲音就永遠消失了;當然,更不可能有莫扎特或李斯特的演奏的第一手數據(儘管不時冒出謠言,說是有一個李斯特的圓筒錄音,令人將信將疑)。
那麼我們是否同意帕斯卡爾的說法:真理是一個微妙的點,只是我們的工具太粗笨,無法精確地觸及?那倒也未必。儘管克萊門蒂、德賴蕭克、亨澤爾特、肖邦或者阿爾坎他們不為後人着想,沒等錄音發明就故去,但還是有着大量物證和文獻,使我們能對他們的演奏產生一個尚稱正確的,有時甚至栩栩如生的印象。傳記、評論、軼事、書信、出自可靠來源的傳聞,以及寫下來的音樂本身都能起到作用。我們可以重建過去的鋼琴大師彈奏的樂器,從他們的作品可以推測他們的生理特點,從而推測他們的技巧立場。因為過去的大鋼琴家大多是作曲家,主要為自己創作。不需要多大的偵探才能,看一看亨澤爾特的《f小調鋼琴協奏曲》,仔細審視左手那些伸展,便可以推斷亨澤爾特的手一定可以伸展得很大,也許手的形狀還很特別。連莫扎特那樣一個純粹的作曲家也是根據自己的條件而寫作,能夠在信中得意揚揚地告訴父親他在鋼琴聲部中用了多少艱深的技巧,使聽眾tt佩服得五體投地」,是他最開心的時刻。我們通讀肖邦的那首卓絕的《「把手給我,,主題變奏曲》(op.2)時,想一想它創作的年代,再看一看那些複雜而大膽的鋼琴音型寫法——遠遠走在當時所能設想的任何音型寫法的前面——就能猛悟到:(1)肖邦是曠世奇才,難怪人以為怪(生物學意義上的怪);(2)他的鋼琴風格很早就已確立。甚至音樂家的出版樂譜上的指法也能偶爾提供一些啟示,而他們的表情記號就更不用說了。
鋼琴家們多喜好對自己的鍵盤哲學發表看法;有親耳聽到者的記載為證。這類文字有的屬於業餘愛好者不分青紅皂白的英雄崇拜,有的是莫扎特以來的最優秀音樂頭腦所做的詳細分析。倒不是說最優秀的音樂頭腦絕對可靠,世上還沒有過任何一個毫無偏見的人。一個報道的來源哪怕近乎神明,有時也要對它的可靠性打個問號。舉個例子來說,克菜門蒂絕不可能像莫扎特對他姐姐娜內爾說的那麼差勁。一切徵兆表明,克菜門蒂的技藝比莫扎特要高明得多。莫扎特可能也知道這一點,因此拚命說這位偉大同行的壞話,這也是人性所難免。
總之,要仔細掂掂證據的分量;適當的懷疑,甚至冷眼看待,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證據有的是,而且很多。演奏家越受歡迎,關於他的文字就寫得越多——小品文、書信、評論、各類文章、著作和未發表的手稿等等。大體說來,關於一個藝術家的這類資料加在一起,就能得出一個比較統一的意見。如果有一個報道同其餘的報道大不相同,人們自然會在報道者身上尋找他有沒有偏見,而且一般總能找到。
當然,把事實同神話分開,是個難題。任何一位大鋼琴家都會引發一個神話。例如李斯特和萊謝蒂茨基的學生一年又一年地撰文介紹、宣揚他們的老師,那兩位偉人的形象一年比一年高大,人們還打光照在他們身上。把他們同其他人一起放在正確的視角上觀察,談何容易!
到了二十世紀,錄音的出現使問題多少變得簡單些了。許多人,包括專業人士,聽說有這麼多大鋼琴家灌錄過唱片,甚感吃驚。那些唱片中有許多是原始錄音,即1925年電聲出現以前錄製的,今天已極難找到。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活躍於音樂舞台而且錄過唱片的鋼琴家有安索蓋、伯努瓦、布利格、布索尼、夏米納德、科爾托、達爾伯特、戴維斯、德·格里夫、德·拉臘、帕赫曼、迪梅爾、多納伊、艾本許茨、理查德·愛潑斯坦、弗里德伯格、弗里德海姆、加布里洛維奇、甘茨、戈多夫斯基、戈爾、格蘭傑、格里格、格林費爾德、漢伯格、霍夫曼、亞諾薩、科恰爾斯基、克魯采、克瓦斯特一霍達普、拉福熱、拉蒙德、萊金斯卡、萊維、格奧爾格·利布爾、瑪格麗特·隆、馬泰伊、米哈伊洛夫斯基、尼曼、帕德雷夫斯基、保爾、菲利普、普朗泰、普尼奧、里斯勒、羅森塔爾、聖一桑、薩佩爾尼科夫、紹爾、沙爾文卡、塞爾瓦、西羅塔、施塔文哈根、阿黛拉·韋爾納、維亞納·達莫塔和約瑟夫·魏斯,而這只是一份不完全名單。
這些鋼琴家的年代涵蓋十九世紀的大部分時期。甚至生於1833年的勃拉姆斯的演奏,也可以透過1889年的一個圓筒錄音的雜音而依稀聽到。第一個灌錄唱片的大鋼琴家聖一桑生於1835年,那時,肖邦也才二十五歲。帕赫曼從二十世紀初一直錄到1933年去世,他生於1848年。普尼奧生於1852年,帕德雷夫斯基生於1860年,羅森塔爾、德·格里夫和紹爾生於1862年,拉赫瑪尼諾夫和鮑爾生於1873年,列維涅生於1874年,霍夫曼生於1876年,恕不贅述。我們有唱片可以說明十九世紀鋼琴家是如何演奏的,這些人中有幾個直到電聲時代還在繼續錄音。(其中不少人也錄過自動鋼琴紙卷,但是這東西不可信,本書不予討論。鋼琴紙卷可以修改作假,和後來的磁帶錄音一樣。而且,速度、力度和踏板法都十分令人懷疑。)
這些唱片當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在許多情況下它們提供非凡的線索,它們是會說話的文獻,綜合起來不失為浪漫主義演奏實踐的概括。再補充一句:現代工藝還能從那些年久月深的刻槽中發掘出連製作者當年都沒有注意到的情況。第一次聽到最早的原始錄音唱片(如1902年艾本許茨的唱片)的人簡直為錄音的清晰度感到驚訝。
這些唱片的確有助於說明問題。十九世紀初期的報章雜誌上的評論,鋼琴家的書信、文章和經常發表的意見,作曲家寫給朋友的信中談到自己對鋼琴家的演奏以及聽眾對台上藝術家的印象——往往是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的印象,但往往專業聽眾更為生動——本書都充分利用。
本書的另一個資料來源是同音樂家談論他們聽到過的鋼琴家的演奏。不幸的是,其中有不少並不可靠。老年人往往喜歡生活在過去,生活在他們所認識的偉大人物的光輝印象之中,今天如此,十九世紀如此,任何一個世紀都是如此。有些老人死死抱住過去,乃至傷害歷史。因為有些老音樂家的回憶顯然不是事實,而是浪漫化的傳奇,但仍被奉為福音。 因此,本書有責任篩洗大量素材,剔除明顯錯誤或不可靠的,比照不同的零星數據,力求儘量接近大鋼琴家的實際情況。全書將討論一些主要的鋼琴家,不是從傳記的角度(除非是順便提到),而是作為有特殊貢獻的鍵盤專家,他們的演奏不僅在當時負有盛名,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塑造了下一代的演奏和鍵盤哲學。
必須指出,本書並非百科全書,讀者會發現有些名字沒有提到,特別是當代鋼琴家的名字。把每一個人都收入書中,顯然是不可能的;再說,當代的鋼琴藝術是一個非專著無法討論的課題。作者希望沒有遺漏重要人物,但願本書能使讀者對於從莫扎特和克萊門蒂到今天的主流鋼琴演奏有一個概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