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北平原北部水稻豐產優質節水節肥關鍵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東北平原北部水稻豐產優質節水節肥關鍵技術東北平原北部有效積溫低,溫度是制約水稻產量和品質的主要因素,因此水稻生產採用兩段式栽培,第一段為大棚育秧期,第二段為本田生長期。

一、技術名稱

東北平原北部水稻豐產優質節水節肥關鍵技術

二、技術概述

(一)研發背景

大棚育秧期平均氣溫為5℃左右,水稻秧苗生長需要16~28℃,育秧棚溫度低,水稻秧苗[1]生長慢,易發生病害,保持和提高水稻育秧棚內的氣溫和土溫,是決定水稻育苗成功的關鍵。水稻田灌溉水和肥料利用效率低,農業面源污染嚴重,水稻產量和品質低。

本成果研發的水稻育秧棚保溫增溫技術,提高了水稻育秧溫度;研發的水稻田振搗提漿與側深施肥技術、水稻田渠系優化與排水回灌技術,提高了水稻灌溉水和肥料[2]利用率;研發的水稻智能化浸種催芽技術和水稻優質米生產技術,提高了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1、渠系優化與排水回灌技術:根據灌溉水稻田的地形沿公路走向設計乾渠、支渠、斗渠;乾渠、支渠和斗渠的首部設置閘門。水稻種植區按照地勢分為上游水稻田和下游水稻田,從渠首引水的乾渠沿海拔地勢走向貫穿整個水稻種植區,上游水稻田排水通過乾渠,成為下游水稻田的灌溉用水。

2、水稻田振搗提漿與側深施肥技術:水稻收穫後大犁翻地深度18~20厘米,或旋耕機旋耕深度12~15厘米;水稻插秧前泡田,通過振動起漿平地機機械振動提漿將土壤表層2~2.5厘米變成泥漿層,一次作業完成碎土、根茬壓埋、土層起漿和平地等多道工序,提漿後可立即施肥插秧,節省農時5~7天,節省泡田水30%。在水稻插秧作業同時進行側深施肥,施肥的區域在水稻秧苗根部一側距離3 cm、深5 cm處的土壤中;減施基肥15%。

3、水稻智能化浸種催芽技術:根據水稻種植面積建設浸種催芽設施的規模。選好的水稻種子裝在紗網袋中,每袋25~35kg,裝滿2/3,在浸種催芽箱內進行碼垛裝箱,碼井字垛,浸種催芽箱內壁的四周要留有10cm的距離,垛高低於箱上口20~30cm,在碼垛的同時,在不同位置均勻放置感溫探頭。低溫浸種,將11~13℃水浸種,水溫高於12℃降溫,低於10℃開始加熱,浸種時間為7~10天。變溫催芽,用32℃的水噴淋催芽10~12h;將水溫調整到25~28℃,催芽10~12h。

4、水稻育秧棚保溫增溫技術:三膜覆蓋增溫技術,建立標準鋼骨架大棚,在3月中旬扣好大棚棚膜,秧苗播種後在置床上先蓋地膜,在地膜上扣小棚,上、中、下共計三層保溫膜。小棚高度為0.4~0.5米。水稻置床隔離層保溫技術,在水稻置床0.2米下放一層稻殼,稻殼層厚度為0.1~0.12米。稻殼上下用塑料布包裹與苗床隔離,放入殺鼠劑防治鼠害。

5、水稻優質米生產技術:選擇優質品種,種植密度為24~33穴/m2,在秧苗3~5葉期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300ppm);在營養生長階段,田間保持淺水促進分櫱生長,當田間群體達到高產群體的80%時開始曬田,控制分櫱;幼穗分化前復水,直到蠟熟期斷水;選擇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殘留期短的藥劑進行防治;適期收穫,合理乾燥,完全黃熟收割,早收影響產量和米質,遲收超過15天,糙米光澤度差,褐米及碎米率提高。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2013~2017年,開展東北平原北部水稻豐產優質節水節肥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17年12月通過鑑定(成果登記證號9232018Y0110),推廣面積300萬畝。應用該項技術節省化肥10%,節省灌溉水10%,水稻平均增產5%以上,稻米堊白率降低。

三、適宜區域

黑龍江省及吉林省北部地區。

四、注意事項

1、該項技術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推廣應用

2、水稻豐產優質節水節肥技術是一系列關鍵技術集成,在生產應用中要掌握各單項技術要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