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消失的服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消失的服飾

《中國消失的服飾》圖文並茂,細細梳理服飾文化發展的脈絡,將已然消失的服飾重新拉回到讀者的面前,在 褒衣博帶,行雲流水的延續之中尋找逝去的美麗與莊嚴…… 衣食住行,衣居其首,可見穿衣戴帽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從最初的蔽體禦寒,到後來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再到現在作為潮流時尚的 風向標,服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早已遠遠超出了其產生之初的範疇。

圖書信息

書 名:中國消失的服飾

作   者: 吳欣 著

出 版 社: 山東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5-1

字  數: 155000   頁  數: 222

開  本: 16開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47400081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文化 >> 中國文化

定價:24.00

內容簡介

《中國消失的服飾》圖文並茂,細細梳理服飾文化發展的脈絡,將已然消失的服飾重新拉回到讀者的面前,在 褒衣博帶,行雲流水的延續之中尋找逝去的美麗與莊嚴…… 衣食住行,衣居其首,可見穿衣戴帽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從最初的蔽體禦寒,到後來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再到現在作為潮流時尚的 風向標,服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早已遠遠超出了其產生之初的範疇。

作者簡介

吳欣,女,聊城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博士後,主要從事中國古代社會史研究。已出版學術專著一部,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目錄

第一章 服裝的「出現」與「消失」

「黃帝、堯、舜垂 衣裳而天下治」

衝突與融合:忘與記

第二章 冠冕之制:終結於帝制時代的章服

冕服   冕冠

朝服

公服

官服 佩飾

第三章 百姓衣裳:歲月中演進的男子服飾

襦襖

長袍

衫褂

輛襠

半臂

褙子

脛衣褲絝

裙裳

褐衣

第四章 紅袖裙裳:不斷變化中的女子服飾

深衣 曲裾

衣裳 襦裙

霞帔、雲肩

內衣「 抹胸」

第五章 元衣首服

冠冕弁帽   蒼頭幅巾   幞頭 烏紗

民間 小帽

第六章 雲絲霧鬢   女子的 髮髻、 頭飾與帽式

繽紛髮髻

美麗首飾

高貴女冠

平凡便帽

典雅 頭巾

第七章 足衣羅襪:漸行漸遠的 步履足屐

足衣足袋系千年——襪子的產生與發展

跣足着履屐負載

放足湔除千載苦——婦女纏足

第八章 金戈 鐵馬:消失在戰火中的 戎裝

胄鍪盔帽

護身鎧甲

戎裝袍襖

第九章 逝去與存留:服飾與文化

飄飄羅衣今逝去

服飾文化中的鬱郁精神

書摘插圖

中國服飾產生的確切年代已不可考。從幽遠年代而來的服飾,在歲月的行進中不斷地變化着形象,在追求象徵意蘊與實用價值的過程中傳承與流變。社會的變遷與動盪,使人們的審美觀念不斷發生變化,「追求」時尚與「拋棄」過往成為相互交替的主題,某些服飾也因之被「捨棄」在歷史的塵埃中,被時光深深地埋藏起來,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由新而舊,由舊而古……儘管如此,正如明末清初葉夢珠在 《閱世編》中所言:「一代之興,必有一代冠服之制,其時尚隨時變更,不無小有異同,要不過與世遷流,以新一時耳目,其大端人體終莫敢易也。」所以,求其源、述其流、觀其變、論其失,在渾然一體的中華傳統服飾中探求流變,將已然消失的服飾重新拉回到歷史的脈絡中來,在 褒衣博帶、行雲流水的延續之中尋找逝去的美麗與莊嚴也就具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有案可稽關於服飾的歷史記錄最早可追溯到黃帝軒轅,《易·繫辭》中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古代人們的食物主要取自於植物、野獸等,防寒護身也只能是利用樹葉、獸皮等大自然賜予的東西。《禮記·禮運》有言曰:「昔者先王未有 宮室,未有絲麻,衣其羽皮。後世有聖,治其麻絲,以為 布帛。」 [1]

參考文獻

  1. 中國消失的服飾豆瓣讀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