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烏蘭浩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烏蘭浩特

烏蘭浩特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興安盟東南部,東與扎賚特旗、吉林省鎮賚縣毗鄰,南與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1]、洮南市接壤,西南與吉林省洮南市相連,西、北與科爾沁右翼前旗相鄰。地處大興安嶺山脈的中段與松遼平原過渡地帶,屬低山丘陵地貌[2]

烏蘭浩特,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城市」[3]。1947年5月1日,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府––內蒙古自治政府在這裡成立,是興安盟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2018年7月27日,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市[4]

快速導航 詞條圖冊關係表 城市 百科 綜合 景點 美食 學校 人物 文化 歷史 面積 865平方千米 別名 紅城,王爺廟 地區生產總值 為1670792萬元(2018年) 政府駐地 罕山街 著名景點 成吉思汗廟、五一會址、烏蘭夫辦公舊址、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 機場 烏蘭浩特機場 人口數量 戶籍總人口320106人(2018年)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下轄地區 愛國街道、和平街道 電話區號 0482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東部 火車站 烏蘭浩特站 展開

歷史沿革

烏蘭浩特

烏蘭浩特在春秋戰國時期為東胡活動之地。

漢代初,隸屬幽州刺史部遼東郡,仍為東胡活動地區。東漢末年,鮮卑族強盛起來,本地區為鮮卑活動地域。

南北朝時期為室韋活動地區。隋唐時期為霫的活動地區。唐總章二年(669年),隸於居延都督府;唐元和十五年(820年),隸屬於室韋都督府。遼代屬上京道泰州金山縣。

金代為臨潢府路泰州轄地,軍事上歸東北路統軍司節制。

元代屬遼陽行省泰寧路。

明代初為泰寧衛轄地,隸屬大寧都司。永樂四年(1406年),在今烏蘭浩特地區增設木答里山衛,旋歸該衛所轄,改隸於奴兒干都司。

清代活動在今烏蘭浩特市境一帶的是科爾沁蒙古。崇德元年(1636年),漠南蒙古統一,十六部四十九蒙古封建主承認後金皇太極為蒙古可汗。清對蒙古地區拆部編旗,科爾沁部因較大而劃分為6旗,分左右兩翼,每翼3旗,烏蘭浩特地區位於科爾沁右翼前旗(亦稱札薩克圖郡王旗,簡稱札薩克圖旗)境內,歸該旗領屬。

康熙三十年(1691年),札薩克圖旗第三代郡王鄂齊爾在今市區內修建家廟,當地群眾稱"王爺廟",並把該廟所在地亦稱為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區)。

在中華民國時期,按照中華民國政府於民國元年(1912年)八月十九日發布的《蒙古待遇條例》規定,盟旗設置及蒙古王公"原有之管轄治理權一律照舊"。1929年東北軍在王爺廟設置興安屯墾公署第一墾殖局,該局曾將王爺廟改稱"興安鎮"。

在東北淪陷時期,1932年,日本侵略者和偽滿洲國政權在王爺廟設置興安省,領興安南、興安北、興安東3個分省(後增設興安西分省)。是年,興安鎮改稱王爺廟街。

1934年12月,撤銷興安省,同時將興安4個分省直稱為省。

濟南

1935年,興安南省公署由鄭家屯遷至王爺廟街。1943年,在王爺廟街設興安總省。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2月15日,在王爺廟街成立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和興安盟政府,4月,以上兩府撤銷。同月,成立王爺廟街公署,歸西科前旗領導。28日,在王爺廟街成立興安省政府和興安盟政府。8月,王爺廟街公署改為王爺廟街政府,直隸於興安盟政府。

1947年5月1日,在王爺廟街成立內蒙古自治政府,25日,撤銷興安省政府。11月28日,王爺廟街改稱"烏蘭浩特"(蒙語,漢語意思為紅色的城市),並升格為市。

解放後,1949年12月,內蒙古自治政府由烏蘭浩特市遷往張家口。

1953年2月1日,在本市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5月10日,政務院決定將烏蘭浩特市改為內蒙古自治區直轄市,具體領導工作交由東部區行政公署負責。

1954年4月30日,東部區行政公署撤銷,本市由自治區直轄改隸屬於呼倫貝爾盟。

1958年8月20日,內蒙古黨委批覆烏蘭浩特市與科爾沁右翼前旗(以下簡稱科右前旗)合併,對外仍稱烏蘭浩特市。

1964年7月20日改為烏蘭浩特(鎮級),隸屬科右前旗。1969年8月,烏蘭浩特隨科右前旗劃歸吉林省白城地區,1979年8月隨科右前旗劃回內蒙古呼倫貝爾盟。

1980年7月26日,國務院批准恢復興安盟和烏蘭浩特市建置,興安盟行署駐烏蘭浩特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底,烏蘭浩特市現有土地總面積2353.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36平方公里,下轄4個建制鎮和9個街道辦事處,分別為:烏蘭哈達鎮、葛根廟鎮、義勒力特鎮、太本站鎮,興安辦事處、和平辦事處、勝利辦事處、都林辦事處、愛國辦事處、鐵西辦事處、五一辦事處、城郊辦事處、新城辦事處。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烏蘭浩特市的地理座標為北緯45°22′--46°18′,東經121°51′--122°20′之間,西南鄰吉林省洮南市,其餘方位均與科爾沁右翼前旗接壤。[5]總面積2353.5平方公里。

氣候特徵

烏蘭浩特,蒙語意為"紅色的城市"。屬中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較大。年平均氣溫5℃,無霜期130天,年降水量為440毫米左右。

北部為山地,南部為沖積平原,東、西、南三面環水,平均海拔263.6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5.0℃,年均降水量442.6毫米,年均日照2875.8小時,無霜期134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烏蘭浩特市有耕地 27 萬畝,其中水田10萬畝,綠色無公害水稻種植面積3.5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1萬畝。工業用地充足,有自治區重點扶持的全區20個開發區之一——烏蘭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

區總規劃面積21.24平方公里。

美麗的烏蘭浩特(

水資源

烏蘭浩特市及所在盟內水域面積5萬公頃,大小河流200多條,水資源總量50億立方米,其中,地上水資源31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19.8億立方米,總量位居全區第二位。烏蘭浩特地區水資源總量為9.4億立方米,境內有洮兒河、歸流河,洮兒河上游的察爾森水庫蓄水量為13.6億立方米,年均蓄水量4.2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境內瑩石,建築用砂石,砂質粘土,建築用岩石分布廣泛,儲量十分可觀。有銅、鐵、鉛、鋅、大理石等多種礦藏,其中銅產量居自治區第二位。

生物資源

林區和山區多產木耳、蘑菇、猴頭、蕨菜等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山珍,有沙參、黨參、桔梗、防風等多種中草藥材,並有飛龍、白天鵝、山雞、鹿、犴、熊、狍子、黃羊等珍禽異獸。野生動物有70餘

種,珍稀動物20餘種。常見的有馬鹿、黑熊、狍子、猞猁、水賴、雪兔、飛龍、松雞、烏雞等。水生動物主要有冷水魚,狗魚、雙咀魚等。常見植物有269種,象山杏、榛子、刺莓果、蕨菜、蘑菇、黃

花等,蕨菜年產達2000噸,質量高、口感好,深為日本、韓國所喜愛,每年大量出口。中草藥資源也十分豐富,有地榆、土三七、黃芪、蒼朮、白芍、桔梗、苦參等。觀賞植物有梅花、赤芍、石竹、杜

鵑花、野山菊、冬青花、金星梅、銀星梅。

人口民族

人口結構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底,烏蘭浩特常住人口為327081,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2914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5669人,增長12.2%。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64064人,占50.16 %;女性人口163017人,占49.84%。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1.23下降為100.64 。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41862人,占12.80%;15-64歲人口為262912人,占80.38%;65歲及以上人口為22307人,占6.82%。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比重下降6.80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2018年出生人口2708人,人口出生率8.24‰,人口死亡率3.83‰,人口自然增長率4.41‰。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320106人。[1]

民族組成

烏蘭浩特市是一個以蒙古族為自治民族,漢族為多數的民族聚[3]居的縣級市。由17個民族組成,少數民族常住人口125183人,占烏市總人口的38.9%,城市少數民族年流動人口1.8萬餘人。人口過百人的少數民族有6個,分別為蒙古族、回族、滿族、朝鮮族、達斡爾族、錫伯族。

經濟概況

綜述

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670792萬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5490萬元,比上年增長7.7%;第二產業增加值767098萬元,比上年增長10.4%;第三產業增加值778204萬元,比上年增1.9%。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5%,比上年增長0.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5.9%,比上年增長1.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6.6%,比上年下降2.5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 711030畝,糧食作物總產量達290885噸,比上年增長9.7%。

2018年完成義務植樹5000畝,「四旁」植樹60萬株,三北防護林造林5000畝,完成經濟林5142畝,重點區域綠化完成1萬畝(數據提供:市林業局)。

2018年全市家畜存欄總頭數為363805頭(只) ,比上年減少23577頭(只),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欄352365(只),其中大牲畜存欄34816頭,羊存欄317549隻。全年肉類產量達14252噸,全年牛奶產量達100982噸。

2018年末,農牧業機械總動力312871千瓦,各種拖拉機10009台(數據提供:市農機監理站)。有效灌溉面積達到了31.67千公頃,其中:耕地有效灌溉面積31.39千公頃,林地有效灌溉面積0.28千公頃。2018年底節水灌溉面積達22.49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13千公頃(數據提供:市水務局)。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6562噸,比上年下降0.28%;農村用電量4288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1.95%。

第二產業

2018年完成工業增加值618732萬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7%;工業總體產銷銜接趨好,產品銷售率達100.1%,比上年增加1個百分點。

2018年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48470萬元,比上年增長3.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5.1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1%;房屋建築竣工面積42.8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23%。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2679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8.7%。其中:城鎮投資完成272101萬元,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54689萬元。

2018年在城鎮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完成714萬元,第二產業投資完成68266萬元,第三產業投資完成357810萬元。

2018年在房地產開發投資中,商品房住宅投資完成97863萬元,比上年增長141.39%;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完成74375萬元,比上年增長321%。

國內貿易

2018年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371502萬元,比上年增長6.1%。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為1213035萬元,比上年增長5.0%;住宿和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為158467萬元,比上年增長14.6%。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為371938萬元,比上年下降6.0%。

財政、金融

2018年實現財政收入343938萬元,比上年增長4.3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7060萬元,比上年增長5.3%。財政支出389347萬元,比上年增長5.36%(數據提供:市財政局)。

2018年末各項存款餘額3465788萬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701787萬元,各項貸款餘額3792282萬元(數據提供:盟人民銀行)。

截止2018年末,全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60963萬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2432萬元;人身險保費收入118531萬元。全年保險業各類賠款與給付支出53446萬元,其中:財產險賠款及給付支出30633萬元;人身險賠款及給付支出22813萬元。

社會事業

郵電旅遊

2018年郵電業務收入53064萬元,其中:郵政快遞總收入11244.11萬元;電信業務收入41819.86萬元。全市本地電話用戶34662戶;移動電話639198戶;固定電話用戶34243戶;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07362戶。

2018年接待遊客264.8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4.5%。實現旅遊收入24.23億元,增長20.3%。

教育科技

2018年全市普通中學在校生21453人,中等職業在校生5941人,小學在校生18489人。全市共有幼兒園及附設班96所,在園幼兒9083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29.33%,小學升學率100.0%(數據提供:市教育局)。

2018年全市科學技術經費支出678萬元,年內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20期,培訓農牧民2萬人次,培訓實用技術15項。

文衛體育

2018年末全市共有歌舞團1個,擁有群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4個,文物站2個,歷史文化舊址8個;全市公共圖書館2個,藏書28.5萬冊,借閱人次8.68萬人次。年末全市有調頻轉播發射台1座,調頻發射機5部,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電視轉播發射台2座,電視發射機7部,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54%。

2018年全市擁有衛生機構308個,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80個;各類醫院16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1個。衛生機構床位數3459張,衛生技術人員4540人。

2018年全市舉辦綜合運動會4次,舉辦單項比賽18次,舉辦全民健身活動8次,參加活動人數30000人次。義務教育在校學生參加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有42507人,及格率為87.19%

民生保障

2018年全市在崗職工年均工資達到73953元,比上年增長5.13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31元,比上年增長7.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48元,比上年增長12.7%。

2018年末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74986人,比上年末增長3.4%,其中:參保職工為43496人;離退休人員為31490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29122人,其中:參保職工為45957人,其中,離

退休人員參保人數為10913人;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83165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6325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為21410人,與上年持平。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為39783人。年末全市享受城鎮最低生

活保障的居民為10989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民為8712人。年末全市民辦養老機構14家,擁有床位854張,年末入住老人總數達6470人次。

交通運輸

綜述

2018年全社會公路貨運量1645萬噸,公路貨運周轉量356910萬噸/公里,公路客運量89萬人次,公路旅客周轉量18639萬人/公里。航空運輸。航空貨運周轉量1642噸/公里,航空旅客周轉量670814人/公里。

公路

111國道、302國道以及新建的省際大通道貫穿市區,烏蘭浩特至阿爾山一級公路已開工建設,烏蘭浩特至琿春高速公路已列入《東北振興地區規劃》,其中,烏蘭浩特至白城高速公路即將開工建設。全市所有嘎查村中,80%以上已通油路。

鐵路

鐵路方面與北京、呼和浩特、哈爾濱、長春、大連等大中城市均有直達列車。白阿鐵路改造和錫烏鐵路工程即將開工建設,阿爾山至蒙古喬巴山鐵路已列入國家鐵路網建設規劃,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規劃的歐亞大陸橋之一。同時,烏蘭浩特至江橋、白音胡碩至烏蘭浩特鐵路也在規劃建設之中,將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鐵路網絡。

航空

烏蘭浩特機場建設標準為4C級,可起降波音737等大中型客機。現已開通了至呼和浩特和北京航班,與烏蘭浩特市毗鄰的阿爾山機場正在建設。屆時,將形成烏蘭浩特及所在盟內有兩個機場的航空運輸優勢。

歷史文化

民俗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

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遊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大會召開前,男女老少乘車騎馬,穿着節日的盛裝,不顧路途

遙遠,都來參加比賽和參觀。大會第一項一般是摔跤比賽,摔跤手腳登高筒馬靴,下身穿寬大的綢緞摔跤褲,上身穿「昭得格」(一種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頸上圍有五彩繽紛的飾物「江戈」,仿古代

騎士跨着大步,繞場一周。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比賽開始,騎手們一字排開,個個扎着彩色腰帶,頭纏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賽馬的起點和終點插着各種鮮艷的彩旗,只等號角長鳴,

騎手們便紛紛飛身上鞍,揚鞭策馬,一時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先到達終點者,成為草原上最受人讚譽的健兒。射箭比賽也吸引着眾多牧民。技藝高超者可百發百中,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那達

慕」大會又是農牧物資交易會。除了工業和農副產品外,還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製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那達慕大會

馬頭琴,是中國蒙古族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綽爾」。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相傳有一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

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

語言

吉祥三寶的蒙語

烏蘭浩特的蒙古語屬於內蒙古方言的東部土話-科爾沁土語,屬於黏着語。摻雜漢語借詞,與標準的察哈爾蒙語有語音差異。

當地漢語屬於東北官話嫩克片,與周邊基本沒有語音差異。

地方美食

東北蘸醬菜

東北蘸醬菜是指用黃瓜、生菜、水蘿蔔作食材,配以尖椒、蒜、小蔥等配料製作而出的一道菜。

酸菜

鍋包肉

酸菜一般指東北酸菜,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等地也都有醃製酸菜的傳統。

粘豆包

粘豆包是一種源於漢族的豆沙包類食物。漢族人傳統上喜歡粘性的食品,有利於在寒冷的天氣里長時間地進行戶外活動,如狩獵等。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開始的時候製作,然後放入戶外的缸中保存過冬。

鍋包肉

鍋包肉是著名的東北菜,一般菜餚都講究色、香、味、型,惟此菜還要加個「聲」,即咀嚼時,應發出類似吃苞米花時的那種聲音。

烤全羊

草原奶茶

烤全羊(Roast Whole Lamb)是內蒙古自治區少數民族,尤其是蒙古族人民膳食的一種傳統地方風味肉製品,一道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大菜,是該民族千百年來遊牧生活中形成的傳統佳肴,是新疆少數民族招待外賓和貴客的傳統名餚,也是當下中原人非常喜食的肉製品了。

草原奶茶

蒙古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北方民族做的奶茶統稱草原奶茶。草原奶茶是所有奶茶的鼻祖,用磚茶混合鮮奶加鹽熬製而成。

蒙古奶茶

磚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飲品,喝由磚茶煮成的咸奶茶,是蒙古族人們的傳統飲茶習俗。

小雞燉蘑菇=

小雞燉蘑菇是一道東北黑龍江漢族特色菜餚。亦是黑龍江傳統的四大燉菜之一。小雞燉蘑菇的來歷也很有東北白山黑土的生活氣息。

主要景點

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

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誕生地——烏蘭浩特市,是為紀念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而興建的,是新中國成立後少數民族地區興建的第一座全程反映民族區域自治的紀念性展館,也是內蒙古第一座民族解放紀念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座全程反映民族地區民族解放歷程的紀念性展館。

阿爾山溫泉

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

內蒙古著名礦泉療養地。在大興安嶺中段西麓,蒙古語「阿爾山」意為「聖水」。中國最大的放射性氡群泉。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前旗西北部、大興安嶺的崇山峻岭之中。分布在長500米,寬70米的地帶上。共有大小溫泉42個。分布在南北長500米、東西寬70多米的範圍內。分冷泉、溫泉、泉、高溫泉4種,泉水最低溫度1.5℃,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以及氯、鎂、硫、硅等10幾種元素。

成吉思汗廟

科爾沁草原

成吉思汗廟坐落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罕山之巔,始建成於1940年,這座融漢、蒙、藏三個民族建築風格於一體的廟宇,從正面看是"山"字形。正殿當中有16根粗大的紅漆明柱,四周繪有反映成吉思汗業

績的精美圖案,中央為2.8米高的成吉思汗銅像;兩偏殿陳列有元代的兵器,服裝,瓷器等複製品,山門到正殿有寬10米、長158米用花崗岩砌成的81級台階。成吉思汗廟融蒙、漢 、藏三個民族的建築

風格於一體, 採取古代漢族建築中慣用的中軸對稱布局手法,建築主體圓頂方身,綠帽白牆,具有典型的蒙、藏建築特色。

科爾沁草原

位於內蒙古東部,在松遼平原西北端,包括整個興安盟和通遼市的一部分地方。科爾沁草原北與錫林郭勒草原相接,東鄰呼倫貝爾草原,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在科爾沁草原上已有大青溝、汗山、科爾

沁草原濕地自然保護區等國家和地區保護區。

哈拉哈河

發源於阿爾山開發區境內的哈拉哈河流經達爾濱湖、杜鵑湖,它還匯集了蘇呼河和古爾班河等支流,幹流由東向西經伊爾施流入蒙古國,屬額爾古納河水系。河長399公里,在阿爾山開發區內134.5公里

最優美,河床寬40~200米,平均流量22.23/秒,年徑流量4.3億。

玫瑰峰

玫瑰峰位於阿爾山市區25公里處,由十幾座花崗岩山石組成,阿爾山玫瑰峰這種石林地貌和"岩臼"現象只有在大興安嶺克什克騰等少數地方發現,對地質研究意義重大。

罕山公園

位於城區北側罕山上,初建於1980年,原名北山公園,1987年大規模修建,改名為罕山公園,後又更名為成吉思汗公園,占地面積60公頃。

民俗風光旅遊村

位於南部,距市區4公里。河邊辟有的釣魚池、篝火晚會場地也於2004年春先後投入使用。民俗風光旅遊村已成為集民俗、觀光、娛樂、餐飲、休閒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區。

森林公園

位於罕山北側的成吉思汗廟景區內歸流河、洮爾河分別從西、東兩側流過,占地面積267.7公頃。森林公園地處城鄉結合部,交通便利,市區通往飛機場的公路緊臨公園東側穿過。

「五一」廣場

位於烏蘭浩特市興安北路東側,原稱「人民廣場」。1947年5月1日,慶祝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盛大閱兵式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群眾集會在此舉行。此廣場是烏蘭浩特市舉行政治、文化和體育等各種大型集會的場所。

葛根廟

葛根廟身邊蓮花圖廟,清高宗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賜蓮花圖廟名為「梵通寺」。清嘉慶元年(1796年)由哲里木盟十旗王公籌集資金,動工為葛根廟修建梵通寺、宏濟寺、廣覺寺,四座大殿於嘉慶三年(1798年)七月十二日正式落成後又建慧通寺。

王爺廟

源於清代內蒙古哲里木盟科爾沁右翼前期扎薩克圖郡王家族世代供奉的藏傳佛教寺廟。1691年,扎薩克圖旗第三代郡王鄂齊爾在現市區內修建家廟,因蒙旗扎薩克郡王俗稱王爺,其供奉的家廟也隨之俗稱「王爺廟」。該廟原座落於本市普慧街與育才路交匯的西北側。

=五一會址

五一會址位於烏蘭浩特市五一北路,是一座青磚建造的廳堂。五一會址因1947年4月23日至5月1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這裡召開並宣告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權——內蒙古自治政府在此成立而得名。

烏蘭夫辦公舊址

烏蘭夫辦公舊址位於烏蘭浩特市興安北路東側,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烏蘭夫同志的辦公舊址,現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按計生年度計算,全年出生人口3071人,人口出生率9.74‰,人口死亡率4.80‰,人口自然增長率4.94‰。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321581人(數據提供:市衛計局、市公安局)。


視頻

【狂想中國】主持人秀松——烏蘭浩特上傳於 2016-08-12

2020《唱響新時代》國慶特別節目 烏蘭浩特 歌曲《親愛的中國》上傳於 2020-10-09

2017烏蘭浩特市加油中國 十中VS九方上傳於 2018-01-29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