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合肥試驗基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合肥試驗基地基地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香樟大道215號,海拔高度50米,年均溫度16℃,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無霜期228天。當地產業以水稻、小麥、油菜、玉米、草莓[1]為主。

基地條件

基地總面積30畝,全部為建設用地,建有綜合樓、人工氣候室、實驗室等。

研究方向

長江流域優良棉花、油菜、水稻品種的選育。

基地工作

基地承擔了長江流域優良棉花、油菜品種的全產業鏈示範推廣工作。

開放共享內容

基地可對相關單位或者個人全年提供完全託管開放共享服務,可以開展棉花、油菜、水稻、玉米、麻類蔬菜等農作物的新品種選育、新技術研發、抗旱抗逆等實驗。可以提供實驗室、食宿等條件。

負責人:周克海

相關資訊

專題|安徽省農科院棉花栽培技術研究進展

棉花輕簡化機械化綠色化栽培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針對棉花生產用工多、工序複雜、機械化水平低、化肥農藥過量使用、植棉效益下降等問題,創新研究和集成了輕簡化育苗移栽或機械免耕精量直播、簡化減量施肥(棉花專用配方緩控釋肥)、全程化學調控、安全化學除草、病蟲害輕簡防控、免整枝免打頂、集中收穫或機械收穫等核心技術,建立了棉花輕簡化機械化綠色化栽培技術體系。通過成果應用,減少了棉花生產環節,節省了用工,減少了化肥和農藥[2]用量,提高了植棉效益,大大簡化了棉花栽培技術,加快了棉花生產從傳統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向輕簡節本型、資源節約型的重大轉變。

2014年11月,安徽省歷史上首次實現了棉花機械化採收。主持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 2633—2014長江流域棉花輕簡化栽培技術規程》、安徽省地方標準《DB34/T 2562—2016機采棉花生產技術規程》《DB34/T 3133—2018棉花輕簡綠色增產增效生產技術規程》等,研製的核心產品「棉花專用配方緩控釋肥」獲得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2014—2015),2010—2014年被農業部確定為主推技術,2015—2017年被集成到農業部主推技術「棉花輕簡栽培技術」和「棉花減肥減藥高效生產技術」;核心成果「棉花輕簡化豐產栽培關鍵技術與區域化應用」獲得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2016—2017),「棉花優質高產協同理論與高效栽培技術」獲2018—2019年度農業農村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

棉花專用配方緩控釋肥的研製和應用成效顯着

棉花具有生育期長、無限生長、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重疊並進時間長且矛盾大等生物學特性,使得棉花的施肥問題更加複雜和重要,施肥技術(施肥量、配方及施用時期)對產量的貢獻率大。棉花生產中常規肥料和施肥技術存在施肥次數多、施肥技術複雜、肥料用量大、肥料利用率低、中後期土壤追肥操作不便、施肥易受天氣影響等問題。

針對以上棉花生產面臨的形勢和施肥技術難題,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省司爾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進行了聯合攻關,在農業部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安徽省科技攻關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了主栽棉花品種營養特性,開發了系列棉花專用緩控釋肥配方,研製了易降解緩釋包膜新材料,創建了以配方造粒、尿素料漿塗層、緩釋劑兩步噴塗包裹等為關鍵技術的棉花緩釋肥生產工藝,通過調整原料配比控制產品各養分含量,採用控制緩釋劑種類和投入量實現肥料養分釋放與棉花營養需求的基本匹配,成功研製出棉花專用配方緩釋肥,實現了棉花「苗肥同下、種肥同播」,土壤施肥次數由 3~6 減為 1 次,變革和大大簡化了棉花施肥技術,解決了常規技術中大量施肥期與乾旱雨澇等災害高發期重疊導致的無法追肥或肥害而減產的重大難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