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都望幸 章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都望幸是一首七言絕句。詩的頭兩句寫:居住東都的宮女們懶得梳妝打扮,佩帶珠翠,登上高台,盼望皇帝臨幸。她們神情黯然、滿懷怨恨;後兩句詩作了說明,她們清楚知道,盼望臨幸的願望是要落空的。
原文
章碣〔唐代〕
懶修珠翠上高台,眉月連娟恨不開。
縱使東巡也無益,君王自領美人來。
譯文
無心打扮登上宮院高台,心緒恨怨眉頭緊鎖不開。
即使皇帝幸臨也是無益,狠心君王自帶美人前來。
創作背景
據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卷九「好知己惡及第」條云:「邵安石,連州人也。高湘侍郎南遷歸闊,途次連江,安石以所業投獻遇知,遂攀至整下。湘主文,安石摧第。詩人章碣賦《東都望幸》諷刺之。」可知這首詩為諷刺唐代科舉制度中拘私舞弊的情形而作的。
賞析
《詩品》的作者司空圖說:「不着一字,盡得風流。」蘇東坡講:「言有盡而意無窮。」《說詩粹語》的作者沈德潛也說:「詩要講弦外音,味外味。」都是說詩要含蓄蘊藉,要有言外之意,才能使人讀了感到詩意深厚,有無窮的意味。這首詩就有這個特點。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失幸的官女怨恨君王的無情,然而仔細讀來,卻大有深意。詩人把準備應試的考生比作望幸的宮女,把主考官比作君王,把「美人」比做因主考官詢私情而得中者。詩中含而不露,卻又無情地諷刺了唐代科舉制度中拘私舞弊的情形。
詩人一開筆,便描繪了一個登上高台而無心打扮愁眉緊鎖憤慈難平的官女形象。第一句是寫失幸官女怨恨之情態。第二句則進一步描寫這個官女愁怨的面容。上一句是對官女體態的勾勒,下一句是對宮女的面容表情工筆細描。二者互相補充,相互映襯、便將望幸官女的情態、心緒,由表及里地合盤托出。既有表情的愁怨、又有內心的憤慈。作者匠心獨運,借宮女之情,官女之態含而不露地將當時考生情態真實地表現出來。從宮女的「懶修珠翠」「眉······不開」,可以看到考生恨怨之看到考生憤慈之意。宮女對皇帝的恨怨正是考生對主考的恨怨。兩句詩未着考生一字,考生的音容,表情與情怨內心的活動便悄然表露。可見詩人含蓄的筆法運用得十分純熟。
第三句在全詩結構上又掀波瀾,在前兩句的基礎上,詩人又宕開一筆:即使將皇帝望來,也全然無益。這一筆使詩情更深,使詩味更濃。乍看「縱使東巡」四字,會為望幸的宮女慶幸,皇帝還算有情,終於來了,為之一喜,可是再讀「也無益」三字,會為之一驚,這樣一喜一驚,更引人深思,使詩在跌宕中上升至理性高度,悟出一條道理。緊接第四句,一語道破:「君王自領美人來。」君王已經有了心上人了。這句如定音的鑼鼓,既點明了「懶修珠翠」、「眉月連娟恨不開」的原因,又總括地指出「也無益」的道理,也說明了美麗的宮女失寵的原因是由於皇帝的偏愛。而考生寒窗十年不得中的原因也就清楚了,原來是由於主考官的狗私舞弊,他們早就有了「意中人」。該詩語言銳利潑辣,一針見血地道出了要害所在,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
全詩文情自然,比擬切至,妙用隱喻,而能使人心領神會,感到含蓄有味。詩的語言也頗有特色。三、四兩句自然流暢,猶如口語。一、二兩句瑰麗多姿,雕飾工巧。「懶修珠翠」、「眉月連娟」等寥寥幾字,把宮女姣美的形貌和懶洋洋的情態描繪得惟妙惟肖。愈寫出宮女之美,愈顯出「君王」之惡,是富有表現力的。詩中形象優美,除別有寓意外,仍然具有作為宮怨詩的完整的意境。方干《贈進士章碣》詩云:「織錦雖雲用舊機,抽梭起樣更新奇」,這首小詩用的雖是傳統的比興手法,卻寫得新穎別致,也可以說是「用舊機」織出的新「錦」。
簡析
《東都望幸》是一首七言絕句。詩的頭兩句寫:居住東都的宮女們懶得梳妝打扮,佩帶珠翠,登上高台,盼望皇帝臨幸。她們神情黯然、滿懷怨恨;後兩句詩作了說明,她們清楚知道,盼望臨幸的願望是要落空的。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宮怨」,是東都宮女對君王的怨恨;實際上,這是一首隱喻詩,它的主旨不是「宮怨」,而是「士怨」,即準備應試的知識分子對主考官的怨恨。
章碣
章碣(836年—905年),字麗山,漢族,唐代詩人,睦州桐廬人。章孝標之子。乾符三年(876)登進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長沙攜邵安石(廣東連縣人)來京,高湘主持考試,邵安石及第。章碣賦《東都望幸》詩諷刺之:「懶修珠翠上高台,眉目連娟恨不開,縱使東巡也無益,君王自領美人來。」表達了對科場制度的不平,廣為人們傳誦。著有《章碣集》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