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地質學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華地質學史》,中國地質科學史專著。劉昭民編著。台灣省商務印書館1985年出版。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分列10章,約40多萬字,附圖89幅,第1章緒論,着重分析了中國古代地質學史的一些特徵。第2章原始社會時期和夏代、殷代,論述了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所使用的岩石和礦物,指出此為中國地質發展史的萌芽時期。第3章周朝和先秦時代,指出了對地形變遷和海陸變遷現象開始有所認識,並論述了礦物的共生關係和金屬礦床的指示植物,另對化石和泉水資料作了分析。第4章秦漢時代,除了對地質現象、地形變遷、滄海桑田和脊椎動物化石加以論述之外,特別指出了煉丹書和本草書開始記載藥用岩石和礦物。第5章魏晉南北朝時代,指出了中國先民對植物化石、無脊椎動物化石和脊椎動物化石的認識,有了很大進展,並敘述了當時發現的找礦與地表植物之間的關係。

第6章隋唐五代,描述了冰川運動和山體上升運動,又指出了唐代顏真卿對化石成因的合理解釋,以及關於岩石與礦床共生,地表植物和地下金屬礦床之間相互關係的進一步認識。第7章宋金元時代,在論述了許多地質現象、化石、岩石、礦物之後,指出了這是中國古代地質學史上最輝煌燦爛的時代。第8章明代,介紹了徐霞客《徐霞客遊記》、李時珍本草綱目》、宋應星天工開物》等著作的地質意義,指出了這是將礦物、化石學識加以整理,並對石灰岩地形作深入研究的時代。第9章清代,指出了憑藉鑽井技術的進步,對四川的地下地質構造有了驚人的發現。並介紹了清末中國地質學的先驅,敘述了清末外國地質學家前來中國調查地質之經過。第10章民國以後,分為2部分,分別敘述了民國以後外國地質學家在中國調查地質之經過和中國地質同仁進行地質調查和地質研究的概況,特別介紹了台灣省40年來地質學發展的情況。

本書撰寫時以歷史時代為經,中國古代的地質礦物學思想為緯,把中國古代先民對地形變遷、地質之觀察、古生物化石、岩石礦物之認識,加以詳細論述,堪稱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為中國地質學史書籍中的一部十分有價值的著作。對中國地質學史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獲1986年度台灣嘉新優良著作獎。

作者簡介

劉昭民(1938— ),中國台灣省高雄人,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理學碩士,現任民航局氣象中心主任氣象員。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西洋氣象學史》、《中華天文學發展史》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中華地質學史 相關視頻

6-地質學-01
地質學 TPO1 L2 鈾鉛測齡法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