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學黨起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學黨起義,朝鮮稱甲午農民戰爭朝鮮語:갑오 농민 전쟁/甲午農民戰爭 Gabo Nongmin Jeonjaeng),韓國稱東學農民革命(朝鮮語:동학농민혁명/東學農民革命)、東學革命(朝鮮語:동학 혁명/東學革命 Donghak Hyeongmyeong)或東學農民運動(朝鮮語:동학 농민 운동/東學農民運動 Donghak Nongmin Undong),是19世紀下半葉在朝鮮發生的一次反對兩班貴族和日本等外國勢力的農民武裝起義運動,是中日甲午戰爭的導火線[1]

東學黨起義分為兩個部分,是朝鮮半島歷史上的一次以懲治貪官污吏,斥倭斥洋為目的的農民起義。第一次起義主要是反封建統治的鬥爭。1894年1月10日,東學南接派代表人物全琫准在全羅道古阜率領當地農民起義。起義軍攻克古阜後,大敗朝鮮朝廷派來鎮壓的官兵,起義隊伍不斷擴大,很快控制朝鮮南方三道,並最終攻下全羅道首府全州。此後,農民起義在朝鮮全國範圍內形成規模。朝鮮封建統治者一方面向清政府請求援兵,一方面與農民起義軍議和。雙方最終簽署《全州和約》,停火撤軍,並設立執綱所改革弊政。

第二次起義主要是反侵略的鬥爭。清朝援兵到達朝鮮後,蓄謀已久的日本藉機以保護使館和僑民安全為由向朝鮮增兵,最終導致中日甲午戰爭的爆發。為抵禦日本侵略,全琫准帶領農民軍北上再次起義。由於武器裝備落後,缺乏正規軍事訓練,農民起義軍在忠清道公州的戰役中失利,此後一蹶不振。全琫准後因叛徒出賣被捕,後被日本人和親日政府處死。

背景

朝鮮開港後,原本閉關鎖國的朝鮮遭到日本和歐美列強的侵略。清政府為維護自己在朝鮮的宗主國利益,也頻繁干涉朝鮮內政、外交,先後派兵鎮壓朝鮮國內的壬午兵變、甲申政變[2]。各國列強,尤其是日本在朝鮮大量搜刮財富,謀取經濟利益。腐朽的朝鮮封建統治階級面對內憂外患,依然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農民起義此起彼伏。:479-483:373-408

與此同時,以天主教為代表的西方文化(「西學」)衝擊着朝鮮傳統社會。1860年,慶州人崔濟愚經數年修道感悟,開創與西學相抗衡的「東學」。崔濟愚認為:「儒教拘於名節,未達玄妙;佛教入於寂滅,而絕倫常;道教悠悠自然,缺乏治平」,「古道衰弱,西教乘虛而入,因而國運危險。……西教是亡國家、滅百姓的邪教」。他聲稱:「天主突然降臨他的草堂,授以不死仙藥和咒文,命他代天主布教濟民」。

帶有反洋教、反侵略性質的東學倡導人人生來平等的思想,信徒眾多,勢力不斷擴大,引起朝鮮封建統治者的擔憂。由於東學也信奉天主,東學和天主教都被朝鮮朝廷視為邪教,遭到鎮壓。1864年4月15日,崔濟愚被慶尚道觀察使徐憲淳以左道惑民之罪處死。東學第二任教主崔時亨曾數次發起為教祖申冤、給東道教平反的請願與起義,但無果而終。不過在控訴申冤運動中,以「討倭斥夷」為旗幟的東學黨開始形成。1893年東學教解散後,朝鮮朝廷對東學教徒的鎮壓有增無減,最終導致東學黨起義的爆發。

視頻

東學黨起義 相關視頻

朝鮮東學黨起義,為何成為中日甲午之戰的大禍起源?
聖母瑪利亞 天主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