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叢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叢鴉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叢鴉屬

拉丁學名:Aphelocoma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雀形目

科:鴉科

屬:叢鴉屬

種:5種

亞 種:28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Cabanis, 1851

英文名稱:Jay

叢鴉一般指叢鴉屬(學名:Aphelocoma):共有5個物種。體長27-32厘米,是一些具有天藍色和白色羽毛的非常美麗的鴉類。它們的頭,背部,尾巴,翅膀藍色,有些肩部或翅膀有少許棕色或橄欖灰色,喉嚨和胸腹部白色,其中純色叢鴉全身藍色。鳥喙和腳爪灰黑色,虹膜黑色。 居住在有河流的山谷底,覆蓋橡樹的山麓,橡樹林立的泥淖,小溪,以及遮陽的樹木和灌木林密集的住宅區。雜食性動物,以水果、漿果和堅果為食,也吃昆蟲,蜘蛛,蝸牛,小脊椎動物,包括鳥類的蛋和幼鳥。飛行緩慢,但在地面活動相當靈活,以長腿跳躍行進。分布於北美中美洲[1]

叢鴉屬形態特徵

叢鴉屬共有5種鳥類,體長27-32厘米,是一些具有天藍色和白色羽毛的非常美麗的鴉類,它們的頭,背部,尾巴,翅膀藍色,有些肩部或翅膀有少許棕色或橄欖灰色,喉嚨和胸腹部白色,其中純色叢鴉全身藍色。鳥喙和腳爪灰黑色,虹膜黑色。它們和其他鴉如喜鵲,烏鴉屬於同一家族鴉科。

這些鳥類嘴堅實、強大;上下喙緣光滑,或上喙尖端有一缺刻。鼻孔為羽毛或鼻須所掩蓋,在鼻孔處的喙脊到上喙緣的厚度大於下喙的底部到下喙緣的厚度;跗蹠後側為兩片縱長鱗片所包被,前側為盾狀鱗;初級飛羽10枚,第1枚初級飛羽較長,超過第2枚初級飛羽的一半;尾羽12枚。雌雄相似,幼鳥似成鳥,但體色較淡。

叢鴉屬棲息環境

叢鴉一般不作長途遷移,但在寒冷的冬季會轉移到海拔較低的地區。通常居住在有河流的山谷底,覆蓋橡樹的山麓,橡樹林立的泥淖、小溪,以及遮陽的樹木和灌木林密集的住宅區。

叢鴉屬生活習性

叢鴉飲食中植物成分的比例是73%和27%,約有三分之一的水果和漿果,三分之二橡子、堅果和穀物。堅果和橡子經常隱藏儲存供日後使用,動物食物差別很大,其中包括昆蟲、蜘蛛、蝸牛、小脊椎動物,也包括鳥類的蛋和幼鳥。水果偏好櫻桃、李子、梨、無花果、葡萄;也經常啄吃杏仁和美洲山核桃。

叢鴉屬分布範圍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大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危地馬拉、伯里茲、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盧西亞、巴巴多斯、格林納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

叢鴉屬繁殖方式

鳥巢通常築在山坡樹木上,或在有溪流的低灌木下部,位於鳥巢附近一般有水,產卵期從3月初到6月,四月份是繁殖的高峰期。通常一巢產4至6枚卵。孵化持續大約16天,幼鳥在18天左右離開鳥巢。叢鴉一般不集群,行為方式類同其他鴉或椋鳥。它們可以連續線飛行獲取食物來源。

叢鴉屬該屬種類

中文名稱 學 名 西叢鴉 Aphelocoma californica 佛羅里達叢鴉 Aphelocoma coerulescens 灰胸叢鴉 Aphelocoma ultramarina 純色叢鴉 Aphelocoma unicolor 墨西哥叢鴉 Aphelocoma wollweberi

叢鴉屬相關知識

科學家研究西叢鴉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這種鳥一旦發現其它鳥將食物藏在某個地方,它們就會去偷,不僅如此,由於具備了偷竊食物的經驗,叢鴉還學會了防盜,當它們自己要儲存食物時會小心地掩蓋,以防被其它動物偷走。

在實驗室進行的試驗顯示,如果一個「慣偷」在埋藏食物時被其它鳥兒看到,它就會秘密返迴轉移食物,而一般的鳥兒就不會這麼狡猾。

研究人員說,西叢鴉的這些行為表明它們能夠猜測別人的意圖,換言之,它們可以進入其它鳥兒的心靈,這也就證明它們有想象的能力。研究者在報告中說:「西叢鴉可能具有想象力,因為它們需要記住過去相關的社會環境,運用自己作為小偷的經驗去揣度其它小偷的行為,然後找到最安全的行動方針以保護自己偷來的食物。」

叢鴉屬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

參考來源

  1. 叢鴉,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