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兩地水城(王劍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兩地水城》中國當代作家王劍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兩地水城

很難想象海拔數千米的高原上會有一個極像江南水鄉的地方,當後來我把照片一幀幀洗印出來,許多的景象與江南的周莊都驚人地相似。潺潺涌涌的流水,老舊的石橋,灰色的民居,古樸的人家。中國幅員廣大,相隔萬水千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生活習性,如何相約一般造就兩個秀麗的水城?

無疑,都是利用了水。周莊利用了泱泱太湖水系,使湖水穿巷過廊,纏繞於小鎮的生活里;麗江則利用汩汩山泉,長年噴涌的黑龍潭水依地勢被人們框在了一條條溝渠中,順着這些溝渠建構成一條條小街和廊坊。初建者的構思是如此精到,實在是讓人嘆服。傳說周莊的沈萬三曾被朱元璋發配到雲南麗江,他帶去了江南的風俗和生活習慣,甚至崑曲的戲班,納西古樂中就有崑曲的音聲,那麼麗江水城的完善是否也與他有關呢?我沒有研究其中具體的時間,只是隨便地想一想而已。

在我的感覺里,江南小鎮展現出十足的秀意,麗江古城則帶有更多的拙樸。小鎮構屋多用磚,古城建房多用石;小鎮的水柔而軟,古城的水涼而硬;小鎮人說話吳儂細語,古城人出口渾厚粗聲;小鎮人性情溫和,古城人肝膽火熱;小鎮四面環水,古城八面圍山;現在想起來,連風都是不一樣的,連太陽都是不一樣的。因而我說,麗江古城是男性的,江南小鎮是女性的。

相同的是,這兩個地方都過多地來了旅遊者,過多地來了外國人,讓人想起一首叫《蝶戀花》的歌子,讓人想起「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諺語。在麗江,我甚至看見「老外」開起了「茶吧」。「茶吧」都不大,十幾平方米的一間小屋,鄰水鄰街,「老外」懷抱一把吉他,很客氣地迎你光臨,想象不出,在這個地方能掙多少錢財。也許這是「老外」的一種享樂方式吧,在傳說中的香格里拉的地方,靜靜地品味東方的古樸與神秘,相對於西方一片紛擾繁雜,無異於脫胎換骨後的幸福。麗江城內,這樣悠閒自在的「老外」真是隨處可見,或單個一人徜徉於街頭小攤,或三兩個人坐在小茶吧前品茗閒談,他們在不慌不忙地利用時間,或者說在享受時間,比之國內的匆匆旅人來說。國內遊人大多走馬觀花,吃上一頓小吃,買上一點特產,照上幾幀照片就滿足而歸了。而很多老外的手裡卻拿着有關古城的書籍在夕陽中細細翻讀,印得精美的地圖也已被揉爛了。大概國內旅者遊玩的是人文景觀,「老外」們更注重了這裡的文化內涵。

許是路途的緣故,不管是國人還是「老外」到江南水鄉都十分方便,到麗江古城則艱難得多。不要想着空中走廊,更多的人是通過鐵路或公路去的,有的老外則帶了一輛山地車。正因為如此,同里和周莊的夜來得很早,很早就不見了什麼人影,旅人們不是在當天打道回府或轉到別處去了,就是尋了旅店早早安歇了。麗江古城則不然,由四方街輻射出去的小街,幾乎整夜地亮着燈光。燈光都不很亮,幽幽恍恍的,像古城惺忪的目光。人們各取所需,相聚於各式各樣的酒吧或茶吧,無需多要什麼名貴菜餚,有的只要一壺茶,便可坐到夜的深處去,直聽着吧前的流水淙淙流淌,流露些逝水流年的眷戀,流露些離人懷鄉的愁緒,流露些世外桃源的感嘆,或者什麼都不想,只是盡情地占有今晚的時間,盡情地享受古城的神秘。我細心地觀察過,幾乎每一間茶吧,酒吧都座無虛席,尤其在九、十點之後,一桌空了,立時就有人補上。不在吃喝,只在閒坐。一壺茶十元錢,加上一些小吃、燒烤也只是幾十元錢,一桌人平均不到幾元錢即可享受到一個古城夜色,對於疲憊的旅人們都是能夠消受得起的。主人們也不在掙錢多少,在於細水長流,有一個好收入,有一個好心情。這裡的人從不宰客,價錢公道,也從不爭客拉人,隨你選入誰家,隨你在入座後又離去,來了歡迎,走了歡送,用語很友好。不少人還會外語,讓「老外」也有個回家的感覺。沒有大分貝的音響,各小吧里飄出的有納西古樂,也有西洋音樂。小吧設計得都不相同,各占特色,土得樸拙,洋得大器,像形的古東巴文字和西洋文字交相輝映,讓人猛然感覺是在哪個文明古國里。

在周莊,人們更多的是喜歡坐上小船,慢慢地在水中盪,聽船娘亮起細聲細氣的水磨腔。有的小船上拉起了胡弦,甚至還有琵琶的音響。有的小船上就擺了一壺茶,邊盪邊慢慢地品,而這一切最好是在晚上,有的船就劃出了雙橋,越過了銀子浜,直往更大的水面和田園中去,那味道就享得更足了。

這就是麗江古城與江南小鎮的不同,江南小鎮讓人感覺還在民族的風味里泡着,大褂長衫一般,麗江古城可是現代得多了。周莊離上海和南京都是百十公里,通過水路也可四通八達,群山之中的麗江古城即使離省會昆明也有近千公里,距上海南京這樣的大都市更不用說了。是什麼使這兩個古老的水鎮有此區別?我一時還難解出來。

與友人在茶吧里坐到夜半時分,順着潺潺河水,踏着石板古道回走,依着記憶穿巷過橋,沿坡而上,竟致走迷了路徑,拐回去重走,還是找不到記憶中的歸路,水城的路,條條都相同,繞來繞去,繞出了這裡那裡的幾聲狗吠,繞出了一身冷汗。好不容易在半山坡的小巷口遇了一個老者,那般友好地將我們帶到了要去的地方。這使我想到在周莊夜遊時同樣的遭遇。古地莫夜遊啊。

又一個相同的是,在麗江也遇了一場雨,清新濕潤的雨掠過灰色的屋頂,像誰在播灑音韻,屋檐下感覺是再美妙不過了,滿街的石板都光光閃閃,陣陣笑聲從那裡飄出,帶着水音。一道道溪水更純淨了,細雨里能聽出另一種水聲。雨,對於兩地倒是一樣的韻致了。[1]

作者簡介

王劍冰,男,河北唐山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