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民間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傳說,中國民間傳說,中國傳統節日。[1]
臘八節的起源
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稱為「臘八節」,古時叫「臘日」,有祭祀先祖和吃「臘八粥」的習俗,這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傳統節日。說起臘八,先要提到遠古的時候。那時,人們在每年的歲末用獵獲的禽獸舉行祭祀活動,祭祀祖先與神靈,祈願吉祥平安。「臘者,獵也。」故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後又逐漸固定為臘月初八日祭祀,稱「臘祭」。因為這時農作物已經儲藏起來,處於農閒,人們在野外獵取禽獸,用以祭禮,祈願來年五穀豐登。最早帝王要在臘月里致祭,以示興農務本。((周禮》中說得很詳細,是祭祀有關農事的八方面的神靈:一為先音,即神農。二為司音,即後櫻,櫻乃百穀之長,奉為穀神。三為農,管農事的官。四為郵表畦,管理井田屋宇、百姓住宅的官。五為貓虎,乃除田鼠田泵之神。六為坊,是蓄水與阻擋洪水的壩神。七為水庸,排水之水溝,既能受水又可泄水。八為昆蟲。當佛教傳人中國後,臘八日又與牧女獻乳糜、釋迎牟尼得道成佛日統一起來,稱為臘八節。
漢朝時,每年農曆十二月必定要舉行年終臘祭,因此農曆的十二月又叫「臘月」,臘日是指臘月的初八。
中國古代民間有在冬至前後食用「赤豆粥」的習俗。如《本草綱目》赤豆條記載,傳說中那位頭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個「不才」兒子,「以冬至死個為疫鬼」,故於是日作小豆粥,來祓除瘟神疫鬼。這個節日風俗,後來和佛教紀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漸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逐漸淡薄下來,成為入臘以後的節日佳品——「臘八粥」。
故事內容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傳說
關於臘八粥的傳說有很多,廣為流傳的有兩個。
傳說一: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監牢里受苦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日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二:據說臘人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的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便合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的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臘八粥的配方
我國不同地方臘八粥的搭配不同,推薦的配方:花生40克,黃豆40克,薏仁40克,紅豆40克,紅棗6-8個,蓮子15克,桂圓肉30克,水適量。超市里也有賣搭配好的臘八粥的原料。其實,生活不用那麼教條,把家裡儲存的各種雜糧按照自己的喜好搭配在一起就可以熬「臘八粥」啦。熬粥最好用高壓鍋,節約能源、熟的快。
關於臘八粥的功能,人云亦云的說法有「資色、增力、益壽、安樂、辯說、除風、消宿食、辭清、除飢、消渴」等作用。其實,本人不認為一碗兩碗的粥有這麼大的作用。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分析:粥由多種植物性食物組成,可以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這些營養物質可以在體內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不要把粥當成是「靈丹妙藥」。
土家族臘八節
土族人十分重視臘八節。這天凌晨時分,家家都會到河灘上背回幾塊冰,立在自家的果樹或田裡的糞堆上。同時抱一堆麥草,分別在地里、糞堆上和果樹底下燃燒。有的還會盛一碗清水放在院中,待結成冰後,根據冰凸起的形狀預測來年莊稼的收成情況。早上吃麥仁飯,並將麥仁塗在各類果樹上,用木棍敲打樹身,問道:「結不結果子?」旁邊另一人回答:「結——結——結!」早飯後,孩子們自發組織起來祭祀山神和巴蠟爺(指專管蠕蟲類的神)。
他們從各家各戶收取清油、麵粉、香表、柴火等,帶上灶具,到野外選個地方,自己起灶,炸小油餅,大家分享,將剩餘的油、面等做一鍋油麵疙瘩飯,盛一碗一邊用樹枝向周圍潑灑,一邊口裡禱告道:「給天潑灑,給地潑灑,保佑擋羊娃平平安安;給山神潑灑,狼的眼睛裡麻灑灑;給巴蠟潑灑,害蟲不傷人畜和莊稼。」說畢,分吃油麵疙瘩,燒香叩拜後回家。有的地方還做豆面攪團,或做麥仁飯,先供佛後食用。臘八是在年底舉行的一種對自然界風調雨順的答謝祭。同時,臘八也成為人們準備過春節的時間界限,過了臘八後,就要開始操辦年貨,籌辦兒女婚事等。
視頻
臘八節的來歷
參考資料
- ↑ 中國民間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傳說 中國傳統節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