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住房與社區規劃專業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住房與社區規劃專業委員會原名居住區規劃學組,於1982年4月成立,隸屬於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的專業學術團體組織。1991年4月更名為居住區規劃學術委員會,2018年4月更名為住房與社區規劃學術委員會,2023年3月31日更名為住房與社區規劃專業委員會。

本會宗旨

本着嚴謹的科學態度,認真研究我國國情、民情,以及國內外的學術動態,為國家迫切的住房與社區建設服務[1],積極開展住房與社區規劃、設計、建設領域的學術交流[2],不斷探索、引導、總結住房與社區規劃的理論與經驗。學術活動要有超前意識,貫徹「雙百」方針,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作用,不斷推動住房與社區規劃理論的發展。

業務範圍

1.組織、引導、推動住房與社區規劃、設計、建設領域的理論、方法的研究與經驗交流;2.接受政府部門、建設單位的委託,承擔並參與有關技術諮詢、規劃、科研成果鑑定;3.組織國內外住房與社區規劃學術交流。

組織機構

本會最高權力機構是全體委員大會,由全體委員會選舉產生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若干名,組成常務委員會,履行委員會的職責。由秘書辦理日常工作。

相關資訊

中國住房問題的歷程回顧和未來思考(節選)

2023年4月15-16日,「2022年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住房與社區規劃專業委員會年會」在重慶市規劃展覽館召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監事長、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作題為「中國住房問題的歷程回顧和幾點未來思考」的主旨報告。

大家都知道住房問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非常重要,一旦處理不當,就會引發變成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回過頭來看,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在住宅制度的設計和老百姓住房問題的解決上,其實做過大量努力,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做法。

1.政府和單位全包干階段(1978年以前)

我國最早採取的其實是政府和單位全包乾的制度。在1978年以前,我們一直採用這種制度來解決住房問題。在那個年代,90%的住宅建設來自於政府的撥款,10%來自於各種類型的國營單位。當時,我國正好處於一個經濟建設的困難時期,也是一個資金資本非常緊張的時期,為了支撐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我們提出「先生產後生活」的口號。雖然由政府和單位包乾性的解決住房問題,但這方面的資金投入的量非常非常小,住宅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量比例非常之低。其結果是我國產生了住房供給的嚴重不足。

1985年,我跟隨呂俊華先生讀碩士研究生從事住宅研究的時候,住房短缺問題依然是非常嚴峻的,特別是在大城市、特大城市產生了大量的無房戶。當時,我印象中人均住宅擁有面積不足5平米。當然,這不意味着這些無房戶是睡在大馬路上的,政府利用臨時性的工棚、廢棄的廠房倉庫等資源,大量提供非永久性、非成套的居住空間。所以,當時除了嚴重的住房短缺,住房的成套率也非常低。當代絕大部分年輕人已經沒有住過那種房子了,可能一條胡同只有一個廁所,特別是冬天半夜內急,需要走幾十米甚至上百米才能找到一個公共的廁所。

實現共同富裕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黨的初心使命。近兩年我一直在呼籲,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有沒有可能建立起「國民住宅計劃」,即第一套國民住宅只需要支付土建成本和基礎設施的保障性成本,而不再支付地價。即使是商品性住宅,我們也要從「寅吃卯糧」的土地批租制度(躉交地價體制)中走出來改革為年租制。一方面,將極大的降低擁有自持住宅的初始投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管控以後的交易環節,真正通過制度化設計實現漲價歸公。土地財政沒有錯,但「寅吃卯糧」的土地財政是有嚴重的財務風險和後患。如何為地方政府提供一個可持續、穩定增長的土地財政,其實是住房研究領域應該參與討論的問題,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