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不肯漢語詞語,拼音bù kěn,釋義為不同意;不接受。[1]
出處
《穀梁傳·宣公四年》:「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
唐·韓愈《汴州亂》詩之二:「廟堂不肯用干戈,嗚呼奈汝母子何!」
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及在御史台,值他御史觸上怒,將廷杖,諸御史詣政府乞伸救,輔臣以上意為辭。公(袁可立)於末坐抗聲曰:『特相公不肯耳』!」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便把眼兒瞅着,說道:『大官人要用時盡用,只怕不肯出這樣大價錢。』」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回:「自知不起,不肯服藥。三日之後,病勢愈甚。其時周公久已告老,仲山甫已卒。乃召老臣尹吉甫、召虎託孤。」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回:「信陵君素聞其賢名,使朱亥傳命訪之,二人匿不肯見。」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三回:只怕寶林兩個不肯來,須得我們請去,死活拉他來。
《老殘遊記》第七回:若隨便叫個差人送去,便有輕慢他的意思,他一定不肯出來,那就連我都要遭怪了。
茅盾《陀螺》:「他的太太有癆病,將來你不是正夫人!幹嗎你不肯?」
解釋
指不同意;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