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而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不行而知
出處《道德經》第四十七章: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中文名 不行而知 類 別 成語 出 處 《道德經》 解 釋 不出戶,知天下 孔子曰:知而不行,是不知也
涵義解釋
老子認為,對事物的認識不應到客觀世界中去求,認識不是從實踐中來的。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戶,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第四十七章)。這就是說,你越是深入到客觀實際中去,你得到的認識就越少,相反,足不出戶,眼不看窗外,天下萬事萬物和其總的規律就都能被認識得請清楚楚。所以老子認為,「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同上),聖人是不用實踐就有知識,不用觀察就可作出判斷,不用實地去干就可取得成果的。老子這種認識論是指在宏觀上把握事物內在規律,既不以意志為轉移的「道」。當知「道」以後自然不必行而後知。這是一種極為高深的思想,自然是聖人才能做到。
介紹
孔子見老子是指歷史上春秋末期孔子見老子之事。其記載的壁畫屢屢發現於包括山東、江蘇、河南、陝西和四川在內的黃河中下游與長江中下游地區,其為證實發生於春秋末期的孔子問禮於老子這一中國文化史上重要事件的確實存在,從歷史文物方面提供了有力地證據。同時,《孔子見老子》亦為研究儒道思想之關係的發展脈絡,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歷史信息。[1] 其中以儒家發源地最為集中。 孔子認為:一個人若不將所學的知識和理論付與行動,與愚昧無知的人沒有兩樣。培根有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這裡的知識同樣要求與實踐相結合,知識只有應用於實踐,才能發揮知識無窮的力量。
視頻
categorg;+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