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民國時期的歷史意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解放

來自網絡的圖片

中華民國時期的歷史意義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政府在南京成立。在孫中山的主持下,3月11日,參議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按照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在中國建立了一個實行議會制和責任內閣制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一,政治上,中華民國的成立宣布了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和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誕生。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發,然後全國形成連鎖反應,各地革命黨人紛紛響應,清政府的統治土崩瓦解。[1]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政府在南京成立。在孫中山的主持下,3月11日,參議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按照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在中國建立了一個實行議會制和責任內閣制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同時,中華民國政府宣布焚毀刑具,停止刑訊,嚴禁買賣人口等,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了人民自由和權利。

二、經濟上,中華民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措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民國成立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措施,獎勵和保護工商業,鼓勵人們興辦實業,鼓勵華僑在國內投資,廢除清朝的苛捐雜稅。

這樣,國內實業團體紛紛成立,開設工廠、設銀行都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裡有了顯著的增大,實現了自身的第二次發展,無產階級隊伍也日益壯大。

三、民族關係上,中華民國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民族的平等。中華民國採用五色旗為國旗,由紅、黃、藍、白、黑組成,分別象徵中國漢、滿、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

雖然和我們今天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政策相比,仍然有很大的不足,但是和滿清政府的一族獨大相比,已經是個明顯的進步。

四、文化教育上,中華民國政府主張學校不拜孔子,不讀四書五經,禁止用清政府頒行的教科書,教科書必須符合共和民國宗旨,這些措施使得新生的國家的教育不再是培養只會讀書的無用文人,有利於西方民主思想的進一步傳播。

在這樣的教育下,民主共和的觀念占據了人民的大腦,封建帝制的思想被逐步拋棄。中國人的身份開始由臣民向民轉變。[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