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周列國故事之拆散縱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周列國故事之127 拆散縱約,東周列國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齊宣王

趙王得着這個消息,就責備縱約長蘇秦,說:「你倡導六國合縱,一齊抵抗秦國。如今還沒到一年工夫,魏國和燕國就給秦國拉過去了。要是秦國來打趙國,這兩國還能幫助咱們嗎?合縱哪兒靠得住吶!」蘇秦覺得這事有點難辦。這些國家就好像一群野猴兒,不聽管教,要叫他一個人去管,這哪兒行吶?他要是再不想法子,也許不能叫他好好地下台了。他說:「好吧,我先上燕國去一趟,然後再到魏國去,非把這兩國的事辦好不可。」趙王恨不得把這混亂的局面整頓一下,就讓他去了。


蘇秦到了燕國的時候,燕文公已經死了,燕易王才即位,一見蘇秦來了,就拜他為相國。這個相國可不容易當,您瞧,東邊的齊國趁着燕國辦喪事,就發兵來攻打,奪去了十座城。燕易王拜蘇秦為相國,原來是讓他為難。燕易王說:「當初先君聽了您的話,合縱抗秦,希望六國和好,彼此幫助。先君的屍骨還沒涼,齊國就奪去了我們十座城。洹水的盟約還有什麼用?您是縱約長,總得想個法子呀。」蘇秦本來是為趙國來責問燕國的,如今倒先得為燕國去責問齊國了。他只好對燕易王說:「我去跟齊國要回那十座城,好不好?」燕易王當然喜歡。


蘇秦到了齊國,對齊威王說:「燕王是大王的同盟,又是秦王的女婿。大王為了貪圖十座城,跟兩國結下冤讎。貪小失大,太不值得!要是大王照我的計策辦,把十座城還給燕國,不但燕國感激大王,秦國也准喜歡。齊國得到了秦國和燕國的信任,大王還能夠號召天下建立霸業吶!」這一番話,正說在齊威王的心坎上。他為什麼攻打燕國,破壞盟約吶?齊國本來是個大國,離着秦國又遠,照齊威王的打算,齊國加入合縱就可以借着合縱的名目來號召天下,建立霸業。沒想到洹水會上,小小的趙國反倒當上了頭兒,這哪兒能叫他服氣!齊國和秦國的勢力差不多,西方的秦國想併吞六國,東方的齊國也不是沒有這個想法。他一聽到蘇秦的計策,就想要拿十座城做本錢去收買天下的人心。當時挺痛快地答應了蘇秦,退還了燕國的土地。


燕易王憑着蘇秦的一張嘴,收回了十座城,當然是高興的。可是因為蘇秦跟他的母親文公夫人有私情,燕易王對他就冷淡起來。蘇秦瞧出來了。他想再上齊國去碰碰運氣,就對燕易王說:「我在這兒對燕國沒有多大用處,不如上齊國去,表面上做個齊國的臣下,背地裡可替燕國打算。」燕易王說:「任憑先生吧。」蘇秦假裝得罪了燕易王,逃到齊國。齊威王還想利用他,拜他為客卿。


蘇秦正在齊國替燕國破壞齊國的財力和物力的時候,秦惠文王又向魏國進攻。有時候,他奪了土地又退還給他,還了又奪回來。他使的手段是:打一巴掌揉三揉,揉了再打,要叫魏惠王死心塌地地歸順秦國,聽它的指揮。魏惠王可不吃這一套,他一心要搜羅有富國強兵的能耐的人。他這種急於徵求人才的打算還真出了名。有個鄒國人[就是春秋時代的邾國,也叫邾婁,「邾婁」合音為「鄒」]叫孟軻[就是孟子;軻ke一聲]得了這個消息,跑到魏國去見魏惠王[也就是梁惠王]。魏惠王親自到城外去迎接他,把他當做貴賓看待。他一開口就說:「老先生不怕千里迢迢地到敝國來,對我們准能有很大的利益吧。」孟子說:「大王何必急着談利益吶?頂要緊的是講仁義。」魏惠王覺得這位先生太迂腐了,就對他冷淡起來。


沒有多少日子魏惠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魏襄王。孟子見了新君之後,退出來,說:「這個人看上去,簡直不像個人君的樣兒。」他只好離開魏國。他聽說齊威王死了,兒子剛即位,就是齊宣王。孟子就上齊國去見齊宣王,勸他施行仁政。


齊宣王有兩個毛病:頭一樣是好色,第二樣是貪財。蘇秦就利用他這兩個毛病叫他搜羅美人兒,起造宮殿和挺大的花園,加重捐稅來充實庫房。他還拿孝順父親的大帽子叫齊宣王耗費錢財和人工去安葬齊威王。蘇秦知道要叫六國同心協力地抗秦,就得叫六國勢力變得一樣大。齊國比別國強大就破壞了這個均勢。為了這個,他想法子叫齊國消耗人力和財力。他這種毒辣的手段雖然把齊宣王蒙住了,可是瞞不了那些機靈的大臣,尤其是老相國田嬰的兒子田文。田嬰一死,齊宣王重用田文。那些反對蘇秦的人以為齊宣王既然重用田文,一定不再信任蘇秦了。他們背地裡派人去刺蘇秦。匕首扎在蘇秦的肚子裡,他還掙扎着去告訴齊宣王。齊宣王叫人逮刺客,可是刺客早就跑了。蘇秦小聲地跟齊宣王說:「我死之後,請大王把我的腦袋割下來,掛在街上。再出個賞格,說,『蘇秦私通外國,替燕國來破壞齊國。如今已經把他殺了。有知道他的秘密來告發的,賞黃金一千兩。』這麼着,刺客准能拿住。」說完這話,他拔出匕首,就斷了氣。齊宣王照着蘇秦的話做去,果然把那個刺客逮住了。


那時候,楚威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楚懷王。楚懷王為了秦國拆散了六國的合縱,原來已經擔心了,後來聽說秦惠文王拜張儀為相國,他怕張儀為了當初「和氏璧」的碴兒來向楚國報仇,就打算採用蘇秦的老辦法去聯絡諸侯,重新訂立合縱聯盟。公元前318年(楚懷王11年),他做了縱約長,帶領着楚、韓、趙、魏、燕五國的兵馬向秦國的函谷關進攻。這是山東諸侯第一次聯合起來出兵攻秦。秦軍出了函谷關,首先打敗了韓國的軍隊,接着五國的軍隊全都退回去了。


楚懷王害怕了。第二年(公元前317年)韓、趙、魏、燕、齊五國再一次向秦國進攻,而且韓國和趙國領頭借了匈奴的兵馬去打秦國。這一次合縱軍敗得比上一次更慘,韓軍和趙軍死傷得最多。山東人和匈奴人被秦軍一共殺了八萬二千。


六國合縱接連打了兩個敗仗,秦國不來打他們,已經是上上大吉了,誰還敢再向秦國進攻?恰巧秦國西南方的巴國[都城在重慶市]和蜀國[都城在四川省成都市]互相攻打,兩國都向秦國求救兵。秦惠文王就派司馬錯率領大軍到了巴、蜀,把這兩個國家都滅了(公元前316年)。秦國一下子增加了大片的土地,又因為秦國對巴、蜀的居民特別照顧,這就大大得到了他們的擁護,秦國就更加強盛起來了。六國的合縱被秦國拆散,不必說了,他們還彼此攻打,搶奪地盤,這就給秦國一個進攻的好機會。


備註:


《東周列國故事》是200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在淮,以時間為軸縱向編寫,故事獨立成篇,分別講述不同的人物事件,用簡練通俗的語言將歷史事件變得生動鮮活,用畫龍點睛的插圖讓歷史人物變得觸手可及。將春秋戰國前後五百多年的歷史概貌清晰地展現在您眼前。

參考資料 

  1. 拆散縱約 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