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與天地兮同壽:西漢水源頭三江鎮岳齊壽山(李三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與天地兮同壽:西漢水源頭三江鎮岳齊壽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與天地兮同壽:西漢水源頭三江鎮岳齊壽山》中國當代作家李三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與天地兮同壽:西漢水源頭三江鎮岳齊壽山

嶓冢山,這是一座古老而又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名山!

嶓冢山(今齊壽山)在《山海經》里就有記載,西漢水的源頭,就出自嶓冢山北山腳下的堅家山村,它也是發源于山南的一支流,在娘娘壩經李子園出徽縣高橋鎮後歸屬嘉陵江、渭河支流天水市城區藉河的南支流赤谷水的發源地之一。在地理上系西秦嶺山脈的延續,為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分水嶺。當地俗諺「嶓冢山不大不小,勢壓三江河垴」,有三江鎮岳之謂,它也是上古所稱崑崙山。

「指嶓冢之西隗兮,與纁黃以為期」。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自己在讀聶石樵先生《楚辭新注》的時候,在屈原《離騷》九章思美人里發現了的句子。其中表白的意象,是說被流放的詩人,駕着自己的車子,向着那個叫嶓冢的一座山西馳而去,等到日落黃昏的時候,再停下腳步休息。

人生天地之間,總有一些讓人出乎意料的現象和趣事,它往往會讓人在經意與不經意間,因為偶然的觸發,一旦開悟,便攪動起自己沉寂久遠的心緒,一如泳動的清流,在驟然而生的神思里,洋溢出歡然快意的諸多暢想來。

曾經慶幸自己,別無所好,亦無所長,閒來無事,只把讀書當做一種打發時光的樂趣。真可謂囫圇讀書,倒也是一副呆子吞棗,不甚了了的模樣。可愚鈍之人憑着固有的執着,時不時也會有憨痴之福,在發現中堅守中悄然而至。「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這是在讀陶淵明詩作時,在《讀山海經》十三首里發現的詩句。在經歷了一番尋尋覓覓的埋頭功夫之後,知道了其中提到的《山海經圖》和周王傳,是指成書於戰國至西漢初年,裡邊配有大量插圖,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記載周穆王駕八駿西征之事的《穆天子傳》和傳說中的地理知識,還有遠古神話的古代地理書。這的確讓人大開眼界,這就是當時在心馳神往和讚羨之餘,它留給自己的深刻印記。

原來詩里提到的嶓冢山,就是指位於當時的齊壽鄉,現在的齊壽鎮境內的齊壽山。按照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只有簡明扼要的一句話,嶓冢山,在甘肅。經查閱相關的地理書籍和歷代方志,知道嶓冢山就是是西漢水的發源地,也叫崦嵫山,又名兌山或壽丘,還是軒轅故里,即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出生之域。「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從《詩經》南箕北斗和古代天文地理之學南北斗星之間必有帝生的記載推斷,「中央之極,自崑崙東絶兩恆山,日月之所道,江漢之所出」,這就是漢水源頭流域為天漢和參星對應之地的依據。這種蘊含着天人合一思想及傳統文化天文地理之學的歷史足跡,一直到延續到明代史學家顧炎武也有「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這樣的斷語。因為古人是以星宿即天文分野來來裁定方位、城邑,也就是《讀史方輿地要》里所講的「辨星土則列山川之源流」。時至今日,對於中華人文起源的研究,學者們探究史跡尋蹤問祖的結果,都指向一個地方,這就是甘肅境內的古秦州天水。這不僅有古人「故中國山川東北流,其維,首在隴、蜀,尾在勃、碣。」這樣的記載,從華夏人文始祖祭祀宗廟就在天水,還有上世紀秦安大地灣考古遺址的被人發現,秦人始祖宗廟就是在西漢水流域的古里店蘭倉等考古史實,諸多的依據就是最新而足以採信的明確佐證。

屈原《涉江》詩里,有「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這樣的幾句子,說的是登上崑崙山以玉花做食糧,我的壽命和天地一樣久長,我的光輝與日月一樣明亮。古代傳說崑崙山產美玉,是上帝的花園。「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離騷此句,正是當地俗語裡,把古老的嶓冢山叫齊壽山的來歷所指。同齊互義,同即等量齊觀。由嶓冢山而齊壽山的稱謂之變,至此則不言自解,明白無礙了。

讀地方史志,引用《尚書禹貢》記載,古代中國劃分為九州,雍梁據九州之西。中國山河為首,皆在雍涼。秦州境山川互錯,迤東南去州治六十里,為嶓冢山,亦名雲台山,俗名齊壽山。其自齊壽山而北者,西折至周家坪,分三支:南一支東之娘娘壩。北崗蜿蜒如蛇,曰蛇山。由齊壽山而西北為堅家山,趙家山抵平南川之西南為崦嵫山。俗名馬鞍山,而據《山海經》記載,這裡出丹木、龜、玉,苕。又西北為慈音山(今皂郊鎮店鎮附近有慈金嶺)。又西為雲霧山、黑鷹崖,范家山(店鎮、華歧、平南三交界處西溪水源頭的西北所依主山),居平南鎮官屯嶺北側雲霧山以西一線。山右突起為大掌頂等故鄉西漢水流域平南和齊壽和官屯嶺北側店鎮一帶的諸多地理信息。《山海經》里,有西山經。說華山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山,漢水出焉。按照現代高科技條件下的測定和考證,這裡所說的漢水當指明確無誤的西漢水。

讀《楚辭》,在屈原離騷諸詩里,提到的崑崙山、崦嵫山、赤水、女媧、上皇等,按照東漢王逸《楚辭》注本〈楚辭章句〉,說「崦嵫日所入山也」。「遵赤水而容與」即沿着赤水緩緩行進。神話傳說中的赤水,相傳就出自崑崙山,而據水經注赤亭水出郡東山赤谷,大概應是赤谷水。《山海經》雲,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楚辭補註》「崑崙者地之中也 」。女媧,古神女帝,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腸化為此神。上皇,指東皇太一。聞一多考證就是指伏羲。

這些都與伏羲和女媧人首蛇身的記載吻合。山海經鯀死後變為黃熊曾向西行進,奔道路險阻,越過高山峻岭逃到崑崙山、靈山被西方神巫救活。後東逃,在羽山被帝堯所殺。

甘肅所在,就是古代華夏國的中央之地,《淮南子。時則訓》「中央之極,自崑崙東絶兩恆山,日月之所道,江漢之所出」就是漢水源頭流域的參星對應之地。《漢書郊。祀志》提到的古雍州區域的天水市齊壽山(古嶓冢山)把古帝都所在的七大名山,明確限定在隴蜀一帶,這有「故中國山川東北流,其維,首在隴、蜀,尾在勃、碣。」這樣的記載。

從秦州西南天水鎮鐵堂峽和其西側的支流西溪水(門紐溝)以西,現在天水鎮境內的北端,是北祿山,鐵堂峽出天水關交口西側廟坪村後靠的主山叫太祖山,這些存活在古文獻里的蛛絲馬跡,都指向先秦與漢代之際,西漢水流域的是我國地理山河及天漢星斗對應的中心區域。作為特殊的文化地理現象,這裡不僅有古禮店(蘭倉)大堡子山秦人先祖大墓所在地,而且從古漾水從西和縣境內,沿着峽谷地帶由南向北,經縣城出石堡鄉繼續由南向北流出峽谷,在現在的西和長道鎮以西,在禮縣永興鄉境內的峽谷入口地帶,與西漢水交會合流後,繼續穿山越谷西向而流,直抵古天嘉(禮縣縣城)後有北來的燕子河匯入,再延着河川地勢,過石橋南流,在雷壩一帶折向東流進入西和境內過成縣直抵嘉陵江。而它流經地域的附近的山系,正是北邊禮縣境內分界由祁山一帶由東向西綿延而來的秦先祖古墓大堡子山下。

詩經》有七月流火,三星在戶這樣的句子,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以二十八宿即分野星宿作為地名的標記。

西漢水流域漾水所出的西和縣境內,不僅有七月七古老的乞巧遺風民俗,這應該是古文獻里關於河漢及天漢等文化符號遺留到現代的活化石。這有當地姜席一帶巧娘即織女的古老民間傳說。從2012年秋季起,一到每年的乞巧節,自己的足跡都要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和捕捉到一種從遠古時代走來,一直傳唱到今天,仍然可以感知到那種飽含着滄桑歲月里積澱下來的厚重質感和古老意味的東西撲面而來。這裡在幾年前,乞巧節已成功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你眼裡看着,耳朵里聽着,那些年近八旬的老人,在湖畔水域,河流水邊邊走邊唱的時候,那種場景,不由人在頭腦里,湧現出那個被流放江漢水域,披頭散髮行吟江畔的三閭大夫屈原的形象,只不過,所不同的是,他是在洞庭湖一帶的汨羅江吟唱。但從江漢這樣的字眼裡,從沿着有水的地方唱巧的這樣一種文化現象,似乎在想我們這些數千年之後的現代人,傳遞着一種由此而生髮的古老文化密碼和信息。因為,在古代稱為河漢的黃河和漢水(或西漢水)和叫作江漢的長江與漢水,同是江河水流之謂,但其中的文化寓意,是有着它特定的南北地域之別的含義在裡面。而西漢水流域,作為一個在地理上相對獨立的單元水域,當我們的視野,把它和長江流域聯繫在一起的時候,這其中獨有的文化內涵,便彰顯出一種古老而不同尋常的神秘底色。 [1]

作者簡介

李三祥,自號嶓冢山人,甘肅天水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