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短翅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華短翅鶯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華短翅鶯(學名:Bradypterus tacsanowskius):小型鳥類,體長11-14厘米。上體概呈棕褐色;眉紋不顯,呈淡黃褐色。下體全白色沾黃或檸檬黃色,胸、兩脅棕褐色。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主要棲息于田野、草地、灌叢、未收割的稻田、蘆葦塘中。夏季常出現於海拔2800-3600米灌叢、林下樹叢和草地。食物主要為昆蟲。包括蛾和蟬等昆蟲。分布於中國、印度、老撾、蒙古國、緬甸、尼泊爾、俄羅斯、泰國和越南。俄羅斯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和遠東地區,冬季見於緬甸、老撾、越南和泰國。

簡介

中華短翅鶯雌雄兩性羽色相似。上體自額至尾上覆羽,包括兩翅概棕褐色,尾羽亦棕褐色;眉紋不顯,呈淡黃色。下體:頦、喉白色沾黃;腹部中央棕白沾檸檬黃色;胸具不明顯的暗褐斑點;胸腹之間及兩脅與背色相同,呈棕褐色,但較淡。

虹膜淡褐色;上嘴暗黃褐色,下嘴較淡;跗跖肉色。

大小量度:體重♂13.5克,♀8-12克;體長♂120毫米,♀115-135毫米;嘴峰♂9.5毫米,♀12毫米;翅♂65毫米,♀51-54毫米;尾♂54毫米,♀51-58毫米;跗跖♂21毫米,♀17-20毫米。(注:♂雄性;♀雌性)

評價

世界

分布於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蒙古、緬甸、尼泊爾、俄羅斯聯邦(東亞俄羅斯)、泰國、越南。

中國

陝西(西鄉)、西藏東南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哲里木盟、赤峰市)、黑龍江[小興安嶺、烏蘇里江流域(包括興凱湖)、哈爾濱、伊春、黑河、大興安嶺、朗鄉](繁殖鳥)、四川(北部松潘、西部二郎山)、雲南(麗江山脈、新平)、北京、河北西北部、廣西(瑤山)(繁殖鳥、旅鳥)。[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