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視覺傳感專業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視覺傳感專業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 on Visual Sensing,英文縮寫:TCViS。

專委會的簡介

視覺傳感專委會以視覺傳感、信息處理理論與技術為核心,瞄準國際技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匯聚國內外頂尖創新人才,圍繞着視覺傳感器設計、信息獲取、分析與智能處理等領域的重大問題,重點發展傳感器、環境感知、智能視覺等關鍵技術能力,構建一體化綜合信息獲取、處理平台,為國家傳感技術、信息感知、人工智能[1]等重大戰略部署的實施提供有力技術支撐。目前,視覺傳感技術主要利用聲、光、電、磁等成像設備,通過主動/被動感知以及傳統/非傳統信息獲取手段,完成視覺傳感信息獲取、分析與處理等關鍵任務。

專委會將積極吸納國內視覺、傳感、信息處理等領域內的一流學者、學術新秀及業內專家參加,建立常態化的學術交流機制,通過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思想碰撞,達成研究方向、技術應用上的共識,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及產學研合作

專委會將從「視覺」和「傳感」兩個專業方向開展學術/技術交流、發展戰略以及相關技術規範研究,促進國內外學者之間的了解、交流與合作,為學術界與產業界、業內專家與廣大科研人員交流搭建橋樑,推動國內視覺傳感技術發展,提升我國視覺傳感研究在國際領域的影響力。

相關資訊

CSIG交通視頻專委會「學術新星」活動將於10月10日舉辦

報告題目:單目雙目圖像超分辨率重建

報告摘要:

視覺是人類感知外部世界的最主要途徑,提供了超過80%的外界信息。在實際中,受製造成本、傳輸帶寬、成像條件等因素的限制,相機採集到的原始圖像的分辨率有時仍難以滿足應用需求。低分辨率的圖像造成了大量細節信息的丟失,不僅降低了圖像的視覺質量,還限制了後續圖像處理的性能。為此,圖像超分辨率重建技術應運而生,旨在從低分辨率圖像中重建得到高分辨率圖像。本報告首先介紹了圖像超分辨率重建技術的應用與挑戰;之後對單幀圖像和雙目圖像兩種應用場景下的圖像超分辨率重技術進行了介紹;最後,分析了圖像超分辨率重建技術在端側設備上的部署難題,並介紹了圖像超分辨重建的輕量化技術。

報告人簡介:

王龍光,國防科技大學博士,師從安瑋教授與郭裕蘭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低層計算機視覺與三維視覺,專注於二者的交叉領域,特別是圖像和點雲的復原與重建。在IEEE T-PAMI、IEEE T-IP、CVPR、ICCV、ECCV上發表論文15篇,其中以一作CCF A類論文8篇。曾獲湖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VALSE 2020焦點論文、光華獎學金等獎勵,曾在CVPR上組織NTIRE 2022雙目圖像超分辨率重建挑戰賽。擔任IEEE T-PAMI、IEEE T-IP、IEEE T-MM等國際期刊以及CVPR、ICCV、ECCV等國際會議的審稿人。

2、李俊誠

報告題目:先驗指導的圖像復原模型研究

報告摘要:

高質量圖像具有更高的像素密度、更清晰的圖像內容和更豐富的紋理細節,從而給人更好的視覺體驗。但受氣候條件、採集設備、採集方法、儲存和傳輸等多種客觀條件的影響,獲得高質量圖像並非易事。近年來,越來越多深度神經網絡模型被提出,它們促進了深度神經網絡結構的完善和發展,也為圖像復原領域帶來了新的啟發。但目前主流的圖像復原模型依然是將該任務分為特徵提取和圖像重建兩個階段。然而,低質量圖像受其退化模式影響,大量信息已經丟失或損壞,這使得其能夠被利用的特徵十分有限。大量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圖像先驗能夠幫助圖像復原。受此啟發,我們探究基於先驗指導的圖像復原模型框架。本報告將介紹本人採用先驗指導進行圖像復原的部分工作。同時,探討新方法、新機制在圖像復原任務中的應用。

報告人簡介:

李俊誠,上海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講師。博士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博後研究員。研究興趣包括人工智能及其在計算機視覺(如圖像拼接、圖像分割)、圖像復原(如圖像超分辨率、圖像去噪、圖像去霧)和醫學圖像影像處理中的應用。在國際知名期刊和會議(如:TNNLS、TIP、TMM、ECCV、ICCV、AAAI、ACMMM、IJCAI等)上發表論文20餘篇,谷歌學術引用量超1000餘次。曾獲上海市優秀博士畢業生、2019 ICCV-AIM基於示例的RAW圖像到RGB圖像映射挑戰賽冠軍等多個獎項。他還擔任包括TIP、TNNLS、TCYB、TMM、TCSVT、INS、PR和KBS在內多個國際期刊和會議審稿人。同時,他還是NTIRE、AIM的程序委員會成員和Mathematics期刊的客座編輯。

主持人簡介:

金枝,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CSIG多媒體專委會委員、交通視頻專委會委員,主要從事圖像視頻處理、計算機視覺、三維重建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2016年博士畢業於英國利物浦大學,博士後分別在深圳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進行。榮獲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高級研究員科研資助。近5年,在圖像處理及計算機視覺領域頂級期刊及會議共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45篇,其中本人作為一作/通信論文32篇,中科院2區以上期刊和CCF-B類以上會議論文20篇。本人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4項,包括國家自然基金中德交流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和博士後基金。本人作為第一發明人申請專利10項,其中已授權發明專利2項,已授權軟件着作權5項。積極參與多個學會活動並擔任專委會委員,包括CSIG多媒體專委會委員、交通視頻專委會委員、ICIG2021和CSIG青年科學家論壇的宣傳主席等。擔任IEEE TIP、TCSVT、TMM和Information Fusion多個計算機視覺領域頂級期刊的審稿人。廣東省人工智能專家庫專家,深圳市科創委專家庫專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