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故事之遷都大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周列國故事之120 遷都大梁,東周列國故事。[1]
故事內容
孫臏打敗魏國的消息傳到了秦國,衛鞅趁勢對秦孝公說:「魏國是秦國的近鄰,隨時都能夠向咱們進攻。當初魏國重用龐涓的時候,我老怕他來打咱們。如今魏國打了敗仗,中原諸侯都不跟他來往了,咱們應該趁這時候去進攻魏國,魏國準保抵抗不了。這麼一來,咱們再往東去,一個一個地把中原諸侯都收過來,您不就當上全中國的霸主了嗎?」秦孝公就叫衛鞅帶領着五萬大軍,從咸陽往東打出來。
秦國的大軍到了西河,西河太守接連不斷地打發人向魏惠王請求救兵。魏惠王召集大臣們叫他們出個主意。大夫公子卬[ang二聲]對魏惠王說:「我跟衛鞅有點交情,讓我帶着兵馬先去對付他。要是他能講和,那是再好沒有了。要是他不答應的話,我就先守住城,再派人上韓國和趙國去借兵。」大伙兒全都同意這麼辦。魏惠王就拜公子卬為大將,帶領五萬大軍去救西河。公子卬先把軍隊駐紮在吳城[就是吳起做西河太守的時候為了防備秦國所造的那座城]。
公子卬正要給衛鞅寫信請他退兵的時候,把守城門的士兵進來報告說:「秦國打發使者送信來了,還在城外等着吶。」公子卬吩咐手下的人把那個送信的拿繩子吊到城頭上來。公子卬拿到了信,一瞧,原來是衛鞅寫來的。大意說:「我跟公子好像親兄弟一樣,哪兒能彼此攻打吶?可是國君給我下了命令,我總得有個交代。我想最好咱們說好了,兩邊都退兵。要是公子願意,請到玉泉山來訂盟約。這麼着,一來可以叫兩國的老百姓不受戰爭的痛苦,二來還可以保全咱們朋友的交情。要是您答應,請給我個日期,我好立刻退兵。」公子卬挺高興,當時就寫了回信,約他第三天相會。
第三天,衛鞅下令,吩咐後隊人馬先退下去,留下前隊的兵馬到左近的山上去打獵。一面又打發人拿了好些麝香送給公子卬。這麝香是秦國出產的,能止痛,能避臭味,算是頂名貴的特產。公子卬收到了禮物,更加感激衛鞅的情義。他還不大放心,偷偷地打發人去探聽秦國軍隊的動靜。果然,秦國的軍隊已經撤退了,衛鞅只帶着三百名衛兵在玉泉山等着公子卬。
到了第三天,公子卬也帶了二三百名士兵預備了一些酒食坐着車馬上玉泉山去了。他們到了山下,衛鞅早已在那兒等着了,就把他們迎到會場裡。公子卬一見衛鞅,非常喜歡。他想:「只要拿出真誠的心來,大伙兒商量,什麼紛爭都能夠免除,何必動刀動槍地傷了和氣吶?」他是東道主,當時就擺上酒席,先敬衛鞅三杯。衛鞅叫兩個手下的人回敬公子卬。那兩個手下的人,一個叫烏獲,一個叫任鄙,是秦國最出名的勇士。他們正在敬酒的時候,忽然聽見咚咚的鼓聲好像打雷似地響得山都震動了。公子卬嚇得要死,問衛鞅:「怎麼打起鼓來了?難道您騙了我嗎?」衛鞅笑着說:「不敢!就這一回,請別見怪。」公子卬一見不對頭,就想跑,早給烏獲拿住了。任鄙指揮着左右把魏國的隨從也全拿住。衛鞅吩咐將士們把公子卬上了囚車,先送到秦國去。然後把魏國的隨從放了,請他們喝酒,又叫他們好好地跟着烏獲和任鄙上吳城去,大伙兒都有賞;要不然就得把腦袋留下。到了這步田地,他們就只好縮着脖子跟着人家走。
烏獲打扮成公子卬的模樣坐在車上。任鄙打扮成公子卬的底下人。他們到了吳城,叫魏國的士兵先去叫門。城上的士兵一見是自家人,開了城門,讓「公子卬」進去。烏獲和任鄙一進了城,殺散了守城的士兵。隨後,衛鞅帶着大隊人馬進了吳城,亂殺一陣。魏國人一聽到大將當了俘虜,哪兒還敢抵抗。他們扔了吳城,照直往東逃跑。嚇得魏惠王沒有主意了,只好打發使者上秦國兵營里去求和。他狠着心把西河的土地獻給秦國,講和了事。
西河是秦國的了。這一來,安邑這地方就太挨近秦國,只好遷都到大梁[就是河南省開封市],所以魏國也叫梁國,魏惠王也叫梁惠王。
評:西河之地一直是秦晉爭奪的焦點。在晉國乃至「三晉」強大的時候,秦國無法奪取河西,也就無法染指中原。到了秦孝公的時候,雖說用的是陰謀詭計,但商鞅終於為秦國奪取了這塊進軍中原的跳板。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主要還是改革政治經濟,但在那個時代最終最明顯的體現必然還是在軍事上取得的勝利。一般認為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始於孝公,而孝公能夠使秦國強大起來還是要歸功於商鞅變法;奪取西河也可以看做是一個標誌,是秦國開始宰割天下的標誌。
備註:
《東周列國故事》是200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在淮,以時間為軸縱向編寫,故事獨立成篇,分別講述不同的人物事件,用簡練通俗的語言將歷史事件變得生動鮮活,用畫龍點睛的插圖讓歷史人物變得觸手可及。將春秋戰國前後五百多年的歷史概貌清晰地展現在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