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周列國故事之兼併列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周列國故事之176 兼併列國,東周列國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秦王政


秦王政差點死在荊軻手裡,他恨透了燕國,當時就派大將王賁再帶一隊兵馬去幫助他父親王翦,加緊攻打。他們爺兒倆合在一塊兒攻打燕國,燕太子丹親自帶領着燕國的軍隊出去交戰,給他們打得稀里嘩啦。燕王喜和太子丹帶着一部分兵馬和老百姓退到遼東。秦王非要把燕太子丹拿住不可。燕王喜逼得無路可走,殺了太子丹,向秦王謝罪求和。


秦王就問尉繚這事應當怎麼辦。尉繚說:「北方挺冷,將士們受不了這苦,不如暫且退兵。燕國已經搬到遼東去了,趙國只剩了一個代城,他們還能幹得了什麼吶?如今還是先去收服魏國和楚國。把這兩國收服了,遼東和代城自然也就完了。」秦王就把北方的軍隊撤了,又派王賁為大將,帶領十萬大軍去打魏國。


魏王假[魏景湣王的兒子,魏安僖王的孫子]派人去跟齊王建[齊襄王的兒子]聯絡,對他說:「敝國和貴國是相依為命的。要是敝國亡了,貴國也保不住。」可是齊國的大權掌握在相國後勝手裡。齊國的相國後勝正跟趙國的相國郭開一樣,他早已受到了秦國的好處。尉繚說的那收買各國大臣用的二三十萬金子,一部分已經裝到後勝的腰包里了。大饅頭堵住嘴,他不能跟秦國抓破臉。後勝說:「秦國向來沒虧待過咱們,咱們哪兒能平白無故地去得罪秦國吶?」齊王建認為別人家打仗,他還是不去過問好。他不幫魏國,也不幫秦國,省得得罪了這一邊或者那一邊。他就聽了後勝的話,沒答應魏國的請求,讓魏國獨個兒去對付秦國。


公元前225年,王賁把大梁圍上,正是連陰天的節季,附近的大河眼瞧着就要發大水了。王賁叫士兵們趕緊疊壩,打算把河水引到大梁去淹城。剛疊好了新壩,連着又下了十幾天大雨。秦國的士兵開了個口子,大水照直就衝過去。不到三天工夫把城牆沖坍,秦國士兵隨着大水擁進了大梁城。王賁把魏王假和魏國的大臣全拿住,把他們裝上囚車,派人押到咸陽去。秦國就在那兒設置了三川郡。魏國亡了。


秦王滅了魏國,打算去攻打楚國。他問大將李信要用多少人馬。李信說:「也就是二十萬吧。」秦王點點頭。他又問老將軍王翦。王翦回答說:「二十萬人去打楚國不行!照我的估計,非六十萬不可。」秦王一想:「年紀大的人到底膽兒小。」他就拜李信為大將,蒙武為副將,帶着二十萬兵馬往南方去。王翦因為有病,告老還鄉了。


李信蒙武分做兩路進攻,一路去攻打平輿[在河南省汝寧縣東南],一路去攻打寢丘[在河南省沈丘縣東南],約定在城父[在河南省寶豐縣東]會師。李信年輕英勇,一鼓作氣地就把平輿攻下。接着往下攻,一直到了西陵[在湖北省黃岡縣西北],碰見了楚國的大將項燕。李信馬上就跟項燕打起來。項燕帶了二十萬人馬早已分成七處埋伏着。兩下里一交手,七處的伏兵一齊起來,李信一下子就敗下去了。逃了三天三夜,還沒逃出項燕的包圍圈。秦國的將軍死了七個,士兵死傷無數,一直給楚國兵馬追到平輿。蒙武還沒到城父,就聽說李信打了敗仗,連忙退到趙國,一面派人去向秦王報告。


秦王大怒,把李信革了職,親自跑到王翦養老的地方去見他,請他勉為其難,再辛苦一趟。王翦推辭,說:「我已經老了,還是請大王另派別人吧。」秦王直向他賠不是,說:「上回是我錯了,這回非請將軍出馬不可。將軍千萬別再推辭了!」王翦說:「那麼,還是非要六十萬人不可!」秦王說:「歷來打仗沒有超過十萬人的。如今雖說人馬增加了,也不至於要用六十萬人吧。」王翦說:「年月不同了。如今圍攻一座城,也許要費幾年工夫,奪過來的地方又得派人駐紮。幾十萬人哪兒夠分配吶?再說楚是東南大國,地大人多,楚王號令一出,要發動一百萬人馬也不太難。我說六十萬,還怕不太夠吶!再要少,那就不行了。」秦王讚嘆着說:「將軍真是位經驗多、見識廣的行家;要不然,哪兒能看得這麼透吶!就照將軍這麼辦吧!」


秦王用自己的車馬,親自把王翦迎接到朝廷里來。當時就拜他為大將,交給他六十萬大軍,仍舊派蒙武為副將。出兵的那天,秦王親自送王翦到了灞上[在陝西省長安縣東],在那兒擺上酒席,給他送行。王翦斟了一杯酒,捧給秦王,說:「請大王幹了這杯,我要請求點事。」秦王接過來,一口喝完,說:「將軍有什麼話儘管說吧!」王翦從袖口裡掏出一張單子來,上頭寫着咸陽最好的田地幾畝,上等的房子幾所,請秦王賞給他。秦王看了,說:「將軍成功回來,跟我同享富貴。難道還怕受窮嗎?」王翦說:「我已經老了。大王就是給我多大的俸祿,我也享受不了。不如趁着我還瞧得見的時候,賞給我一點田地、房產,叫我的晚世下輩能夠活着,我就感恩不盡了。」秦王大笑起來,心裡想:「這位老將軍真有點太小家子氣了。」他完全答應了下來。


王翦帶着六十萬大軍去打楚國,路上就打發一個手下人回去,向秦王請求給他修一個花園。過了幾天,又派人去懇求秦王,還想要個水池子,裡頭好養些魚、蝦、鴨子、鵝什麼的。副將蒙武笑着說:「老將軍請求了房屋、田地也就是了,為什麼還要花園、水池子?打完仗回來,將軍還怕不能封侯嗎?幹麼要像老媽子討喜封似地沒結沒完?這算怎麼回事吶?」王翦咬着耳朵對他說:「哪個君王不猜疑,你能保證咱們大王不這樣嗎?他這回交給了咱們六十萬大軍,簡直把秦國全部兵力全托給咱們了。我左一次右一次地請求房屋、田地、花園、水池子,為的是叫他知道我惦記着的不過是這點兒小事,好讓他安下心去。」蒙武這才明白過來,點點頭說:「老將軍的高見真叫我佩服得沒法說。」

王翦的大軍到了天中山[在河南省汝陽縣],在那兒駐紮下來。這一帶好幾十里地全是連營。楚國的大將項燕,帶了二十萬兵馬,副將景騏也帶了二十萬兵馬,兩路一共四十萬兵馬,不光來抵擋,還直跟王翦挑戰。王翦反倒叫將士們建築堡壘,不跟楚國人交手。這麼呆了好幾個月工夫,將士們成天地酒足飯飽,閒呆着沒有事,大伙兒都有點膩煩起來了。王翦想出一個玩兒的法子來。他教給他們跳遠、跳高、扔石頭。這麼一來,士兵們全都玩起來,操練着身體,挺安心地守着陣地。王翦把一部分人馬專門用在運輸糧草這件大事上,對於楚國軍隊的挑戰,壓根兒不去搭理他。


這樣過了一年多,項燕沒法跟秦國交手。他想:「王翦原來是上這兒來駐防的。」他就不怎麼把秦國的軍隊擱在心上了。沒想到在楚國人沒有防備的時候,秦國的軍隊排山倒海似地沖了過去。楚國的士兵好像在夢裡給人家當頭打了一棍子,全都暈頭脹腦,手忙腳亂地抵抗了一陣,各自逃命。項燕和景騏帶着敗兵一路逃跑。兵馬越打越少,地方越丟越多。項燕只好上淮上去招兵。王翦打下了淮南、淮北,一直到了壽春。楚國的副將景騏急得自殺。剩下楚王負芻[楚幽王悼的兄弟,楚考烈王的兒子]當了秦國的俘虜。


項燕招募了二萬五千壯丁,到了徐城[在安徽省泗縣北],碰見了楚王的兄弟昌平君剛從壽春逃到這兒,報告楚王被擄的消息。項燕說:「吳、越有長江可以防禦敵人,地方一千多里,還能夠立國。」他就率領着大伙兒渡過長江,立昌平君為楚王,準備死守江南。


王翦知道昌平君和項燕退守江南,就叫蒙武造船。第二年(公元前223年,秦王政24年),王翦準備了不少戰船,訓練了一隊水兵,渡過長江,攻打吳、越。到了這時候,楚國已經不能再掙扎了。昌平君在混戰的時候,給亂箭射死,大將項燕眼瞧着一敗塗地,嘆了口氣,自殺了。秦王就把楚國的本土和屬地改為秦國的三個郡,就是南郡、九江郡和會稽郡。楚國亡了。這一來,秦國想要兼併的六國只剩下三個了。


王翦滅了楚國,得勝回朝,就向秦王要求告老。秦王賞給他一千斤金子,送他上老家去休養。接着就拜他兒子王賁為大將,再去收拾代王嘉。公元前222年,王賁打下遼東,逮住了燕王喜,把他送到咸陽去。燕國亡了。接着他就進攻代城。代王嘉兵敗自殺,雲中、雁門也全歸併到秦國。趙國亡了。


六國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領主政權,對老百姓加重剝削和壓迫,彼此之間不但不能協作,而且還經常互相攻打,想拿別人的地盤來補償自己的損失,企圖小範圍地保持着割據的局面。另一方面,秦國占了絕對優勢,不但在經濟和軍事上占了優勢,而且因為它代表了新興的地主階級的利益,符合地主、富商和一般人民要求統一的願望,這才有可能在不到十年工夫,一個一個地把韓、魏、楚、燕、趙滅了。如今光剩下一個齊國了。


評:本節敘述了魏、楚、燕、趙的滅亡過程。這其中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有着輝煌的歷史,尤以楚國為最,而楚國的抵抗也是這幾國中最頑強的。但是,我們仍舊可以看到秦國的強大——李信的十萬兵馬差不多被殺光,沒關係,我承認錯誤、我換個有經驗的老將、我再增兵到六十萬、我不信拿不下楚國。秦國短時間就滅掉六國一點也不奇怪,像魏、燕、趙都是已經被打得只剩下最後一點領地了,齊國又不肯出兵,唯一有點實力的楚國也無法聯合諸侯進行抵抗,所以秦國統一的過程看上去是很順利的。最後,作者總結了六國滅亡的兩個原因。我認為前面一點不是很重要,因為沒有哪個國家不剝削百姓,而當初的秦國也是與別的國家有戰有和。後一點是比較關鍵的,講出了一些根本性的原因。這裡就不再多說了,以後有時間的話我會給出自己對秦滅六國的原因的分析的(其實大家可以自己思考分析一下,這種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只有相對更深刻、更合理的解釋)。


備註:


《東周列國故事》是200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在淮,以時間為軸縱向編寫,故事獨立成篇,分別講述不同的人物事件,用簡練通俗的語言將歷史事件變得生動鮮活,用畫龍點睛的插圖讓歷史人物變得觸手可及。將春秋戰國前後五百多年的歷史概貌清晰地展現在您眼前。

參考資料 

  1. 兼併列國 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