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不死

來自 愛奇藝網 的圖片

不死永遠生命。一般譯作甘露。佛陀之教稱作甘露法,以其超越 時空永恆,故佛生時降甘露雨,象徵不死之意義。以甘茶浴佛,即由甘露而來;甘茶之音頗似甘露之原語。又涅盤稱不死;密教灌頂中表金、胎兩部不二之灌頂水,稱作不死甘露。

基本信息

詞語 不死 [1]

出處1 瑜伽

出處2 苦集滅道

出處3 二淨天

出處4 無相心定

出處5 四諦

瑜伽

七卷六頁雲:不死矯亂論者:謂四種不死矯亂外道。如經廣說應知。彼諸外道,若有人來,依最勝生道,問善不善;依決定勝道。問

苦集滅道

便自稱言
不死亂者。隨於處所,依不死淨天,不亂詰問;卽於彼所問,以言矯亂。或托餘事,方便避之。或但隨問者言辭而轉。是中第一不死亂者,覺未開悟。第二、於所證法,起增上慢。第三、覺已開悟,而未決定。第四、羸劣愚鈍。又復第一、怖畏妄語,及怖畏他人知其無智;故不分明答言:我無所知。第二、於自所證,未得無畏,懼他詰問,怖畏妄語,怖畏邪見;故不分明說我有所證。第三、怖畏邪見,怖畏妄語,懼他詰問;故不分明說我不決定。如是三種,假託餘事,以言矯亂。第四、唯懼他詰;於最勝生道及決定勝道,皆不了達。於世文字,亦不善知。而不分明說言我是愚鈍,都無所了。但反問彼,隨彼言辭而轉,以矯亂彼。此四論發起因緣及能計者,幷破彼執,皆如經說。由彼外道,多怖畏故;依此見住。若有人來,有所詰問;卽以諂曲而行矯亂。當知此見,是惡見攝。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二解 瑜伽八十七卷三頁雲:或說不死矯亂論。應知此中,有

二淨天

。一、不善清淨。二、善清淨。若唯能入世俗定者;當知是天、不善清淨。於諸諦中,不了達故。其心未得善解脫故。若能證入內法定者;當知是天、名善清淨。於諸諦中,已了達故。其心已得善解脫故。當知無亂,亦有二種。一、無相無分別。二、有相有分別。此中第一、是善清淨天。第二、是不善清淨天。前清淨天,於自不死,無亂而轉。是故說名不死無亂。後不清淨,若有依於不死無亂,有所詰問;便托餘事,矯亂避之。以於諸諦無相心定,不善巧故。先興心慮,作是思惟:我等既稱不死無亂;復有所余不死無亂,於諸聖諦

無相心定

,已得善巧。彼所成德,望我為勝。彼若於中,詰問於我;我若記別,或為異記,或撥實有,或許非有。彼於記別,見如是等諸過失已;作是思惟:我於一切所詰問中,皆不應記。又於是中,見有餘過。謂他由此,鑒我無知;因則輕笑不死無亂。有行諂者,作是思惟:我於此中,應如是記:非我淨天一切隱密皆許記別。謂自所證及清淨道。如是思已;故設詭言而相矯亂。彼既如是住邪思惟,遍布其心;於彼最上清淨天所,故稱我是不死無亂。由懷恐怖而無記別。勿我劣昧,為他所知。由是因緣,不能解脫。以此為室,而自安處。又有愚戇,專修止行;不能以其諂詐方便矯設亂言,但作是思:諸有來問,我當反詰。隨彼所答,我當一切如言無減而印順之。由是計度有差別故,建立四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