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古陶瓷研究論文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古陶瓷研究論文集》,中國古陶瓷科學研究論著。周仁等著。1983年輕工業出版社出版。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38萬餘字,單色版38版。收有論文和報告14篇,包括5方面內容。

1.《陶瓷試驗場工作報告》是周仁在20年代創辦的中央陶瓷試驗場的工作報告。

2.《張家坡西周居住遺址陶器碎片的研究》、《張家坡西周陶瓷燒造地區的探討》、《我國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和殷周時代制陶工藝的科學總結》3文,對中國早期制陶工藝進行了系統的科學總結。通過對張家坡陶瓷碎片的測試,知其燒成溫度已達1200℃左右,胎基本燒結,礦物組成已近於瓷。但胎中TiO2、Fe2O3含量高,薄層不透光,還不符合於一般所承認的瓷器定義。據測試數據推斷其產地可能在「吳越地區」。提出:(1)中國陶器起源於仰韶文化; (2)龍山時期已開始用瓷土作原料,快輪制陶; (3)殷代時期釉和接近1200℃的窯已相繼發明,釉陶上的石灰釉是後世青瓷釉的鼻祖;(4)山西候馬戰國時期釉陶的燒成溫度高達1230℃,並利用燒成末期窯內氣氛性質的調節來改變陶器色調。

3.《景德鎮瓷器的研究》、《景德鎮歷代瓷器胎、釉和燒制工藝的研究》、《關於傳世「宋哥窯」燒造地點的初步研究》3文概述了景德鎮制瓷工藝。(1)唐宋時期瓷器可能只用一種瓷石或摻入極少量高嶺作制瓷原料,已掌握用還原焰燒成瓷器。明清時期瓷胎已採用高嶺和瓷石二元配方,因而提高了燒成溫度,減少了器物變形,改進了瓷器的物理性能,使其具有現代硬質瓷的技術指標。(2)由於釉中減少釉灰,即減少了CaO的含量,提高了釉的白度和光澤度。(3)精工粉碎和淘洗原料,增加了瓷器的白度、透光度和強度。(4)傳世「宋哥窯」可能是宋以後景德鎮燒造。

4.《龍泉青瓷原料的研究》、《歷代龍泉青瓷燒制工藝的科學總結》兩文綜述了龍泉窯制瓷工藝。(1)龍泉窯瓷器是石英、高嶺、雲母質瓷器。(2)胎的配方中摻有紫金土是為了降低胎的白度。(3)五代、北宋使用石灰釉,南宋、元、明時改用石灰——鹼釉,同時加厚釉層,因而釉面光澤柔和。(4)梅子青釉燒成溫度在1250—1280℃之間,強還原焰下燒成。(5)「哥窯型龍泉青瓷」可能是當地「仿官」作品。

5.《我國傳統制瓷工藝述略》、《中國歷代名窯陶瓷工藝的初步科學總結》、《我國陶瓷工藝技術發展過程的初步總結》3文綜述了中國陶瓷工藝特點。(1)中國瓷胎多用高嶺和瓷石二類原料配方。(2)以石灰石配釉,並由石灰釉變成石灰鹼釉,(3)採用還原氣氛燒成技術。(4)重視原料的精工淘洗、改進裝匣技術和支燒方法是提高瓷質的重要措施。

上述各文除1篇發表在1949年前,1篇由科學出版社印過單行本,1篇未發表外,余均在《考古學報》、《硅酸鹽》等雜誌上發表過。

本書利用自然科學方法對古陶瓷進行研究,反映了中國古陶瓷科學研究者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了國內外陶瓷學者的高度重視並被廣泛地應用於陶瓷史研究的各個方面,為古陶瓷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

作者介紹

周仁(1892—1973),字子競,江蘇南京市人。1910年赴美國乃爾康大學機械系學習,1915年獲碩士學位。曾任上海南洋大學教授,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等職。1949年後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院長,上海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所長等職。中國現代鋼鐵冶金和古陶瓷科學研究的開創者之一,有學術著作40餘篇。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1]。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中國古陶瓷研究論文集 相關視頻

古陶瓷的凡古必滑
埃及出土瓷器,日本專家研究之後:中國在陶瓷方面始終都是老師啊

參考文獻

  1. 100部科普經典名著,豆瓣,2018-04-26
  2. 工具書及其分類,豆丁網,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