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林業微生物研究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林業微生物研究組本團隊以林木共生菌資源開發為導向,持續開展了新型共生菌調控林木養分和適應性的研究,聚焦根際微生物在高質量育苗技術體系中的融合與創新,研發功能菌株的高值化利用技術及產品。
一、負責人簡介
袁志林,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林木遺傳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PI。以第一作者(或通訊)發表SCI論文30餘篇;應邀在The Mycota菌物學專著上撰寫章節1篇;2014年獲得第四屆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傑出青年稱號、2016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員、2017年獲得第十四屆中國林業青年科技獎、2018年入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百千萬人才工程」省部級人選、2020年入選「浙江省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稱號、2022年入選中國林科院首批「青年英才工程」青年領軍人才支持計劃。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項目「森林土壤微生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面上項目、國家林業局948項目和浙江省科技廳公益技術研究農業項目等。擔任中國林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土壤學會森林土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微生物組專業委員會委員和浙江省林學會理事;擔任iMeta青年編委、《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青年編委和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期刊客座編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網評和會評專家。
二、團隊研究方向
1)樹木根系內生真菌群體基因組學及其進化機制;
2)樹木根系腐生型共生菌營養方式轉變及氮、鉀調控機制;
3)樹木內生真種內變異的遺傳基礎及其介導的根系構型調控;
4)樹木根系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功能;
5)以菌養菌、以菌養藥和以菌養苗的樹木共生菌資源開發利用。
三、取得主要成績
基礎理論研究:從多種櫟類樹種、馬尾松、楊柳科植物、灘涂鹽鹼地植物中收集篩選功能菌株20餘種;完成了多個功能菌株(新種)的高質量全基因組測序;初步解析了功能菌調控根系構型和N、K高效吸收機制;建立了樹木-根系內生真菌互作共培養體系和內生真菌群體遺傳和進化基因組學分析體系,闡述了鹽鹼地內生真菌Laburnicola rhizohalophilasp. nov種群黑色素合成基因簇的正向選擇和異源二倍體的形成機制;發現了顯著促進苗木根系發育共生菌Stagonosporopsis rhizophilaesp. nov附屬染色體的存在。
應用開發研究:開展了微生物介導的高質量育苗技術研究,在麻櫟、弗吉尼亞櫟、北美楓香和楊樹等樹種上施用效果良好,特別在促進苗木耐鹽和生根方面效果顯著。為低質低效林改造和灘涂鹽鹼地苗木培育提供技術支持。發現了樹木共生菌斜蓋傘(Clitopilus)發酵產物顯著提升蟲草和靈芝活性物質(蟲草素和靈芝三萜)含量和生物量的積累。
四、成員組成
團隊現有成員4人,研究員[2]1名:袁志林;助理研究員2名:彭龍、楊預展;實習研究員1名:李忠風。
參考文獻
- ↑ 博士生導師有了明確選聘標準,搜狐,2020-10-07
- ↑ 評研究員條件是什麼?有哪些要求? ,搜狐,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