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華鱉

中文名 中華鱉

英文名 Chinese softshell turtle

體長 30厘米左右

壽命 60歲以上

中華鱉(Pelodiscus sinensis) 又名水魚、甲魚、團魚,是常見的養殖龜種。野生中華鱉在中國、日本、越南北部、韓國、俄羅斯東部都可見。水棲性,常棲息於沙泥底質的淡水水域。有上岸進行日光浴的習性。肉食性,以魚、蝦、軟體動物等為主食,多夜間覓食。野生中華鱉壽命在60歲以上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易危(VU)

外形特徵

中華鱉體長30厘米左右。 體軀扁平,呈橢圓形,背腹具甲。通體被柔軟的革質皮膚,無角質盾片。體色基本一致,無鮮明的淡色斑點。頭部粗大,前端略呈三角形。吻端延長呈管狀,具長的肉質吻突,約與眼徑相等。小,位於孔的後方兩側。口無齒,脖頸細長,呈圓筒狀,伸縮自如,視覺敏銳。頸基兩側及背甲前緣均無明顯的瘰粒或大疣。背甲暗綠色或黃褐色,周邊為肥厚的結締組織,俗稱「裙邊」。腹甲灰白色或黃白色,平坦光滑,有7個胼胝體,分別在上腹板、內腹板、舌腹板與下腹板聯體及劍板上。尾部較短。四肢扁平,後肢比前肢發達。前後肢各有5趾,趾間有蹼。內側3趾有鋒利的爪。四肢均可縮入甲殼內。

生態習性

中華鱉生活於江河、湖沼、池塘、水庫等水流平緩、魚蝦繁生的淡水水域,也常出沒於大山溪中。在安靜、清潔、陽光充足的水岸邊活動較頻繁,有時上岸但不能離水源太遠。能在陸地上爬行、攀登,也能在水中自由游泳。喜曬太陽或乘涼風。民間諺語形容鱉的活動是「春天發水走上灘,夏日炎炎柳蔭棲,秋天涼了入水底,冬季嚴寒鑽泥潭」。夏季有曬甲習慣,寒冷的冬季會冬眠,翌年開始甦醒尋食。 喜食魚蝦、昆蟲等,也食水草、穀類等植物性食物,並特別嗜食臭魚、爛蝦等腐食,耐飢餓,但貪食且殘忍,如食餌缺乏還會互相殘食。性怯懦怕聲響,白天潛伏水中或淤泥中,夜間出水覓食。

地理分布

中華鱉分布於中國日本越南北部、韓國、俄羅斯東部,也被引入泰國馬來西亞夏威夷等地。 中華鱉在中國廣泛分布,除新疆西藏青海外,其它各省均產,尤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產量較高。

生長繁殖

中華鱉4-5月水中交配,待20天產卵,多次性產卵,至8月結束。通常首次產卵僅4-6枚,在繁殖季節一般可產卵3~4次,5歲以上雌鱉一年可產50-100枚。卵為球形,乳白色,卵徑15-20毫米,卵重為8-9克。其選好產卵點後,掘坑10厘米深,將卵蛋產於其中,然後用土覆蓋壓平偽裝,不留痕跡。經過40-70天地溫孵化,稚鱉破殼而出,1-3天臍帶脫落入水生活。 卵及稚鱉常受蚊、鼠、蛇、蟲等的侵害。產卵點一般環境安靜、乾燥向陽、土質鬆軟,據研究觀察,其距離水面的高度可準確判斷當年的降雨量。壽命可達60齡以上。

價值

說起中華鱉大家產常把中華鱉和甲魚混淆。中華鱉既有食用價值,也有藥用價值。根據陶弘景的《名醫別錄》記載,鱉性味甘,平,有滋陰補腎,清退虛熱的功效。但由於鱉的膽固醇含量極高,因此肝臟不好的人不宜食用。[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