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晉北伐傳承百年的火種:從乞活軍到劉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乞活軍

來自網絡的圖片

東晉北伐傳承百年的火種:從乞活軍到劉裕(一)火種的起源——乞活軍按照史學家的觀點,公元311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的那一天,東晉算是建立了。但是,如果想要從大局上縱觀整個東晉風雲,我們的視角還要再向前延伸幾十年。[1]

故事的主角是一群流民。中國曆朝歷代都不缺乏流民,因為天災因為人禍,本來勤懇踏實的平民百姓失去了田地失去了家園,為了活下去,只好輾轉,流落他鄉,沒有工作,沒有居所,也就成了流民。

若是太平年間,朝廷見流民失所,會撥下救濟錢款,賑災口糧,也許會有貪官在此中做些文章,但終究還是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的。

可是,那個時候的西晉情況實在太糟糕了。

連續數年的饑荒,北方民不聊生,只好流浪;恰逢賈南風挑起八王之亂,處處都是戰場;而後五胡亂華,國家空前混亂,皇族自保不暇,對於流民哪裡會有半分救助。

北方胡人大舉南下,一路殺燒搶掠,死傷無數。朝廷不作為,他們舉步維艱。胡人又嗜血,他們退無可退。沒有了救濟糧,大量的難民又餓又乏,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無奈的等待着死亡一點點靠近。也不知是什麼人說出了,類似於:等是死,搶也是死,為什麼不搶了衙門,做個飽死鬼的話!

這群恐懼的人們終於看到了一絲活下去的曙光,那就干吧!這群流離失所的可憐人瘋狂的沖向府衙,沖向糧庫,他們想活着。

府衙的官兵未必有勇氣在戰場上與胡人一決生死,但是,在手無寸鐵的難民面前,他們還是很有信心的。面對難民的搶奪,他們自然不會手軟,這些可憐的難民,抵不過有組織有紀律的官兵,死傷了許多。

後來,陸陸續續出了幾個有領導才能的人物:我們流民的數量極其龐大,如果我們整合起來,武裝自己,這些孬種的官兵還敢囂張?

於是,難民們被有序的組織起來,成為了一支武裝力量,他們再也不怕朝廷的壓制,他們再也不怕胡人的砍殺,他們可以堂堂正正挺直腰杆做人了。

亂世,終究還是要靠武力活下去的了!

有了編制,也是時候給自己的隊伍取個名字吧,總不能一直叫難民軍吧!雖然這支流民團體中也有一定的北方沒落士族,整體文化程度不高,多麼威風凜凜,多麼暗藏內涵的名號也沒什麼必要了。

那就直白一點,叫乞活軍!

人之一生,或王侯將相,或市井山民,都是為了活着。但乞活二字,道出了多少心酸,連活着都要乞求,這個世道究竟慘烈到什麼程度。

這支軍隊作戰不是為了什麼封侯拜將,不是為了守疆衛土,他們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即便像狗一樣,也要活下去,這是人類的本能,也是他們在這個亂世唯一的奢求。

對於乞活軍來說,輸就是死,贏才能活,這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一個是非題,要麼生要麼死,沒有第三種可能,所以可以預見他們的戰鬥力。

他們或拿着鋤頭,或舞着木棍,或用着木箭,或舉着板凳,這些本來是他們用來謀生的工具,現在依舊用他們乞活,可是,卻悲涼了許多,因為這裡畢竟是戰場啊。

他們用着最為廉價最為脆弱的武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一點點的前進,廝殺。

他們不會退,因為前進即便是死,總會有親人可以活下去,而退只不過是等死,和親人們一起等死?

他們不會怕,因為是乞活,即便沒有活下去,只是乞討沒有成功,有關係嗎?

就是這群走在生死邊緣的流民,團結在了一起,用求生的意志,無視生死的勇氣,硬是在那個煉獄般的亂世,撕開了一道活下去的通路,雖然是那麼艱辛,那麼無奈,又那麼淒涼。

漸漸地,這支軍隊不斷地強大起來,最後成了一支不容小覷的武裝力量。如果說,一開始,他們對抗朝廷,只是為了求活。如今有了自己的根據地,有了基礎,他們的目標就轉變了,他們開始對付胡人。是這群北方的豺狼踏碎了自己的家園,屠殺了自己的同胞,攪亂了整個天下,也是時候讓他們得到應有的報應。不,要讓他們百倍,千倍的奉還。

可以說,西晉末年,對抗羯族趙國的主力就是這支乞活軍

不管乞活軍戰鬥力如何強大,但畢竟還是民間組織,沒有明確的軍事方向,沒有完整的戰爭規劃,且分流成了好幾個團體,無法集中戰力。雖然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對抗胡人,但是想要依靠他們將五胡之人徹底趕回北方,也不太現實!

因為此時五胡之中確實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

石勒慕容恪……

再後來,乞活軍和朝廷正規軍慢慢融合,這個名號也就漸漸地退出了

歷史舞台。可是他們的印記還在流傳!

304年,一個叫做李雄的氐人在成都建國,國號成漢,而他背後的支撐就是乞活軍。

350年,有一個叫做冉閔的漢人,在鄴城建國,其父冉瞻就是乞活軍的統領。

從建軍的初衷來看,乞活軍是成功了,還是轟轟烈烈的成功,他們改變了整個天下的格局,間接影響了之後一百年的歷史。

但是,在對抗胡族的角度,他們確實沒有打退外敵,甚至還成為了一些胡族建國的基礎。

但是,他們是那個黑暗時期的一道火光,雖然很微弱,整個民族的戰意被緩緩點燃。

看到這道火光的是一個叫做阻逖的年輕人!

(二)東晉北伐的開端——祖逖

祖逖雖不是豪門世家,但是祖姓在當地也算是大姓。少年祖逖性格豪爽,生性豁達,輕財重義,再加上博通古今,見識不凡。家中長者,鄉間族人都極其看重他!

24歲時,祖逖被推舉為孝廉,朝廷多次徵召他為官,都被拒絕了。後來,他出任了司州主薄。在這裡他遇到了一個知己,兩人一起將乞活軍點起的火種燃燒起來,這個朋友叫做劉琨。

兩人都是英雄少年,且才識見識都屬上流,因此甚為投機。一日,天剛亮,聽得公雞打鳴聲,祖逖對劉琨說到,人們都覺得雞鳴之聲十分心煩,我卻覺得這是提醒我們,更加努力。

從此之後,每當聽得雞叫聲,兩人便起床練習武藝,閱覽書籍,這就是聞雞起舞的典故!

那時天下尚未大亂,祖逖便對劉琨說,不久,定然四方豪傑奮起,我們恐怕要離開中原躲避戰亂。

沒多久,八王之亂終於爆發了。國家內戰祖逖雖然十分痛恨,但也無能為力。311年洛陽淪陷,百姓流離失所,祖逖便護送家人自己鄉鄰一百多家南下。一路之上,祖逖處處為他人找想,幫助老弱,協同青壯,對於貧苦的鄉親他都給予物質救助。遇到強盜土匪,祖逖也是聚積年輕人,極力反抗,所以這一路倒是極其安全。同行之人欽服祖逖,紛紛推舉他為行主!

永嘉之亂後,琅琊王司馬睿在王導的建議下,鎮守建康。此時北方大亂,南方就是司馬睿的天下。司馬睿聽說了祖逖的故事,封他為徐州刺史。在此亂世,祖逖不再退讓,義不容辭,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為國家做點什麼。

很快,他卻發現,司馬睿好像不這麼想,或者說司馬睿最為倚重的王導王敦為首的世家大族不這麼想。他們現在只是希望南方不被胡人攻下,至於救援北方,真沒這個必要。

祖逖向司馬睿說明了北伐的重要性,他認為,胡人剛入中原,根基未深,朝中還有大量士兵在北方大地,只需要南北聯合,洛陽定能收復。

司馬睿支支吾吾只是敷衍,最後說道,我給你一千人的糧食和衣物,至於,人馬你自己籌集吧!

就這樣,東晉北伐的源頭,祖逖一個人上路了。一個人,孤零零的,沒有朝廷的支持,一個人北伐。可笑的是,往後數代北伐的將領看起來都是那麼孤單。

沒有人覺得祖逖的北伐會有怎樣的成效。司馬睿不相信,王敦不相信,就連王導也不相信。此時的他們已經想好了放棄中原,取而代之的計劃。對他們來說,南方,足夠自己和家族之人富貴安寧,這樣就夠了!這些,祖逖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他應該也會去吧!

因為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

祖逖自己招募兵士,訓練士卒,籌備糧草,馴養戰馬,一切的一切他都是從無到有一點點做起來的

祖逖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將軍,在他多年的苦心經營之下,數次擊敗趙國,收復黃河以南的廣袤地區。那位奴隸出身最終成長為一代王者的石勒也震懾於祖逖的軍隊,主動向祖逖示好,不敢再南下半步。正是因為祖逖在前線扛住了所有壓力,王導才可以在江南幫助司馬睿穩住南方世族,最終一步步走向九五至尊。

要不然,石勒的戰馬早就把戰爭帶去了南方!

東晉建立之後,司馬睿還是沒有援助過孤身一人的祖逖。更過分的是任命一個叫做戴淵的文臣總督六州軍事,取代祖逖。

祖逖長嘆一聲,無話可說。一個人在外北伐征戰十年,如今的軍隊領地都是無數次生死之間的戰爭中許許多多的將士用生命換來的!如今朝廷要把這裡的一切收回,就是一紙詔書;當初懇求幫忙的時候,你們這群大人物在做什麼?

如果派一個有遠見的將軍來此,祖逖也是欣然願意將自己這麼多年苦心經營的成果拱手相讓,如今派遣了這麼一個人,只會壞事而已。

同時,祖逖也一直關注朝廷內部之事,他很擔心王敦可能會引發內亂,到時候北伐大業恐怕就付之流水了。

話雖如此,但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況只是空降了一個上司而已,祖逖不甘地接受了朝廷的旨意。可是,憂國憂民的祖逖終於憂憤成疾,沒有了當年的豪情!

同年九月,妖星見於豫州之分。祖逖仰天望星,久久不語,最後終於有氣無力的說道,我剛掃平河北,上天便要取我性命,真是不保佑國家啊!

祖逖就這樣死去了,幸運的是那道火光依舊還在,而且越發的光亮。接過這道火光的是一個叫做庾亮的世家子弟!

(三)不忘初心不賣的盧——庾亮

說起東晉,王導是個永遠也繞不開的人。是他勸諫司馬睿南下鎮守建康,是他鎮之以靜,群情自安,可以說,東晉能夠建國,全是他一人之功,司馬睿只是占了司馬二字的光。

但不得不說,王導組建東晉的最初目的也不是為了什麼固存國本,再圖恢復。他只是想要建立一個可以讓王氏一族掌控的國家。他也確實做到了,所以所謂的北伐,所謂的收復中原,他根本不會理會。這也是為什麼,以他的慧眼會對祖逖這樣天生的將軍沒有過多的支持,反而有着幾分防備。

祖逖這樣耿直的個性加上十年戰功確實動搖了這些世家大族的地位。王導讓戴淵取代祖逖,也是出於這方面考慮,間接使得東晉北伐第一人含恨而終。

平心而論,庾亮這個人無論是聲望,功績,才識,遠見沒有一樣比得上王導,可是他有一樣卻是王導沒有的,或者說掌控着家族命運之後王導丟失了的。

庾亮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家在北方。

庾亮此人少年時便以嚴厲認真出名。晉元帝司馬睿聽說會稽有這樣一位名士,便召來覲見。司馬睿很喜歡這個言談一板一眼的年輕人,賜其官職,更是將庾亮妹妹選為太子妃。司馬睿駕崩後,朝中大權完全在王導王敦手中。庾亮此人不懂婉轉之道,說話直來直去,藏不住對於王家權壓帝王的反感。王導還好,這個向來以名士自居的長者就算有什麼不滿也不會自己有所動作。王敦可不是這樣,處處打擊報復,庾亮也沒去請求皇帝妹夫的幫助,他不想給這個無權無勢近乎傀儡的皇帝添麻煩,退官還鄉。

之後的王敦之亂,功勞最大的自然是溫嶠陶侃,不過,庾亮在此次平亂之中也是頗有建樹。325年,幾乎夾雜在各大家族中,忐忑一生的晉明帝走到了人生盡頭。其子繼位,是為晉成帝。這個六歲的小皇帝哪裡懂得朝中大事?自然是由太后娘娘協同,庾太后事情不管大小都詢問自己的兄長,庾亮。

庾亮作為外戚,又是顧命大臣,他沒有因為這些權勢謀求家族利益,他要把王導這些年攪動出來的爛攤子稍微清理一下。

庾亮知道王導當年建國時的方陣只有兩個字,懷柔。換句簡單的話,就是,你們這些世家大族只要認可我們的皇帝,什麼要求我都給你。要官給官,要錢給錢,要地給地。

這一舉動確實使得南方大族支持,可是也無形中默認掩護了他們的過分行為,朝中那些人一個個都囂張的不行,毫無規矩可言。

庾亮的治國方陣依舊還是兩個字,法制!一切都按法律規定去辦,守法,市井小民朝廷也會保護你的利益,違法,王公大臣朝廷一樣辦你。

庾亮雷厲風行,一時之間整頓朝野,無疑得罪了許多人。

他向來懷疑蘇峻,就下旨奪其兵權。這下可惹火了這個朝外將軍。

另外,當年明帝留下的遺詔中沒有提到半點蘇峻功勞,蘇峻以為是庾亮強行刪去,新仇舊恨加在一起,蘇峻終於反了。

當然最後朝廷依靠的還是陶侃,溫嶠,真不敢想象沒有這兩位將軍快速平定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北方的胡人會對南方有着怎樣的攻勢。

戰亂平定之後,庾亮將蘇峻之亂的責任一個人扛了起來,在朝堂之上堅決辭官返鄉。朝中大臣紛紛挽留,勸阻。庾亮最後才放棄了這個念頭,但有個條件,鎮守外鎮。他要自己的身軀,擋在所有人的最前面,對抗入侵的外敵,這樣他才能心安。

沒多久,朝中又有戰亂,這一次,庾亮又出現在所有人的前面,出兵鎮壓。戰亂平定後,陶侃嘉賞,庾亮堅決不接受,回城繼續鎮守。

等到陶侃,這個數次將東晉從戰亂漩渦中拉出來的將軍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他毫無猶豫的將所有的一切交給庾亮。因為他覺得這個三朝老臣身上有着自己和溫嶠沒有的認真!

這一次,庾亮掌握了朝中的軍政大權。他沒有像之前的王導一樣,把資源向家族全部傾斜,也沒有像後來的桓溫一樣,踐行自己的野心欲望。

他只是默默的把目光轉向遙遠的北方,那是祖先們曾經的地方啊!

終於,庾亮拾起了祖逖留在黃河邊的火把,他要北伐!

庾亮行事雖然果斷,但卻不代表他是一個衝動的人。他知道,北伐之事任重道遠且極其艱難,非一朝一夕之功。建議將十萬兵馬轉移到石城,為北伐做好準備。

太常蔡謨認為後趙國力強盛,不可強攻,只能依據長江天險,防守才是最佳。朝中之人大多附和蔡謨,又說近年來多次內亂,物資不足,難以支撐戰事。

蔡謨的擔心,庾亮又何嘗不知道。

可是,

不為陛下掃清外敵是為不忠;

不為先人取回舊地,是為不孝;

不顧中原百姓生死安危,是為不仁;

不為天下人先,是為不義。

庾亮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多麼了不起的人,但是作為一個讀書人,孔夫子門徒,不敢說治國平天下,但是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事情庾亮是萬萬做不到的。

即使殺身成仁,有些事總是要做的!

可是,朝廷不是他一個人說的算,面對壓倒性的反對,庾亮長嘆一聲也無能為力。

當然,南人也不個個都是如此『穩健』,一個叫做陳光的將軍上書攻打後趙,庾亮很是贊同,又被蔡謨壓下。

庾亮不死心,沒過多久,再次上書移兵石城,可惜,還是遭到了否決!

等到他收拾好沮喪的心再次準備計劃時,後趙已經進攻了!

關於此次作戰的過程不想多說什麼,倉皇應戰已是落了下風,又有一隻隊伍與蜀地的成漢作戰,兵力不集中,所以損兵折將失地也就沒那麼太驚訝!就連庾亮最為重視的石城差點就被趙軍攻陷,若不是其弟庾翼成功送去糧草,定然是保不住的!

我們無法想象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面臨如此失敗是怎樣的心酸與無力。

庾亮出身世家,年少成名,帝王賞識,名士交好。其妹更是太子妃,再是皇后,及至太后,他如果遇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得糊塗,在整個南朝他有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

可是他偏不,他見王導不思中原舊地,他便瞧不起他;他見王敦狼子野心要構建自己的王氏帝國,他便不待見他。所以他悲哀無奈,辭官還鄉。

後來,他終於擁有了極高的權利,他反而捨棄了建康這個溫柔鄉,鎮守外鎮。他是真的想為天下百姓做點什麼,日後九泉之下對列祖列宗有個交代。

所以他的晚年就是準備北伐的晚年。可是,他還是太小看了安逸是多麼可怕的力量。

不支持不理解不解決。徹底把他北伐大業無限制擱置,以至於後趙的進攻讓整個南朝亂了方寸,大敗!

隨着這場戰敗,庾亮也追隨祖逖的腳步而去。

庾亮接過祖逖的火把,雖然沒有用他點亮世界,但至少也是貢獻了燭火,他難道不算個英雄嗎?

庾亮去世後,他的兄弟庾翼接替了他的位置,鎮守武昌。當然,一同傳承下來的,還有北伐的火種!

(四)仁德揚名卻難違天命——庾翼


庾翼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他因守住石城有功,被封為侯。他在鎮守武昌時,治軍嚴明,德行遠播,沒過幾年,地方富足,百姓安家,人人擁戴。就連黃河以南後趙的軍民也是欽服庾翼為人,南下投降。

庾翼覺得時機成熟了,暗中聯繫尚未建國的燕王慕容皝,涼州張駿,準備大舉北伐!

朝中那些世族大臣此時也再也拿不出反對的理由,準備好好謀劃收復中原的事情。

不巧的是,此時桓宣兵敗,被貶職,憂憤而死。桓宣是庾翼最為看重的北伐大將,此人更是被稱為祖逖之後,鎮守北方功勞第一人。沒有了他,北伐難度又加大了許多。

屋漏偏逢連夜雨,成帝駕崩了!新帝繼位,代表了新一輪的權利洗牌。南人習慣了爭權奪勢,所以,在這段時間所有的計劃都被擱淺了,當然也包括北伐!

朝廷安頓後,庾翼依舊積極籌備北伐事宜,糧草,馬匹,刀槍,兵源,等等!

庾翼又倒在了北伐之前,庾翼一死,北伐大業也被迫終止了!

庾亮庾翼兩兄弟接過了劉琨祖逖從乞活軍那裡傳承的火種,而下一個舉起火把的將軍就是桓溫!

(五)一個人的北伐——桓溫


關於桓溫的故事前面已經用了許多筆墨,在此也不多贅述了。

他少年身負血仇,隱忍不發,終於報仇。而後娶得公主,進而開始將軍之路。庾亮庾翼兩兄弟相繼離世後,朝廷火上澆油,為了削弱庾氏一族,將庾家多年經營的荊州交給了桓溫,桓溫開始了自己的輝煌。

入荊州第一戰,便滅了幾十年的蜀地成漢國,一朝天下無人不知。桓溫一生只有兩個偶像!

一個是平定王敦之亂的溫嶠,他的名便是溫嶠的姓,另一個則是與祖逖一起率先舉起北伐火種的劉琨。據說桓溫有一次遇見了曾經照顧過劉琨的老婦人,老婦人只是說了一句,你好像劉郎。桓溫就開心的不行!

所以,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從庾氏兄弟手中接過那根火把了!

桓溫確實有實力!

第一次北伐,將苻秦打的人仰馬翻,險些滅國;

第二次北伐,收復舊都洛陽,修建宗廟;

第三次北伐,慕容恪打下的燕家江山,也是到了生死一刻!

可以說,是桓溫用一己之力把北伐的火種徹徹底底的放大,讓每個漢人知道,北伐,不是不可以!

可是,桓溫還是失敗了。他只有一個人,朝堂之上人人畏懼他,他在外拼殺,攻城略地,沒人支持沒人慰問沒人協助!

桓溫北伐的兩次失敗都是因為糧草不足,不得已敗了!要是真的同心同德,第一次北伐,秦國就沒有;第三次北伐,燕國就滅國了。

敗了就是敗了,桓溫總算是用火把點亮了半個天下,將他意志傳承下去的則是謝安!

(六)一生制衡幾近聖人——謝安


晉之一朝,唯謝安一人而已矣!

謝安此人看事做事都以大局為重,他的一生就是制衡的一生。

青年時,擔心族人權勢太大,惹怒朝廷,滿腹才情甘於隱居東山;

中年時,擔心家道中落子孫艱苦,毅然決然東山再起;

在朝中,為桓溫周璇,極力減少眾人對桓溫的仇視;

在桓溫處,為朝廷謀劃,一直牽制安撫桓溫;

等到他掌控朝中局勢,他不拉攏得勢的豪門,也不壓迫失勢的世家,如桓氏,庾氏!反而盡力去幫助他們!

謝安的目的很明確,漢人終究是要北伐的!謝安知道自己不是白起吳起那樣可以影響整個亂世的將軍,但是自己可以是商鞅李悝這樣的良相,給將軍們一個可以無後顧之憂穩定堅固的朝廷!

自古無,無良相在朝,而大將軍能建功立業者!

所以,謝安從始至終的每一步制衡就是為了讓朝廷可以穩定團結,等到時機成熟了,可以形成一個整體,一起對抗北方!

就像千餘年前,在那個叫做長平的古戰場上,秦國王相將兵民做的那樣。

這是祖逖劉琨庾亮庾翼桓溫幾代人數十年無數次的功虧一簣總結出來的教訓!

謝安確實做到了。當他覺得一切都差不多時候,他毫不猶豫把先人的意志交給了別人! 這個別人就是他的侄子,東晉最閃亮的將星,謝玄!

(七)一支軍隊一場戰爭——謝玄


謝玄是一個規矩人,規規矩矩!做事按部就班,合乎禮教,比起晉之一朝動不動雪夜訪戴,動不動方外司馬,他要規矩太多!

戰場上,身負國家存亡的將軍本來就應該講規矩!

其實,作為將軍,謝玄的履歷算不上驚艷。他二十幾歲出仕,只能說中規中矩,之後的十幾年雖然名聲在外,確實沒有多麼了不起的戰功。直到三十五歲那年建立了,北府軍,這註定他將躋身白起霍去病這些名將之列!

北府軍中的兵大多是從北方逃難來的流民。北方的流民,那不就是和當年的乞活軍一樣嘛!

北伐的種子本來就來自於近百年前的那些北方流民,如今經祖逖劉琨傳給庾亮庾翼傳給桓溫傳給謝安傳給謝玄,又重新回到了北方流民身上!

這樣的火種總要釋放他們的光和日,因為他們找到了自己的根!

378年,北府軍初登場,多少胡人死邊疆,世人把名揚!

五年後,淝水畔,刀槍寒,百萬大軍,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不足萬人還!

而後謝玄乘勝追擊,先後收復兗州,青州,司州,冀州,平定河北,這是祖逖畢生想要收復的地方!

火種已經越來越亮,波及的範圍越來越廣!

隨着謝安謝玄相繼離世,好不容易異常團結的東晉朝堂又開始內亂了!

司馬道子亂權,桓玄起兵,孫恩之亂!

往後的幾十年,晉國再也沒有安定過!淝水之戰後,北方大亂,群雄四起,這本是東晉統一天下的大好時機,可惜,又被自己人錯過了!

謝玄的北伐沒有成功,火種依舊還在!

這一次接過的人不再是庾桓謝這樣的世家中人,而是一個叫做劉裕的寒門子弟!

(八)踏破世家門第的寒門帝王——劉裕


劉裕的一生是極具傳奇性!他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會打仗的開國皇帝,雖然劉秀並不比他差!北宋時著名的愛國將領辛棄疾對劉裕更是推崇備至!

劉裕出身寒門,少時家境清苦,他便在市集上販賣草鞋維持生計。和數百年前的那個同姓草莽英雄經歷有些相似!

公元383年,淝水之畔的那一戰,八萬北府兵,大破百萬胡軍,舉國震驚,世人驚喜!那一年,劉裕20歲,正是一個人一生最為熱血最為衝動的年紀!

回到家中,他丟掉了草蓆。扔掉了草鞋,捲起全部行囊,走向軍營,他也想在戰場上殺敵立功,守家衛國,就像祖逖桓溫那樣!

只能說,劉裕的沙場生涯並不順利。隨着謝安謝玄相繼去世,朝廷的北伐腳步也慢慢停了下來,沒有了大規模的征戰,自然難以升遷,劉裕便在北府軍的最底層默默奮鬥!

軍中無大事,朝廷卻是熱鬧的很!

皇族司馬道子掌權,為了將所有權利集中回司馬氏手中,開始對王謝桓庾等豪門做文章!這些世家數百年的積澱又豈會如此束手就擒,所以在這之後的二十年裡,明爭暗鬥,一片烏煙瘴氣!

朝廷如此黑暗,百姓又豈會好過,民心所背,內亂也就不遠了!

399年,一個叫做孫恩的三吳人帶着百餘人的隊伍從海中上岸,一轉眼,四方百姓擁戴支持,竟有了數十萬之眾。史稱孫恩之亂!

這場叛亂的主角本該是謝琰劉牢之這兩位北府兵最高統帥!可是在戰爭的最後,以一人之力擋住了數百倍己方兵力的劉裕,成功得到了了所有人的注意!被封為建武將軍,劉裕最後更是將孫恩逼死在海中!

孫恩之亂後,國家兵力空前空虛!桓溫之子桓玄率領兵馬順流而下,直接斬殺司馬道子,朝中大權再次回到桓氏為首的世家大族手中,也為這近二十年的爭權畫上了句號!

兩年後,桓玄覺得時機成熟,挾持皇帝,篡位登基,國號,大楚!

此時劉牢之也已經被殺,普天之下,能夠平定這樣叛亂的只有劉裕一人!

劉裕出手向來快准狠,從他開始平亂到攻入建康城,前後不到一周!

除了反賊,救了帝王,劉裕對晉室有再造之功!從此劉裕掌握了朝中的軍政大權,位極人臣!這個位置王導坐過,庾亮坐過,桓溫坐過,謝安坐過!如今,劉裕來了,這可是從曹魏開始數百年來第一個非世家之人登上如此之高的位置!不得不說是個奇蹟,可是,劉裕要創造的奇蹟顯然不止這些!

劉裕是謝玄火種的接班人,他終究會沿着先人們的軌跡,一路北上,只是時候未到,因為,劉裕現在想要做的是統一南方,剷除異己!

劉裕開始用兵了,他先除譙縱,平定西蜀;再殺盧循,收復廣州;斬劉毅,司馬休之於江陵。

至此,南方割據全部被平定,整個南朝再也沒有人敢於反對劉裕,他已經是實際的擁有者!

劉裕知道,世家大族依靠皇權才能百世興盛,皇權也需要依靠世家大族才能穩定鞏固!

此時的他已經覬覦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可是他不是曹丕,司馬炎這樣天生的貴人,註定無法得到豪族的擁戴,他要用不世之功勳贏得所有人的認可,進而更上一層樓!

而現在,能夠滿足這一條件的,只有,統一天下!

五胡十六國是一個英雄輩出,豪傑並起的世代!但是,隨着時間巨輪的無情碾壓,一個個將星隕落!

此時,在劉裕的後十六國時代,沒有慕容恪,沒有王猛,沒有慕容垂,北方那個叫做拓跋燾的不世出英雄也沒有到釋放光芒的年紀,在這個世間,他天下無敵!

公元406年,南方尚未平定,劉裕第一次北伐,一出手,滅了慕容氏的南燕!慕容氏自五胡亂華後,便一直活躍在歷史的舞台上,即便滅國亦會尋找時機捲土重來!

從慕容皝的前燕到慕容沖的西燕到慕容垂的後燕再到慕容德的南燕!

雖然之後還有一個叫做馮異的人建立了北燕,可是慕容氏的故事已經結束了,誰叫他們遇到的那個人叫做劉裕啊!

公元416年,南方已定,劉裕再一次出征!他一戰收洛陽,再戰滅後秦。北方胡族在他大軍面前,只是不自量力而已!就在劉裕準備一鼓作氣,再顯武功之時。他最為看重的軍師為他鎮守後方的劉穆之病逝,劉裕擔心朝中世家又動什麼歪腦筋,後院起火,只好趕忙回到自己的大本營,彭城。第二年,西方土地上又一個梟雄走上了歷史的舞台!胡夏的建立者赫連勃勃用胡族引以為傲的騎兵奪得關中!

劉裕雖然極其惱火,可是此時他最緊要的事情還是穩定南朝,莫要讓這麼多年的成果付之東流,劉裕的北伐再一次畫上了句號!

418年,劉裕鴆殺晉安帝,立皇親司馬德宗為帝!

兩年後,劉裕強迫司馬德宗禪讓,即皇帝位,是為大宋!

422年五月,貴為皇帝的劉裕再次準備北上討伐拓拔氏的北魏,,尚未開始,便已然先去!

至此,北伐最後的火種也是熄滅,等到17年後,一代雄主拓跋燾繼苻堅之後再一次統一北方,與南方的劉宋互相對峙,南北朝開始!


東晉風雲還是在時代變革中煙消雲散!

(九)天下人之天下

在這段跌宕的歷史中,八王之亂是導火索,五胡亂華是開端,群雄爭霸是過程,江山更替則是結果!

從八王之亂開始到南北朝對立這一百多年裡,一個個梟雄將軍輪番上場,一片片土地收復失去再收復再失去,就連見證世間滄桑的人們也是換了一批又一批!

但是,有一樣東西一直貫穿着這個時代,那就是,北伐的火種!

北伐的火種起源於那群最底端的處在生死邊緣的可憐人,乞活軍,那時的火光很微弱,即便在漆黑的夜色中也是那麼的孤單脆弱,好像隨時會熄滅一般!

將這個火種保存下來的是兩個年輕人,祖逖,劉琨!在那個世家大族選擇衣冠南渡,退守江南,不去理會北方的大環境下,他們沒有任何支持,孤獨的面對整個北方,幸運的是他們做的不錯,令石勒這樣的英雄人物也開始向南朝妥協。不,他妥協的不是東晉,只是祖逖!

在他們手中,乞活軍傳承下來的火光,已經凝聚成了火把,雖然依然不夠明亮,但已經可以給黑夜帶來光明!不幸的是他們做的太好了,他們的聲望權勢還是引起了只渴望安逸的世家大族的不安!所以,劉琨被王敦暗害,祖逖被戴淵替代,憂憤而死。

祖逖劉琨死後,王敦便無法無天,即便王導再三壓制,還是禁不住手下人的強勢,王敦之亂開始;緊接着又是蘇峻之亂。只想在遠離戰爭在南方流觴曲水的世家子弟,最終還是自己引發了內亂。也許,這就是報應吧!

這兩場戰亂成就了溫嶠陶侃的威名。陶侃更是成為盟主,成為太尉,成為整個國家軍事的代言人。陶侃鎮守一方,便足以令胡人望而卻步。

不過,接過祖逖劉琨火把的並不是這樣的人物,而是,庾亮庾翼兩兄弟!

庾亮庾翼的北伐,實際上從未開始,就已經失敗!但是,他們二人真的是把北伐當做畢生事業去努力,去奮鬥,只可惜還是敗給了自己人的拖累!

他們沒有收回多少失地,卻把北伐的精神傳遞了出去。那根火把越發的炙熱!

桓溫沿着這道亮光這抹溫暖孤身上路了!他西滅成漢,他三次北伐,一個人的戰場,淒涼孤苦,卻又是那般熟悉!

桓溫是敗了,可是火焰終究還是點燃了一片樹林,這道火光放肆的燃燒,也為後來人點亮了前路!

看到這條路的是謝安,他一生制衡,只為了將整個南朝構建成一個同心同德的整體,好讓北伐不再是一個人的北伐!

他為那場大火提供了許多許多必要的燃料,火光沖天,就等待着燒紅整個天地!

謝玄來了,帶着他的北府兵來了!淝水之戰,將王猛苻堅數十年的南征北戰化為雲煙,北方再次被打散成一個個割據小朝廷!謝玄更是一路北上,收復了大片土地!

北伐的火焰終於燃燒了整個世界,雖然這已經是幾代人的犧牲換來的!

繼承謝玄等人意志的劉裕來的太晚了,謝玄去世後二十年他才登上離世的舞台,原本灼熱的火光已經沒那麼熱烈了!

最後,北伐從一個漢人必須去完成的使命,變成了一個寒族登上九五之尊寶座的工具!

這道百年前傳承的火光到最後還是沒有燃燒到天下的最北方,可是,幾代人的努力犧牲最終還是把劉裕推上了帝王之位,徹底燃盡了九品中正制下天下是世家大族天下的桎梏。

從此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

這把火還是燒了起來![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