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與兒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與兒街鎮安徽省霍山縣下轄鎮,地處霍山縣東部、距縣城12公里,是霍山的東大門,東與金安區毛坦廠鎮接壤,南於東西溪鎮、單龍寺鄉相連,西北與衡山鎮、但家廟鎮為鄰,全鎮轄10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耕地面積4.42萬畝,是安徽省中心建制鎮和綜合改革試點鎮。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6000公頃,常住人口30932人。[1]

中文名稱: 與兒街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安徽省霍山縣

地理位置: 霍山縣東部、距縣城12公里

面 積: 16000公頃

人 口: 30932人(2017年)

車牌代碼:皖N

鄉鎮簡介

霍山縣與兒街鎮位於霍山東部,與舒城縣、金安區毗鄰,距縣城12公里,是霍山的東大門。全鎮轄10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是全省中心建制鎮和綜合改革試點鎮,2007年被國家環保總局授予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G105線貫穿全境,距省城合肥兩小時車程,距商景高速(商丘至景德鎮)出口僅1公里,區位優勢較為明顯。是霍山縣的農業大鎮、邊貿重鎮、經濟強鎮。與兒街鎮是全省中心建制鎮和綜合改革試點鎮。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億元,財政收入600萬元,是大別山北麓的農業大鎮、邊貿重鎮、經濟強鎮。與兒街鎮是霍山東大門,與舒城、金安縣(區)毗鄰,S318線貫穿全境,距省城合肥僅兩小時路程,距規劃中的商景高速出口僅2公里,區位優勢較為明顯。與兒街鎮地處大別山北麓,處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和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的過渡地帶,冬季少雨,夏季濕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濕潤,平均氣溫15.1℃,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20天,常年降水量為1391.2毫米,以地表水為主,水資源豐富。境內主要有沙凡河、指封河、石河、元口河四條河流。在冊水庫七座,其中,高河水庫為小Ⅰ型,四顧沖、雙河口、邵家灣、付大沖、毛竹園、夏家窪等為小Ⅱ型水庫。全鎮圍繞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經濟個私化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全力招商引資,全鎮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取得了全面進步。與兒街人民民風淳樸,勤勞善良,熱情、奔放、好客,兼有包容性和開放性。鎮內主要特色資源有葛根、板栗、油茶、山野茶、毛竹、石英等。擁有專門從事葛根、油茶加工的公司,其綠色、無公害保健品深受消費者的青睞。鎮內主要農副產品有水稻、油料、大豆、玉米等。

自然資源

與兒街鎮資源豐富。這裡有名貴植物木瓜、含笑、七角楓、農脈、次柏、桂花、銀杏、辛夷等,包括名貴中藥材杜仲、天麻、靈芝、山茱萸等;有珍稀動物黃羊、野豬、豪豬、果子狸、金山龜、靈貓等,每年夏秋季,還有成群白鷺飛至境內白雲山林中棲息,堪稱壯觀一景;此外還有葛根、板栗、油茶、山野茶、毛竹、石英等特色資源。這裡的礦產資源有硅酸鹽礦石、石英礦和銅、鐵、錳石、雲母礦石等,尤以硅酸鹽、石英資源最為豐富。這裡的旅遊資源有氣勢磅礴的復覽山、婀娜多姿的牛頭山、巍峨氣派的指封山,尤其是以奇山怪石著稱的西石筍風景區更使許多遊客慕名而至、流連忘返。與兒街鎮有着豐富的油茶資源,油茶林面積近20000畝,但由於油茶林種植年代久遠,品種落後,樹齡老化,油茶產油率低,僅為高產油茶林的二十分之一。為提高油茶林的品質和效益,該鎮從林地清理、間密補稀、改良換優、墾復施肥四個方面入手狠抓油茶撫育,清除林內雜樹、灌木及附着物,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按油茶成林每畝60-70株標準,對過密林分本着去弱留強的原則進行間伐,疏林選擇良種油茶苗進行補植。針對低產老茶樹,採用高截換優技術,進行換冠嫁接,加速油茶掛果增產。採取中耕淺鋤方法,將嫩幼雜灌,翻埋土中,分解成肥料,並設立攔土帶防止土肥流失,同時去除腳枝、枯枝、病蟲枝、細弱枝,集中水肥供油茶生長。在抓引進油茶撫育的同時,該鎮還積極爭取油茶扶持項目,對油茶種植戶實行每畝200元的撫育補貼,配套建設油茶基地。該鎮已完成油茶林撫育4000畝。

經濟發展

鎮內現有各類工業企業100多家,涉及加工製造、建築建材、石英化工、糧油加工等行業,主要產品有葛根黃酮、葛根素、硅溶膠等。其中安徽綠洲茶油公司生產的「綠仙子」牌精製茶油獲華東農副產品金獎,被譽為「東方橄欖油」;HS180TDP型農用車通過省級鑑定,並建成了省內最具規模和實力的一家專業生產農用變型運輸車企業;還有淮南綠億生物有限公司落戶生產的藥食兩用的葛根系列產品,其經濟效益相當可觀。鎮黨委、政府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要務,樹立「以人為本、誠信為先」的招商理念,不斷優化環境和服務,制訂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辦法,突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傳統狹隘地域觀念,走政府引導、能人帶動、構築平台、全民參與的路子,樹立讓每位投資者來鎮投資創業賺大錢的新理念,與外商簽約項目20個,實際引進外資超千萬元。與兒街鎮現有耕地37000畝,山場13萬畝,由於受地域條件及傳統耕作方式的限制,農業產業結構比例及機械化程度有待改善和提高,針對投入大、風險高、產出低這一現狀,與兒街鎮因地制宜,以產業化為方向,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採取反租轉包、大戶帶動等形式,實現農業高效化、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在完善張士沖、張家榜兩大農業生態示範區建設的同時,繼續對沿「龍山路」一帶5村的坡耕地進行合理開發利用,利用就地的勞動力、水源等條件,實行高起點規劃、多項目經營,「把山連起來,把樹植起來」發展苗圃栽培和林木生產,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共建生態家園。與兒街鎮按照鎮域總體規劃,依託鎮內眾興養殖、聯誼禽業等龍頭企業,以八大優勢主導產業為基礎,因地制宜謀發展。各村根據自身資源優勢將規劃1至2個適當規模的產業化示範點或示範區,做到「一村一品」。通過行政推進、工業反哺農業、招商引資等措施,建成以大龍崗農業生態園區為中心的板栗產業基地、以105國道沿線的六個村為主的優質糧油生產基地、以真龍地等三個山區村為重點的毛竹生產基地、以眾興養殖、聯誼禽業為龍頭的為畜禽產業基地、以雙樂河等三個村為重點的葛芋產業基地、以四顧沖等四個山區村為主的油茶產業基地。邁入新世紀來,與兒街鎮的經濟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通過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了農業產業化水平。根據山區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現已逐步建立了千畝栗茶間作生態園、萬畝山野茶基地、萬畝優質水稻基地、萬畝油茶基地、6個小Ⅱ型水庫綜合養殖基地、10萬畝生態保護林基地、5千畝葛根基地、2萬畝板栗基地、5萬畝毛竹基地等農業產業化基地,同時還建立了十里畜禽養殖小區和「百戶萬頭」養豬產業基地,農業產業化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快速增長。其次,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升了全鎮工業化水平。

行政轄區

與兒街鎮下轄指封河村 四顧沖村 講敘嶺村 三河店村 與兒街村長崗村張家院村雙樂河村金坑畈村 張家沖村 石河村 桑家畈村 吳家畈村 青埠畈村 長嶺村 山王河村

社會事業

003年,全鎮人均純收入2180元,樓房覆蓋率達60%,人均居住面積30平方米,電話普及率達90%,農村進一步改水、改廁,改善居住環境。同時,醫療、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其消費結構更趨合理,生活水平明顯改善。1999年到2004年,共完成集鎮建設投入8000萬元,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多渠道引資,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備,垃圾填埋場、停車場等配套設施齊全,現已形成了「三縱兩橫」的基本框架,集鎮人口達10000人,建城區面積達2平方公里,綠化率達30%,城鎮比率達35%,2002年,作為全省文明創建現場會唯一鄉鎮參觀點。與兒街鎮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了農村城鎮化水平。集鎮建設遵循「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原則,通過多渠道引資和加大投入,完善了水、電、路、通訊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快發展醫療、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城鎮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被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命名為第六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與兒街鎮將生態創建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突破口,抓建設求發展,抓環保促和諧,強力實施生態「1221」工程,努力實現村容整潔化、家居清潔化、經濟產業化、道路硬底化、生活健康化「五化」目標。與兒街鎮以整治人居環境為切入點,農民建房必須嚴格依照村莊規劃選址,同步實施改水、改廁、改圈,杜絕出現「一戶兩宅」、亂搭亂建及亂占耕地建房;結合能源沼氣工程,以百福庵村為龍頭,全面推廣「豬-沼-菜(茶、果)」生態農業模式,打造循環產業鏈。與兒街鎮着力實施省市級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山王河和真龍地生態新村建設工程,在保留山王河原商賈重鎮、真龍地生態家園固有風貌基礎上,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制定了45.5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建設任務,掀起村村通建設熱潮。全鎮累計籌資達80萬元。針對道路占地協調難問題,採取「占用田地組內消化、占用山場戶內消化、拆除臨時建築自行消化」的原則,減輕資金壓力,為村村通工程提供了資金保障。

工業區

與兒街鎮工業集中區位於霍山縣與兒街鎮大沙埂村,與霍山縣工業園區相毗鄰,距商景高速霍山段唯一出口僅300米,105國道橫貫其中。與兒街鎮工業集中區以大沙埂集鎮總體規劃為前提,實行先規劃、後建設、先報批、後徵用的原則,總規劃面積1600畝,分為核心區和拓展區,其中核心區面積600畝,鎮政府自2006年4月先後投資400萬元用於核心區內供排水、供電、道路、通訊、寬帶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兩縱和兩橫框架初具雛形,擬建5000噸自來水廠一座。區內現有企業5家,分為農特產品加工項目、綠色產品加工項目、服裝加工項目等,簽約項目5家,以服裝加工等勞動密集型項目為主,預計到2006年年底新入園企業可達5家,新增縣內規模調度企業3家,可就近解決1500名勞動力就業問題,集中區工業產值1億元。與兒街鎮工業集中區將努力打造政策窪地、服務高地、投資熱地。

百福庵村

百福庵村位於縣城東部16公里,於2004年10月在霍山縣村級規模調整中由原長崗、張家院和水圩三村合併而成。原名百佛庵後改為百福庵。東與本鎮石河、山王河兩村相連,南接本鎮指封山村,西至本鎮大沙埂村及衡山鎮,北與本縣但家廟鎮為鄰,總面積13.46平方公里。下轄胡氏祠、鄭小家、小窯、徐粉坊、付老家、倉房、長崗、石嶺、平灘、陳糟坊、吳新莊、程下莊、吳糟坊、張家院、糟坊院、雙桂塘、油坊、桂花園、四方院、吳老莊、窯上、糟坊嘴、大沖、河南、小龍崗、白果樹、糟坊、百福庵、彭老家、吳家院、梁老家、居下莊、粉坊、水圩、彭小院35個村民組,914戶,3551人(男:1830人、女1721人),耕地面積5826畝,森林面積3500畝,茶園1000畝,果園200畝,2011年人均收入6125元。

大沙埂村

大沙埂村位於與兒街鎮西部,距離鎮區3.5公里,縣城8公里,距規劃建設中商景高速出入口1公里,省道318線穿過集鎮,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該村東與百福庵村接壤,南與下天河村和社區交界,西北與衡山鎮毗鄰。村級規模調整後,該村由原大沙埂、張家榜、棠樹崗三村合併組成,國土面積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96畝,其中水田面積5073畝,園地面積2500畝,山場面積6000畝,轄34個村民組,自然村莊147個,891戶,總人口3696人。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100元。

凡沖村

位於縣城東南16公里,於2004年10月在霍山縣村級規模調整中由原土地灣、高河和凡沖三村合併而成。接本鎮四顧沖村,南與本縣單龍寺鄉接壤,西至本鎮鳥觀嘴村,北與本鎮雙樂河村為鄰,總面積17.5平方公里。下轄東沖、寸子嶺、老家院、中院、李家院、板橋、土地灣、中沖、紅椿樹、廟灣、江家院、西沖、儲家院、瓦屋台、天星、後頭院、三口沖、楊家院、上祠、大街、朱家灣、陳家灣、倉房、葉家院、馮家榜、河街、陳沖、老莊、新莊、葉家嶺、王家院、崔家沖、方家沖、黃家院、大橋、高河36個村民組,816戶,2864人(男:1490人、女1374人),耕地面積2514畝,森林面積20000畝,茶園7000畝,果園1000畝,境內有牛頭山、少女峰等景點。2011年人均收入6582元。

鳥觀嘴村

鳥觀嘴村位於縣城東10公里,於2004年10月在霍山縣村級規模調整中由原雙樂河、三里店和鳥觀嘴村三村合併而成。東部與本鎮與凡沖村為鄰,南接本縣單龍寺鄉東風橋村,西至本縣衡山鎮,北與本鎮雙樂河村接壤,總面積17.5平方公里。下轄王家行、月牙塘、南月嶺、汪家院、項家台、清水塘、余老院、蘇家沖、上莊、下汪院、鳥觀嘴、王小莊、下莊、馬蘭沖、吳家崗、走馬嶺、新莊、老屋、汪家畈、下堰口、吳家崗、大步沖、汪家沖、拐龍山、王麵坊、上堰口、楊家院、李粉坊、剪槽沖、梅子關、圈椅地、糾騰、橋頭、廣嶺、儲家灣、後沖、康沖、宛家院、上街、下街、劉家院、羅沖、新店、暗沖、范家院、俞家河、王家院47個村民組,1084戶,4098人(男:2194人、女4904人),耕地面積5400畝,森林面積21000畝,茶園600畝,果園500畝,2011年人均收入6480元。

山王河村

位於縣城東25公里,於2004年10月在霍山縣村級規模調整中由原長嶺、青埠畈和山王河三村合併而成。由原西街大橋東地名「三王河」與大橋以西地名「山旺河」合併更改而來,沿用至今。東至六安金安區東河口鎮三堡墩村,南接本鎮石河村,西至本鎮百福庵村,北與六安市花石嘴村為鄰,總面積13平方公里。下轄大沖、河西、小長嶺、高稻場、楊家灣、九思塘、神樹灣、吳家院、孫家院、梁氏祠、肖家沖、余小灣、太平沖、江加沖、馬家榜、馬老莊、九斗堰、馬家院、團塘灣、崔家沖、康家院、青埠畈、大柳樹、月牙塘、楊家榜、砍慶山、孟家灣、宋家灣、但家院、徐家院、古墳沖、但家榜、余家院、橫塘、石嘴、汽車路、河街、孟家院、西街、三棚樓、小牛沖、社公家廟、朱院、陳家沖、何家灣、大牛沖、半邊店、偏毛沖49個村民組,1148戶,4781人(男:2465人、女2316人),耕地面積5005畝,森林面積7000畝,茶園500畝,果園1500畝,2011年人均收入6320元.

石河村

位於與兒街鎮東部,於2004年10月村級規模調整中由原桑家畈、吳家畈和石河三村合併而成。由境內石河而得名。東至金安區毛坦廠鎮,南接金安區毛坦廠鎮鳳凰村和本鎮四顧沖村,西至本鎮指封山村,北與金安區東河口鎮三堡墩村為鄰,總面積13平方公里。下轄胡倉房、洪石橋、嚴家沖、王上莊、紅旗、扁擔嶺、跑馬崗、小嶺、楊老院、汪家院、汪家沖、松棵、夏家院、大龍崗、中院、團結、郭新莊、太平灣、三拐塘、河沿、文家沖、大塘灣、東方紅、騎龍崗、毛竹園、雙河口、田家灣、李中莊、書房、代家榜、田粉坊、宋家院、花屋、黃倉房、森林一、森林二、小街、花塘埂、恆川塘、廣會局40個村民組,1154戶,4538人(男:2306人、女2232人),耕地面積5739畝,森林面積1200畝,茶園400畝,果園1000畝。2011年人均收入6400元。

雙樂河村

雙樂河村地處霍山縣與兒街鎮中西部,位於全鎮中心地帶,東與與兒街社區相鄰,南與凡沖村交界,西與衡山鎮滿路橋村相連,北與大沙埂村毗鄰,商景高速貫穿其境。全村轄30個村民組,751戶,2851人,村級規模調整時由原快樂、碾盤崗、下天河三村合併而成,國土面積9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4115.7畝,水田3742畝,山林6580畝,2011年人均收入6820元,主導產業為糧食生產和畜禽養殖,盛產茶葉、毛竹和板栗。2009年元月雙樂河村成立土地流轉合作社,現已流轉土地1860畝,霍山縣現代農業示範園內現雙樂河村有入園企業12家,其中規模養殖企業4家,畜禽現存欄規模約150000頭(只)。

四顧沖村

四顧沖村位於縣城南18公里,於2004年10月在霍山縣村級規模調整中由原和指封河、四顧沖、講敘嶺三村合併而成。東部與六安市金安區毛坦廠鎮鳳凰沖村為鄰,南和本鎮真龍地村共分山水,西至本縣東西溪鄉,北與本鎮指封山村接壤,總面積22平方公里下轄鄭家灣、百果樹、三龍巖、張家院、旗杆院、舒家院、萬家院、項老屋、曹家院、葉家嶺、白雲庵、范家榜、四店子、橫山、漢家沖、項家院、慶德堂、鄧家山、柴灣、羅家院、蔡家榜、桃園、王家嶺、彭家院、碾盤灣、楊花嶺、廟灣、劉家院、柴草嶺、指山灣、金家榜、田老莊、翻身院、保寧橋、橫家沖、束家院、王家院、孫大院、孫小院、塗家院、冬瓜嶺、林場42個村民組,959戶,3359人(男:1757人、女1602人),耕地面積2521畝,森林面積25092畝,茶園 畝,果園586畝。2011年人均收入6231元。

與兒街社區

與兒街社區位於與兒街鎮東部,是與兒街鎮政府所在地,於2004年10月村級規模調整中由原與兒街村和三河店村吳小灣、胡家院兩村民組及街道居委會合併而成。由民間「與兒橋」的傳說而得名。東部與本鎮指封山村接壤,南接本鎮雙樂河村,西至本鎮大沙埂村王家山嘴大橋,北與本鎮百福庵村為鄰,總面積1.5平方公里。下轄楊家灣、童家院、余家榜、張家院、青龍山、康家榜、黃家院、小河灣、中街、小街、胡小院、吳小灣、獐子凹13個村民組,921戶,3590人(男:2086人、女1504人),耕地面積1350畝,森林面積120畝,茶園56畝,果園3.5畝。現有一諾製衣、意人家紡等企業,有烈士林園、連心塘等旅遊景點。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235元。

真龍地村

真龍地村位於與兒街鎮東部,於2004年10月村級規模調整中由原真龍地、楊花沖和張士沖三村合併而成。由境內龍形山脈而得名,盛產杉木、杜仲,有豐富的錳石(俗稱假山石)、石英石等礦產資源。東與六安市金安區毛坦廠鎮為鄰,南接本縣東西溪鄉楊三寨村,西至本鎮四顧沖村,北與六安市金安區毛坦廠鎮接壤,總面積26.02平方公里。下轄赴宴沖、暗沖、楊花嶺、大墩、九曲嶺、洪家沖、黃土嶺、石古沖、楊家沖、梅開、大屋、程沖、林場、芭王街、油坊沖、河東、紙廠、太保嶺、大竹園、駐馬嶺、青年庵、油坊、孫家院、徐家院、老家院、中莊、大擺、蔡家灣、張口樓29個村民組,570戶,2152人(男:1126人、女1026人),耕地面積956畝,森林面積35971.3畝,茶園748畝。境內有美麗俊秀的西石筍旅遊景點,現有安徽省霍山鑫隆金屬製品有限公司、霍山縣農機裝修廠等企業。2011年人均純收入為6525元。

指封山村

指封山村位於縣城東13公里,於2004年10月在村級規模調整中由原張家沖、金坑畈和三河店三村合併而成。因雄偉壯麗的指封山座落其境內而得名。東與本鎮石河村接壤,南接本鎮四顧沖村,西至本鎮雙樂河村,北與本鎮百福庵村為鄰,總面積8平方公里。下轄38個村民組,882戶,3473人,耕地面積4955畝,其中水田面積4228畝;105國道貫穿該村,境內有小Ⅱ型水庫一座,安徽霍山忠福硅溶膠公司、忠福鑄造公司座落該村。近段時間來,新修了邵家灣、岳家沖、老虎崗三條水泥路。2011年人均收入6341元。

視頻

霍山與兒街鎮車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