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周列國故事之狡兔三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周列國故事之139 狡兔三窟,東周列國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孟嘗君


馮驩雖然沒收回賬來,可是孟嘗君的名聲就更大了。秦昭襄王沒能追上孟嘗君,本來已經不高興了,如今聽說齊湣王又重用了他,更擔了一份心。他就暗中打發心腹上齊國去散布謠言,說:「孟嘗君收買人心,齊國的人光知道有孟嘗君,不知道有齊王。孟嘗君眼瞧着快要當上齊國的君王了。」他又打發使臣上楚國去對楚頃襄王說:「楚王死在敝國,實在是敝國上了齊國的當。秦王屢次三番要把楚王送回去,都給孟嘗君攔住了。他如今執掌着齊國的大權,聽說就要當齊王了。他要當上齊王,准得來打貴國和敝國。敝國情願跟貴國聯合起來,一塊兒對抗孟嘗君。請大王別計較以往,重新跟敝國和好吧。」


楚頃襄王聽了秦國使臣的話,也打發人上齊國去散布謠言。齊湣王聽見這些謠言,果然起了疑,收回了孟嘗君的相印,叫他回到薛城去。


「樹倒猢猻散」,孟嘗君革了職,那些門客全都散了。孟嘗君覺得挺淒涼。只有這位收賬的馮先生還一步不離地跟着他,替他趕車,一塊兒上薛城去。薛城的老百姓一聽說孟嘗君來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來迎接他。有的帶了一隻雞,有的拿着一瓶酒,有的拿着牛肉,有的提着一筐子雞子兒。大伙兒連擁帶擠地都來獻給孟嘗君。孟嘗君一見,感動得掉下眼淚來。他對馮驩說:「這就是先生給我買來的情義呀!」馮驩說:「這一點算得了什麼?如今您能安居的地方只有這個薛城。俗話說,『狡兔三窟』,您至少得有三個能安身的地方才能踏實。您要是能借給我這輛車馬,讓我上秦國去一趟,我准能再叫齊王重用您,增加您的俸祿。那時候薛城、咸陽、臨淄三個地方,都會歡迎您。好不好?」孟嘗君說:「全憑先生!」


馮驩到了咸陽,對秦昭襄王說:「如今天下有才幹的人,不投奔秦國就投奔齊國。上秦國來的都想叫秦國強,齊國弱;上齊國去的都想叫齊國強,秦國弱。可見當今之世,不是秦國得天下,就是齊國得天下,這兩個大國是勢不兩立的。」秦昭襄王聽了他的話之後,您猜怎麼着?他跪起來了,說:「先生有什麼計策能叫秦國強大吶?」馮驩連忙請他坐下,說:「齊國把孟嘗君革了職,大王知道了嗎?」秦王裝模做樣地說:「我聽說倒是聽說了,可不大清楚。」馮驩說:「齊國能夠有現在這樣的地位,全仗着孟嘗君。如今齊王聽了謠言,革了他的官職,收回了相印。他這麼以怨報德地對待孟嘗君,孟嘗君當然也怨恨齊王,大王趁着他怨恨齊王的時候,趕緊把他請來。要是他能夠給大王出力,還怕齊國不來歸附嗎?齊國要一歸附,天下可就是秦國的了。大王趕緊打發人用車馬帶着禮物上薛城去請他,還來得及。萬一齊王反悔,再拜他為相國,齊國可又要跟秦國爭高低了。」


這時候正巧樗里疾死了,秦王正要找人才,就依了馮驩的話,打發使臣帶了十輛車馬,一百斤黃金,用迎接丞相的儀式上薛城去迎接孟嘗君。馮驩就告辭了,他說:「我先回去告訴孟嘗君一聲,免得臨時匆促。」


馮驩來不及去報告孟嘗君,就急急忙忙地一直到了臨淄,求見齊湣王。他對齊湣王說:「齊國跟秦國是勢不兩立的兩個大國,誰要是得到人才,誰就能夠號令天下。我在道兒上聽說秦國暗中去拉攏孟嘗君,打發使臣帶了十輛車馬,一百斤黃金,用迎接丞相的儀式上薛城去迎接他。真要是孟嘗君當上了秦國的丞相去號令天下,臨淄、即墨不就危險了嗎?」齊湣王真沒防到這一招兒,挺着急地說:「怎麼辦吶?」馮驩說:「不能再耽誤了,趁着秦國的人還沒到,趕緊先恢復孟嘗君的官職,再加封給他一些土地,孟嘗君准得樂意。他做了相國,難道說秦國沒得到大王的認可,就可以隨便接走人家的大臣嗎?」


齊湣王答應重新重用孟嘗君。可是他嘴裡雖是答應了,心裡頭還有點疑惑。他背地裡打發人上邊境上去打聽秦國的動靜。派去的人一到了邊界上,就見那邊大隊的車馬已經來了,一問果然是來接孟嘗君的。他就連夜趕回臨淄,向齊湣王報告。齊湣王連忙吩咐馮驩帶了節杖去接孟嘗君來做相國,另外又封給他一千戶的土地。趕到秦國的使臣到了薛城,孟嘗君已經官復原職了。秦國的使臣白跑了一趟。秦昭襄王只怪自己晚了一步。


早已散了的門客一聽說孟嘗君又當上了相國,爭先恐後地都回來了。孟嘗君生了大氣,他跟馮驩說:「哼!他們還有臉來見我?」馮驩說:「人情本來就是這樣的。倒不如好好地招待他們吧!」孟嘗君向馮驩拜了一拜,說:「先生的話對。我就收留他們吧。」


孟嘗君官復原職以後,秦昭襄王接連打敗了韓國和魏國,占領了好幾百里土地,就覺得秦國不應該再跟其餘的六國並列着。七國的諸侯都稱為「王」,怎麼能夠分別出來吶?秦昭襄王要把「王」改稱為「帝」,可是他又不敢單獨行動,就在公元前288年(周赧王27年,秦昭襄王19年,齊湣王36年),打發使臣上齊國去,請齊湣王也稱為「帝」:秦王號令西方,稱為「西帝」;齊王號令東方,稱為「東帝」。這麼着,秦國和齊國就能平分天下了。齊湣王聽了秦國使臣的話,一時拿不定主意,就問孟嘗君。孟嘗君說:「諸侯沒有不恨秦國的,大王千萬別跟他一塊兒干。」


呆了一個月,秦國又打發使臣來約會齊國一塊兒去打趙國。可巧蘇秦的兄弟蘇代從燕國到齊國來。齊湣王問他對於改「王」為「帝」和進攻趙國的意見。蘇代說:「秦國只請大王稱帝,原是尊重貴國。不答應吶,得罪了秦國;答應吶,可就得罪了諸侯。我想還不如答應秦國所給的『帝號』,可先別公開稱呼。秦王改稱了,讓他先試試。要是秦國稱帝之後,諸侯不反對,大王再稱『帝』也不晚。說到去打趙國,實在沒有名目。趙國離秦國近,離齊國遠,大王要是幫秦國去打趙國,打了勝仗,得到土地的是秦國,對齊國有什麼好處吶?要打還不如去打鄰近的宋國。宋王無道,宋國的人都管他叫『暴君』。大王要打宋國,一來有征伐暴君的名目,二來有擴展土地的好處。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齊湣王挺贊成蘇代的話,就接受了帝號,可是不公開用,準備去打宋國的暴君。後來「東帝」、「西帝」的稱號用了兩個月,就都取消了,仍然恢復了「秦王」、「齊王」的稱號。


備註:


《東周列國故事》是200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在淮,以時間為軸縱向編寫,故事獨立成篇,分別講述不同的人物事件,用簡練通俗的語言將歷史事件變得生動鮮活,用畫龍點睛的插圖讓歷史人物變得觸手可及。將春秋戰國前後五百多年的歷史概貌清晰地展現在您眼前。

參考資料 

  1. 亞人 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