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物理學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物理學史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國物理學史》是2013年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舒恆杞

基本內容

中文名:中國物理學史

出版時間:2013年8月1日

開本:16 開

ISBN:9787566704245

出版社:湖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舒恆杞

頁數:190 頁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三編,上編,着重介紹中國悠久歷史文化中有關知識的內容。中編,認知編,介紹經典物理在中國的傳播、發展、中國物理學會的成立與活動;下編,爭鳴編,介紹21世紀以來,非主流派學者提出的物理新概念、新觀點、新理論。

《中國物理學史》是從物理學史這個角度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材。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舒恆杞,1940年2月出生,湖南漵浦人。懷化學院物信系退休副教授。原中國物理學會會員,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會師專分會理事會理事,《探索》、《北京相對論研究動態》編委。個人業績曾被載入《漵浦名人》、《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等書中,編著《電磁學》、《高能物理髮展年史》等教材,主編《湖南省師專原子物理學標準化試題庫》,參與「創新專業綜合理科新教材」中的《物質結構》一書的編寫,並獲高教部「高師理科一體化理論與實踐」二等獎。主要學術論文有《場是怎樣傳遞相互作用的》《微觀粒子新的分類表》《略論反物質》《核外電子排布的關鍵》《東西方古代對電和磁現象認識的對比》等20餘篇,並對大、中學生進行過20餘次前沿科普專題講座。歷經二十餘年的辛勤耕耘,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多方求證,終於在古稀之年編著出《中國物理學史》。

圖書目錄

緒論

上編:對比編

——中西方古代物理對比與反思

概述

第1章中國古代物理髮展概述

第2章中西古代物理髮展對比

2.1關於物質結構猜想的對比

2.1.1萬物一元論,中外古代學者各有所表

2.1.2多元素說,何其相似

2.1.3物質是否無限可分的論爭

2.2物理知識進展的對比

2.2.1古代力學對比

2.2.2古代聲學對比

2.2.3古代光學對比

2.2.4古代電磁學對比

2.3古代天文知識的對比

2.3.1古代天文學說

2.3.2觀象授時

2.3.3古代曆法

2.3.4天文記錄

2.3.5歲差現象

2.3.6天文常數

2.3.7古天文儀器

2.3.8計時

2.3.9度量衡

第3章中國古代物理由先進變為落後的反思

3.1中國古代科技取得一系列輝煌的原因

3.1.1中國較早地完成了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3.1.2封建統治者必要時能調整社會生產關係

3.1.3中國古代科技發展世代相繼

3.1.4「士」的歷史作用

3.1.5中國相對寬鬆的思想環境是科技發展的重要原因

3.2中國科技在17世紀末落後的原因

3.2.1封建社會制度本身先天不足

3.2.2帝國主義的侵略

3.2.3中華民族片面定向思維的局限

3.3歷史留給今人的思考

3.3.1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的辯證關係

3.3.2如何縮小與國際上的差距

3.3.3如何自覺貫徹「科教興國」的戰略

3.4深化教育改革

中編:認知編

——物理學在近代中國100年

概述

第4章新中國成立前的物理學概述

4.1最早接觸近代物理學的中國人(1840年以前)

4.2中國物理學的拓荒者(1840—1919年)

4.3物理學在中國進入初創期(1920—1932年)

4.3.1許多大學設立了物理系

4.3.2物理教學初具規模

4.3.3成立了專門研究機構

4.3.4中國物理學會的成立

4.3.5學術成就

4.4物理學在中國遭遇受重創(1933—1949年)

4.5中國物理學家的突破

第5章新中國成立初期物理髮展簡介

5.1物理學在全國的大發展(1949—1966年)

5.1.1物理學家的大會師

5.1.2物理科研機構的成立與發展

5.1.3物理學在全國的大普及

5.1.4閃光的珍珠

5.2中國物理學重遭浩劫及「兩彈一星」的研發(1966—1977年)

5.2.1物理學重遭浩劫

5.2.2「搶在法國人前面」造出氫彈

5.2.3「兩彈聯姻」的成功

5.2.4中國的太空部落

第6章改革開放後物理髮展態勢

6.1物理學會工作迅速發展

6.2理論物理研究全面開花

6.3凝聚態物理突飛猛進

6.4磁學研究跨人世界先進行列

6.5低溫物理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6.6非線性光學的發展

6.7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成就

6.8聲學研究的全面進展

6.9原子核物理研究成績卓越

6.10粒子物理研究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

6.11超高能現象的觀測

6.12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6.13受控熱核聚變躍人世界先進行列

6.14中國環流器二號A(HT—2A)

下編:爭鳴編

——新物理觀的發展

概述

第7章質疑愛因斯坦相對論

7.1對兩個基本假設的剖析

7.2是否存在絕對參考系

7.3關於以太的論爭

7.4標準時空論的構建

7.5經典洛倫茲變換公式的錯誤

7.6關於極限速度的再思考

7.7狹義相對論的自發破缺

第8章宇宙物質探源

8.1真空信息理論

8.2太極子物理理論

8.3物質世界構成新理論

第9章創新的物理觀

9.1統一的宇宙——慣性外力原理

9.2量子外力——宇宙第一推動力

9.3不可視覺物質——暗能量和量子外力

9.4新思維應接不暇

附錄

附錄1我國核試驗前12次試爆情況

附錄2中國物理學會第三屆全國代表大會

附錄3中國物理學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

附錄4中國物理學會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

附錄5中國物理學會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

附錄6中國物理學會第七屆全國代表大會

附錄7陳佳洱在第七屆物理學會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節選)

附錄8光速不宜作為長度基準

參考文獻[1]

參考文獻

  1. 中國物理學史道客巴巴網,201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