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臨溪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臨溪鎮位於休寧縣東南部,北與屯溪區陽湖鎮毗連,緊靠黃山市中心城區,鎮域面積119.92平方千米,現轄11個行政村,131個村民組,總人口19214人(2017)。205國道自北向南橫貫全境,徽杭高速公路、合銅黃高速公路橫貫鎮區北部,這兩條高速公路在五里亭對接。[1]

中文名稱: 東臨溪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安徽省黃山市

下轄地區: 一心村三村村, 巧坑村等

電話區號: 0559

地理位置:休寧縣東南部

面 積: 119.92平方千米

人 口: 19214人(2017)

車牌代碼: 皖J

鄉鎮概況

將於2008年底通車的黃(塔)桃高速公路橫貫鎮區南端,交通便捷,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境內山清水秀,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達75.9%,生態資源豐富,小阜、和坑、林竹、大坑等生態休閒觀光旅遊初具規模。農業基礎較強,是黃山市中心城區重要的農副產品供給地。工業經濟逐年提升,招商引資勢頭強勁,2008年上半年完成全年招商引資任務4000萬元。轄區內有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工業園區----五里亭經濟新區,是集中成片的產學研園區,位於鎮區東北部,跨205國道,緊靠徽杭高速、合銅黃高速,規劃面積217畝。現有入園企業16家。

行政區劃

一心村、三村村、巧坑村 、芳口村 、臨溪村(鎮政府所在地)、汊口村、和坑村、小阜村、 源口村、大阜村、 璜源村。

農業發展

東臨溪鎮屬半山區,土壤肥厚,屬壤土。主要農產品以水稻為主,是休寧縣產糧基地之一。全鎮水稻播種面積12061畝,糧食總產量18653噸。東臨溪鎮蔬菜基地位於芳口村,轄芳口、梘東、嚴川三個自然村,與中心城區僅一河之隔,13個村民組,19214人(2017),耕地面積1287畝,其中水田985畝,旱地302畝。該村有370戶從事蔬菜種植,蔬菜種植面積400畝,其中大棚280畝,基本上達到連片種植。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及多年的種植經驗,該基地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並具有了一定的技術。該基地的主要產品有水白菜、水芹、香芹、莧菜、茄子、辣椒、胡瓜、黃瓜、四季豆、毛豆、豇豆等,複種指數高,年畝效益基本都在萬元以上,可以達到2萬元。產品主要銷往黃山市中心城區。同時也培育了蔬菜經紀人,為菜農提供銷售服務。

人文旅遊

從屯溪出發,沿205國道往南2.5公里,越稽靈山,經五里亭,便豁然開朗,良田千頃,汊水縱流,屋舍儼然,農人耕作怡然自樂,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依山屯河展開着一幅獨特畫卷,這便是千年古鎮東臨溪。東臨溪始建於隋唐,今在下街尚存有斷續50米長的唐代古城牆基。整個集鎮村落呈南頭北尾鯉魚形,鎮中開渠,如同魚腸,沿渠為3里長的古街衢,店鋪鱗次櫛比,是古新安重要的街市之一。東雲岩峰巒迭嶂,松林蔭翳,石墩散布,瓦礫滿崗。原有唐代古剎方興寺,鼓樂香火,曾鼎盛一時。相傳:「(觀音)早武當、晚齊雲,一時三刻在東雲。」1985年4月27日,在寺遺址挖掘出12具石棺,內盛骨灰、碎骨,棺沿刻有「惠大師」、「悟大師」、「園寂謀院主」等字樣。岩崖最高處是大凹坑,當地人稱為「雞食窩」。懸崖旁從前有金顆粒生出,引出金雞立崖食金啼曉,金雞一唱天下白,東臨溪鎮的天總比別處亮得早。岩下有一古石佛亭靈官亭,亭呈正方形,四角翼然,由16根一尺見方一丈二尺高的石柱支撐,柱下墊方石磉,原亭檐四角上空有鰲魚飛翔,鐵馬叮噹,銅鈴搖盪,鈴聲隨風飄送,蕩漾幾里之外。內原立手持鋼鞭威嚴肅穆的靈官神像,上懸威武飛揚的「一鞭驚人」四字橫匾,現已毀。古鎮東臨溪尚有古民居28幢,其中最突出的現為休寧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周裕民宅。該古宅坐北朝南,正面寬10.3米,進深23.8米,四進二樓,占地249平方米。大門開在中軸線上。整個古宅以抬梁式木架結構,樓下天花板,月梁間裝飾精美,彩繪精緻,窗欞雕有如意花紋,門樓磚雕從近景到遠景,多達八層,前後透視,層層深入,精美絕倫。有神情逼真的三國人物、栩栩如生的蟲魚、蔚為壯觀的山水、婀娜多姿的花草等,令人眼花繚亂,雕技可謂鬼斧神工。別具一格的古宅第門樓寶倫堂坊位於臨溪上街,建於明隆慶元年(1567年),四住三層,高6.2米,寬5.5米,占地32平方米,坊匾「宸章世賜」四個遒勁大字,下款刻有「巡按直隸監察御史王賓、徽州知府何東序、休寧知縣王瑤」等人名字樣,其四周雕鏤雙龍戲珠圖案,雕刻玲瓏剔透,造型生動優美。鄰近古坊矗立着一座巨大古院第,檐牙高啄,門庭高聳,粉牆潔白,屋瓦黝黑。1942年2月12日,國民黨將此巍峨古院闢為皖南特種訓練處,對皖南事變中被俘的一部分新四軍官兵和休歙兩縣共產赤色分子進行所謂的政治感化訓練,當年四月,全部關押人員轉至江西上饒。其間,臨溪人民與被關押人員一起開展不屈不撓的鬥爭故事,已廣為傳頌。今為鎮敬老院,老人們靜靜享受晚年幸福時光。程家檉辛亥革命志士墓位於鎮林竹山麓,程家檉,字預蓀,休寧汊口人。他是同盟會會章的起草者,是同盟會卓越創始人之一。袁世凱復辟帝制,他密謀反袁事泄入獄,於法庭上歷數袁種種罪行,使審判法官理屈詞窮。1914年9月23日,就義於北京,時年40歲。該墓為休寧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立碑銘名,憑弔瞻仰。東臨溪田畈開闊,千頃良田,自古以來有着良好的水利設施作豐收保障。其芳干碣,建於明初洪武年間,始建人程維宗,有高遠等五座莊園,「其高遠之田在臨溪芳干之末,藝菽粟則苦水,樹禾嫁則懼旱,歲無常收」,於是「傭工作堰,開渠三里,引流以灌干末之田,計一千三百餘畝。」1958年春,芳干碣興建了休寧縣第一座木製軸流水式水電站。1981年冬,乾渠首建雙孔泄洪閘1座,1983年夏,建成呈乾電灌站。如今,芳干畈已是國家商品糧和高效生態農業觀光園建設基地。在古鎮東臨溪的璋山上還有朱元璋留下的馬跡,其西十八洞房府古石窟群神秘莫測,由古周王廟會演化成的一年一度九九重陽節物資交流大會上的民間遊藝活動,仿古崇古,熱鬧非凡。

視頻

東臨溪鎮依法拆除一處違法建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