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山頭辦事處

東山頭辦事處隸屬於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位於孝感市南部,府河、淪河交匯處,東臨孝感市臨空經濟區,北與毛陳鎮隔河相望,西與朱湖農場接壤、南與武漢市東西湖區隔淪河為鄰,三面環水,107、316國道、京珠高速、礄孝高速穿境而過,國土面積21.4平方千米。界於東經113°56′至114°04′,北緯30°52′至30°57′之間。

2013年,東山頭辦事處轄6個行政村,2個社區,共1.02萬人。 [1]

2016年,東山頭辦事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1.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01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49.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3億元,財政總收入28.6億元,地方公共預算收入19.5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27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55元。

中文名稱: 東山頭辦事處

別 名: 東山頭

行政區類別: 辦事處

所屬地區: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

下轄地區: 6個行政村,2個社區

政府駐地: 東山頭街239號

電話區號: 0712

地理位置: 孝南區南部

面 積: 21.4平方千米

人 口: 1.02萬人(2013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鄂K

目錄

歷史沿革

東山頭辦事處原為東山頭原種場。

1949年9月至1950年9月隸屬孝感縣、龍宮區。

1950年9月至1953年7月隸屬孝感縣、東山區。

1953年7月至1959年5月隸屬孝感縣、龍店區、東山鄉。

1959年5月至1961年5月,由於1959年的府河改道,府河將東山頭與孝感陸地割裂開來,形成了一個四面環水的島狀陸地,從而成立了東山頭外貿良種場,下割群農、漁農、東山三個大隊,直接隸屬於湖北省。

1961年5月至1965年東山頭外貿良種場更名為東山頭原種場,隸屬孝感行署,下轄群農,漁農、東山三個大隊。

1965年至1971年3月,東山頭原種場由孝感行署移交孝感縣管轄,場下轄群農、漁農、東山三個大隊。

1971年4月至1975年2月,群農大隊更名為6大隊,東山大隊與漁農大隊合併為7大隊,觀音湖移民構成8大隊,隸屬孝感縣、龍店區東山人民公社。

1970年漢北河改道,自淪河出口東山頭船閘向東至三汊角、向北至涇南、再向西至竹子港與府河堤相接,圍墾築堤14450米,名為東風垸,圍墾面積17000餘畝。圍墾工程完成後,龍店區下轄各公社搬遷至東風垸6600餘人,分別構成了1、2、3、4、5等5個大隊,並於1973年單獨成立了東風垸人民公社。從此東山頭的人口格局和基礎單位基本成型。

1975年2月至1984年2月,東山人民公社的6、7、8大隊移交東風垸人民公社管轄,直屬孝感縣,下轄1至8個大隊,公社政府機關設在東山頭。

1984年2月孝感縣更名為孝感市。1984年至1987年9月,東風垸人民公社更名為東山頭原種場隸屬孝感市龍店區,下轄1至8個大隊。

1987年9月至2008年撤區並鄉,東山頭原種場直轄於孝感市(原孝感縣)。於1993年轄於孝感市(原孝感地區)孝南區,下轄八個村,即:淪河咀村、七里灘村、涇南村、楊家湖村、新河口村、大教堤村、東山頭村、竹子港村。

1993年8月,撤地建市,原縣級孝感市東山頭原種場改為孝南區東山頭原種場。

2007年3月孝感市孝南區東山頭原種場更名為孝感市孝南區東山頭辦事處。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山頭辦事處位於府、淪河交匯處,東與臨空經濟區隔河相望,西接朱湖農場,南鄰武漢市東西湖區,北鄰毛陳鎮,三面環水,107、316國道、京珠高速、礄孝高速穿境而過,國土面積21.4平方千米。界於東經113°56′至114°04′,北緯30°52′至30°57′之間,南北最大距為3.5千米,東西最大距為9千米。

地形地貌

東山頭辦事處地勢由西向東傾斜,東為東風垸、南為西麥垸,地勢平坦低洼,屬府河、淪河的衝擊平原,海拔高度約為24米,西部高度為崗嶺高地,平均高度約為海拔25米,最高處約為海拔33米。全場陸地面積為14.5平方千米。

氣候

東山頭辦事處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光照充足。

水文

東山頭辦事處水資源豐富,北有府河、南有淪河,均流經東山頭全境,兩河上游達漢江,在東山頭東南端交匯後直通長江。自然河兩條:二道河、新河。人造渠8000米,含大教湖、五七海在內的中小型湖泊4個。

自然災害

旱災

東山頭辦事處1987年—2008年先後出5次乾旱,多發生在秋冬季節,最長持續乾旱時間40天。最為嚴重的旱情出現在2000年,該年7月份幾乎滴雨未下,其嚴重程度百年不遇。

澇災

東山頭辦事處地外湖區的東山頭地形低洼,居府、淪河之岸,洪災害時有發生,1987年—2008年22年間,府淪河汛期水位超過警戒線的就有20年。汛期最長的年份為1998年,這年東山頭抗洪近3個月,全場投入千餘人日夜堅守,300餘名市直機關、工礦企業外援人員和千名地區駐軍投入抗洪搶險。府河最高水位出現在1996年7月17日,水位達海撥30.30米,比東風垸大堤高出近1米。淪河最高水位出現在1998年8月8日,水位達海撥29.82米。最急洪峰出現在2008年8月30日,一夜大雨造成府河水位急升,3個小時水位上升4米,造成大教湖潰口,22年間西麥垸潰口兩次,大教湖潰口三次。

其它災害

東山頭辦事處1987年—2008年最大雪出現在2008年1月,一夜的連續下雪,大地平均積雪達400毫米,最大風出現在2006年9月,風力達9級,造成多處居民房屋和圍牆倒塌。

自然資源

土壤資源

東山頭辦事處主要土屬第四世紀粘地黃粽壤。砂土型潮土,壤土型潮土,壤土型灰潮土,潮土田,爛泥田等。

植物資源

東山頭辦事處野生植物有蘆葦、泥蒿、蓮角、蓮藕、高苞、野菊、鳳尾草、夏枯草、蒲公英、小薊等。

動物資源

東山頭辦事處野生動物有天鵝、大雁、野鴨、雉雞、獾、黃鼬、水獺、野兔,鼠、蛇(魚類)、喜鵲、灰喜鵲、八哥等40餘種以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入侵物種龍蝦等。

行政區劃

2013年,東山頭辦事處轄淪河咀村、七里灘村、涇南村、楊家湖村、新河口村、竹子港村6個行政村,大教堤社區、東山頭社區2個社區,71個村民小組。辦事處駐東山頭街239號。

人口民族

2013年,東山頭辦事處共有2431戶,總人口1.02萬人。全年出生人數121人,出生率11.95‰,自然死亡率5.53‰,計內人數111人,計生率為91.74%,男孩人數63人,女孩人數58人,性別比108.62。漢族為主。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東山頭辦事處財政收入5530.4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37.7%;占目標任務的110.2%,其中:國稅收入2779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38.1%,地稅收入2751.4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37.4%,人均財政收入超過5000元,位列全區第一;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8.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80.4%;占目標任務的136.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9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80%;占目標任務的124.5%;開工建設投資過1000萬元的工業項目25個,全年招商引資項目8個,引資額10.2億元,

到位資金17億元,是目標任務的2.98倍;完成農業總產值2.08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5.3%,占目標任務的101.3%;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1126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13.2%;占目標任務的101.5%;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88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5.2%,占目標任務的68.8%,新增限上商貿企業3家;新增個體工商戶96戶,新增私營企業32家。

2016年,東山頭辦事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1.5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7.4%,固定資產投資301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7.1%,規上工業增加值49.4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3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0.8%,財政總收入28.6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6%,地方公共預算收入19.5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5.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27元、同比2015年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55元、同比2015年增長7.2%。所有鄉鎮財政收入過千萬元,其中6個鄉鎮過億元,毛陳鎮率先突破2億元。

第一產業

2013年,東山頭辦事處種植面積1.35萬畝左右,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豆類為主,棉花面積5500畝,棉籽總產量為1600噸。經濟作為除了棉花以外還有油菜、蓮藕、蔬菜、瓜果等。油菜種植面積為4600畝,總產量680噸。蓮藕種植面積為4300畝,總產量400噸。瓜類生產面積4000畝左右,年產量8000噸左右。

第二產業

2012年,東山頭工業園落戶企業106家,已投產45家,在建3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工業總產值達14億元。產業發展已聚集人口8000多人。

孝南區東山頭工業園於2009年11月正式啟動,2012年納入湖北省重點項目,總投資達100億元,預計2016年底全部建成。建成後,年產值可達180億元以上,年可創稅5.8億元,可新增就業崗位達2.5萬多個。

2013年,東山頭工業園落戶工業企業達到114家,新增投產企業14家,累計達到71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累計達到24家,園區在建企業達到16家。

2014年,東山頭工業園落戶工業企業66家,加上華中創新產業園招商引進的85家工業企業,共有工業企業151家,其中投產3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9家。2014年,全處共完成財政收入7031萬元,固定資產投資30.7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24.79億元。

第三產業

2012年,東山頭辦事處完成工商稅收4015萬元,新增個體工商戶626戶。

2013年,東山頭辦事處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88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5.2%,占目標任務的68.8%,工商稅收4236萬元,新增限上商貿企業3家;新增個體工商戶96戶。

社會事業

基礎建設

2013年,東山頭辦事處村、組優先電視通訊網絡廣播覆蓋率100%,有線電視覆蓋率100%,數字電視入戶率93.2%;手機、電話覆蓋率100%,架設電話723部,入戶率52.09%;寬帶覆蓋率100%,寬帶入戶率78.3%。

完成還建房一期120戶搬遷入住,二期五棟3萬平米還建樓建設;完成東山頭城市新社區A片區一期6萬平方米12棟6+1多層住宅樓建設,啟動了片區工程建設。以集鎮、107國道沿線、大教堤社區、東山頭社區、工業園區為重點開展整治工作,處村兩級投入資金221.8萬元(其中基礎設施180萬元,環衛及清運、工具等41.8萬元),聘請長年保潔員24名,修建垃圾池69座,配備保潔車16輛。

2014年,東山頭辦事處依託工業園的建設,投資400萬元,啟動了占地37畝,集娛樂健身、休閒廣場、綠化景觀於一體的文體公園的建設。投資980萬元,新建橋西、五七海、大塘角、橋南四個泵站,完成了東風垸、西麥垸等老泵站的更新改造工程,爭取項目資金1200萬元,按三級堤防標準,對3千米險段進行防洪治理。投資2000餘萬元,實施了淪河大道西段及東山二路高壓走廊15餘萬平方米綠化和人行道的改造工程。於2014年1月實現將4路公交由毛陳鎮延伸至東山頭,在孝南鄉鎮第一個實現了將班線車改為公交公營。

2015年,東山頭辦事處投資3萬餘元對丁家灣供水主管網進行更換,保障灣內200餘戶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完成民生工程累計投資2億餘元。

社會保障

2013年,東山頭辦事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100%,政策範圍內補償率為78%;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續保率達到100%;城鎮低保對象47戶、106人,年發放保證30.3萬元,農村低保對象324戶、633人,年發放保證金80.7萬元;農村五保對象自願供養率達到100%,五保對象36人,其中分散供養25人,年發放生活補助款65000元,集中供養11人,年發放生活補助39600元;大病救助135人,救助金147587元,臨時救助62人,救助金49700元;轉移農村勞動力828人;全年發放三補資金154.91萬元,落實「兩免一補」資金1.35萬元;發放農機補貼資金近2.43萬元,兌現水稻保險資金3.4萬元。

2016年,東山頭辦事處全年民生類支出32.6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8.6%。整合各類資金5000餘萬元,推進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和兜底保障扶貧,完成了18個村、6044人的年度脫貧任務。新增城鎮就業12020人、困難人員再就業1341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421人,「五保」和城鄉低保應保盡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併軌運行。783戶受災倒房戶全部搬入新居,1534戶受損房屋全部修繕,158家受災企業全部恢復生產。建成保障性住房4628套,改造農村危房299戶。

平安建設

2016年,東山頭辦事處城鄉視頻監控、村(社區)網格化管理和小區物業管理實現全覆蓋,實現命案全破、城區無傳銷、308個內部單位和62個小區「零發案」,全年350天無搶劫、334天無搶奪,刑事發案率處於全省最低水平,群眾「一感兩度兩率」居全市第一。

文化

2012年,東山頭辦事處建成農家書屋4家,群眾體育活動場所2處,免費送電影下鄉30多場次。

教育

2012年,東山頭辦事處有1所小學,1所初中。

2013年,東山頭辦事處有1所綜合中學,1所幼兒園,入學率為100%,教職工人數48人,學校占地面積19270平方米,固定資產400餘萬元。

2014年,東山頭辦事處與區教育局簽訂聯合建校協議,籌資3000萬元新建了1所集幼兒園、小學、中學於一體的規範化學校。

2016年,東山頭辦事新改擴建學校12所、幼兒園14所。

衛生

2013年,東山頭辦事處有1所衛生院,醫務人員22人,衛生點8個,衛生點醫務人員14人。

2015年12月29日,東山頭衛生院項目開工奠基。新建衛生院位於東山四路以東、規劃六路以南、東山頭街以西、東淪路以北,規劃占地面積15畝,總建築面積9650平米,建成後設置病床數70餘張,預計2016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2016年,東山頭辦事新建東山頭衛生院和30個村標準化衛生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