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世界財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世界財團

世界財團指由極少數金融寡頭所控制的巨大銀行和巨大企業結合而成的壟斷集團。通常包括少數大銀行,保險公司以及為數較多的工礦企業,商業企業和交通運輸企業。世界財團可以以家族為中心形成,也可以地方為中心形成。

簡介

財團通常包括少數大銀行,保險公司以及為數較多的工礦企業,商業企業和交通運輸企業。各個財團都在很多經濟部門活動,同時還擴展到文化,教育,科學,衛生,出版各個領域和政府機關等上層建築部門。它們不僅利用自己的資本,而且主要是利用所控制的大量他人資本來獲得高額壟斷利潤。列寧指出:「壟斷既然已經形成,而且操縱着幾十億資本,它就絕對不可避免地要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去。」(《列寧選集》第2卷第779頁)在各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都有一些大財團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起着支配作用。因此,這些財團的活動,集中地體現了金融寡頭的全面統治,而且它們還往往超越一國的範圍,把勢力延伸到世界上的很多地方。財團特點主要有:①財團的實力和穩定性增強,行業色彩日益淡薄。一方面,財團所控制的資本十分巨大;另一方面,財團所控制的部門也日益增多,遍及重工業、輕工業、傳統工業、新興工業、生產部門、流通部門等。②財團對國家的控制和利用增強。各大財團的巨頭親自出馬擔任國家首腦和政府部門要職,出面組織各種民間機構,對政府施加影響和壓力,以控制國家機器。③財團的家族色彩淡化。各財團之間相互滲透和融合,使一些財團由戰前的單個家族控制變為多家族控制,很多財團雖保持原來的家族名稱,但實際已由幾個甚至更多的家族所支配,財團的資本進一步社會化了。按這些財團的組成形式來劃分,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家族為中心形成的財團,如摩根財團、洛克菲勒財團、伊維伊瑪財團等;一類是以地方為中心形成的財團,如克利夫蘭財團、芝加哥財團、亞太財團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財團都有了較為迅速的發展,並且都具有了新的特點

評價

洛克菲勒財團(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不斷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範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美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創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俄亥俄標標準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並以其獲得的巨額利潤,投資於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資產總額在1935年僅66億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億美元,25年中增長了11.5倍。其後又繼續獲得巨大發展,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超過了摩根財團,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洛克菲勒財團是以銀行資本控制工業資本的典型。它擁有一個龐大的金融網,以大通曼哈頓銀行為核心,下有紐約化學銀行、都會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等百餘家金融機構。通過這些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控制了許多工礦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軍火公司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馬丁·馬里埃塔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斯佩里·蘭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財團還單獨或與其他財團共同控制着聯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環球航空公司和東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1973年能源危機以後,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同美國壟斷資本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給洛克菲勒財團以沉重打擊。該財團採取各種措施挽回這種不利的局面。首先參與美國國內石油的開發,爭取國內沿海地區近海油田的租賃權,1976年獲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賃地130萬英畝。又與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共同開發英國北海油田。它還滲入能源工業的其他有關部門。此外,還大力向石油化學工業發展。洛克菲勒財團不但在經濟領域裡占統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着美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它還通過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等組織,向教育、科學、衛生以至藝術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滲透,以擴大其影響。但是洛克菲勒財團80年代以來,經濟實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隨之下降,已為摩根財團所超過。主要是因為美國財團互相滲透,洛克菲勒財團所屬的大企業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銀行如大通曼哈頓銀行等,都已受到別的財團的滲透而成為共同控制的企業。[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