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亞反氣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亞反氣旋

東亞反氣旋從蒙古西部到我國河套地區呈西北-東南向的狹長地帶內反氣旋出現頻率最高,並以此為中心向東北和西南方向減少。

簡介

進入我國的溫帶反氣旋,大都是從亞洲北部、西北部或西部移來的,只有少數是在蒙古西部形成的。它們進入我國的路徑大致有四條:Ⅰ、從亞洲大陸西北方移來,經西伯利亞、蒙古,然後進入我國。Ⅱ、從亞洲大陸北方移來,有的開始自北向南或自東北向西南移動,一般到55N以南附近就轉向東南,然後經西伯利亞西部、蒙古,進入我國;有的經西伯利亞東部進入我國東北地區。Ⅲ、從亞洲大陸西方移來,在50N以南,多由西向東移動,有的直接侵入我國新疆地區;有的則折向東北移動,經內蒙進入我國。Ⅳ、起源於內蒙,常直接南下進入我國。反氣旋的移動路徑,隨季節、過程、強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來說,冬半年以第1、2、4條為主,下半年以第3條為主。

評價

西北太平洋異常反氣旋(WNPAC)是連接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厄爾尼諾現象)和東亞氣候的重要橋樑,研究WNPAC的消生演變對東亞季風、中國降水和氣候預測具有意義。對WNPAC的已有研究集中在年際的時間尺度上。在年代際的時間尺度上,西北太平洋是否存在異常反氣旋及相應發展機制等問題目前仍不清楚。[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