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生態學學會高寒生態專業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生態學學會高寒生態專業委員會於2019年12月成立。我國正處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的關鍵階段,「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目前生態文明已經被寫入國家憲法,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1]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區的生態保護工作高度重視。基於青藏高原高寒生態系統的脆弱性、高寒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敏感性、高寒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形成與演化的複雜性以及國家在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的重大科學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成立高寒生態專業委員會,可以多學科交叉研究高寒生態系統核心科學問題,闡明高寒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如何響應和適應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過程和機理,解析生物多樣性形成和演化過程及其功能與環境變化的關係。通過創新研究成果,服務於特色生物資源和區域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機構簡介

專委會自成立以來,圍繞青藏高原及其周邊泛第三極地區典型高寒生態系統,以專業委員會為主體,在不同區域建立了典型生態系統監測樣地,針對生態過渡帶——包括垂直梯度上高山樹線、灌木線、草線、冰川退縮跡地植被演替帶和冰雪線,以及水平梯度上的森林-灌叢/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荒漠等過渡帶。通過樹輪、樣地調查、遙感[2]、定位監測、生理生態與生態系統建模等手段,從細胞-個體-種群-生態系統不同層次、以及長時間序列和宏觀空間尺度的視角,系統揭示了生態過渡帶的形成、時空變化格局及其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和適應機制。在生態系統功能與全球變化方面,圍繞高寒生態系統植被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與適應性研究,高寒生態系統碳、氮、水循環耦合過程及其機制,高寒生態系統碳源/匯效應影響的生物學機理及其關鍵驅動因子研究,以及高寒生態系統氮循環過程及其對全球變化的響應與反饋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草地生態系統與可持續管理方面,草地圍欄成效綜合評估的研究成果被Science在Editors' Choice專欄點評,並形成3份諮詢報告並被國家領導人批示,為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提供了重要科學理論與技術支撐。

高寒生態現已成為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的重要支撐。以專業委員會為主體,主持完成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等多項重大研究項目,牽頭髮起了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主導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

特色活動

專業委員會主辦或承辦了多次生態學相關領域的學術研討會,包括一年一度的中國生態學會高寒專委會會議,並聯合西藏農牧學院、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及青海師範大學大學等單位共同開展高寒學術會議。同時,委員會的專家積極參與國家、地區的決策諮詢和學術活動,如梁爾源研究員以「青藏高原高山樹線與灌木線生態過程與氣候變化」為在高寒專委會年會邀請報告;孫建研究員和張林研究員受邀開展阿里生態文明培訓班授課工作等。

歷屆主任:梁爾源。

參考文獻

  1. 生態保護 |生態環境保護,我們這樣做 ,搜狐,2022-10-21
  2. 什麼是遙感?,搜狐,2023-03-16