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岸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岸鎮隸屬於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地處高州市北部,東鄰長坡鎮、南連曹江鎮、西接大井鎮潭頭鎮,北至平山鎮深鎮鎮, 行政區域面積260.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東岸鎮戶籍人口為98766人。

1950年,設區,先後稱七區、十七區、東岸區。1983年,東岸公社改東岸區。1987年,撤區改東岸鎮。 截至2021年10月,東岸鎮轄2個社區、2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東岸社區東山路55號。

2019年,東岸鎮有工業企業12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1]

歷史沿革

1950年,設區,先後稱七區、十七區、東岸區。

1957年,置東岸鄉。

1958年,設東岸公社。

1983年,東岸公社改東岸區。

1987年,撤區改東岸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東岸鎮轄2個社區、27個行政村:東岸、大潮、岑山、旺村坡、東坡、大潮、河朗、橫山、甘川、才口、鄭村、麥坑、大雙、雙利、六雲、禮垌、仙坑、六修、平坑、甘汁、射塘、石古垌、良村、談朋、竹朗、石陂、旺坑、大簡、仙坑。

截至2021年10月,東岸鎮轄2個社區、27個行政村:東岸社區、大潮社區、石古垌村、良村村、竹朗村、石陂村、才口村、橫山村、談朋村、大簡村、旺村坡村、甘川村、岑山村、東坡村、鄭村村、旺坑村、河朗坡村、大雙村、麥坑村、雙利村、方垌村、甘汁村、射塘村、大潮村、平坑村、仙坑村、六雲村、禮垌村、六修村, 鎮人民政府駐東岸社區東山路55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岸鎮地處高州市北部,東鄰長坡鎮、南連曹江鎮、西接大井鎮、潭頭鎮,北至平山鎮、深鎮鎮, 行政區域面積260.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東岸鎮屬丘陵廣谷地形。平地面積也較充足。

自然災害

東岸鎮主要有洪澇、颱風、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人口

2011年末,東岸鎮常住人口90537人,其中戶籍人口8.5萬。2011年,戶籍人口出生率11.25‰,人口自然增長率6‰。

2017年末,東岸鎮常住人口為78733人。

截至2019年末,東岸鎮戶籍人口為98766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東岸鎮共創稅收516.3萬元,比上年增長122萬元。

2019年,東岸鎮有工業企業12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農業

2011年末,東岸鎮農作物種植面積達到79712畝,水果種植面積106757畝,其中香蕉35470畝,荔枝28447畝,龍眼14105畝。新發展存欄量1萬對以上的養鴿專業戶22戶,存欄量1萬隻以上的養雞專業戶18戶,存欄量1.5萬隻以上的蛋雞專業戶5戶。生豬飼養量達100頭以上的養豬專業戶100多戶。2011年,農業總產值8.3億元,比上年增長8%。

工業

東岸鎮有岑山、東坡、旺村坡和大潮花崗岩板材四大工業園區。2011年,工業總產值4.2億元,比上年增長9%。2011年末,工業企業203家,其中投資過百萬的有4家。從事加工業從業人員達1.5萬人。

商業

2011年末,東岸鎮有工商業戶800多家。[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東岸鎮有幼兒園33所,在園幼兒1400人,專任教師54人;小學25所,在校生4120人,專任教師245人;初中3所,在校生4320人,專任教師285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東岸鎮有鎮文化中心1個,藏書15000冊;村文化活動中心29個。文化社團1個。農家書屋29個,面積均在20平方米以上,藏書均超過2500冊。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3600戶,傳輸網絡覆蓋率99%。

2011年末,東岸鎮有公益籃球場40個,群眾體育組織17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東岸鎮有鄉鎮衛生院2個,村衛生站35個。專業衛生人員506名,其中執業醫師120人,執業助理醫師23人,註冊護士56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3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東岸鎮有核定低保對象3189人,五保戶536人,發放三級救助金145萬元,五保供養費60萬元。敬老院2家。國家撫恤、補助種類優質對象325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東岸鎮有郵政網點2個,征訂報紙1.3萬份、期刊0.6萬冊。固定電話用戶0.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0.2萬戶;互聯網用戶0.15萬戶。[5]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東岸鎮有自來水廠1座。

供電

2011年末,東岸鎮有220千伏變電站1座。

交通運輸

東岸鎮境內有大潮東岸至大井高州線、東岸雙利高州線、東岸麥坑至長坡線、東岸才口橫山信宜線、包茂高速出入口、珠三角長途客運線。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東岸鎮因鎮人民政府駐東岸社區而得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